新美洲星对水稻花后物质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2020-09-17李跃东夏桂平
李跃东 夏桂平
辽宁省中部稻区灌浆后期易遭受低温冷害影响,保证生育后期灌浆速度和灌浆时间极为重要。喷施新美洲星作物生长抗逆免疫剂可增强水稻免疫力,提高水稻光合生理特性,促进成熟稻米品质,防止生育后期早衰,从而提高产量。本研究通过在水稻齐穗期和齐穗期后10 d喷施新美洲星,探讨其对水稻灌浆期物质积累、转运及粒重的调节效应,为其在水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試验材料
辽粳401、粳优653均由辽宁省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中早熟品种。新美洲星作物生长抗逆免疫剂由安徽省神农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设计
大田试验于2019年4—10月在辽宁省水稻研究所位于灯塔市柳条寨镇的国家粮丰项目基地进行,共设4个处理,即使用新美洲星500倍液于齐穗期喷施1次(W1)、齐穗期后10 d喷施1次(W2)、齐穗期和齐穗期后10 d各喷施1次(W3)和清水对照(CK),喷施量为1 500 mL/hm2。各处理667 m2,3次重复。按照高产田管理。
1.3 测定内容及方法
按实际收获面积计产,并折算为14.5%含水量的稻谷产量;室内考种,计算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用SPAD-502型叶绿素仪测定剑叶和倒二叶上部1/3处的SPAD值;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剑叶、倒二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开花后7 d开始取样,以后每隔7 d取样1次,每次取样20穗,测定每穗粒数及粒重。
1.4 数据统计分析
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0、SPSS 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美洲星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对新美洲星作物生长抗逆免疫剂喷施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可知(表1),辽粳401在W3处理产量最高、CK最低,增产率为8.9%;W3在产量上与W1和CK均差异显著,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颖花数、千粒重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每穗成粒数、结实率显著水平与产量趋势一致,说明喷施叶面肥主要是通过提高每穗成粒数和结实率提高产量。粳优653在W3处理产量最高、CK最低,增产率为8.1%;其中W3、W2与W1、CK差异显著,其产量构成因素差异来源均为每穗成粒数和结实率的差异;不同喷肥次数处理总体趋势为高产型品种>优质米品种;处理W3>处理W2>处理W1>CK。
2.2 新美洲星对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
辽粳401喷施叶面肥能够显著提高剑叶、倒二叶SPAD值,其中W3、W2与CK差异显著;净光合速率W3剑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26.78 μmol/(m2·s),倒二叶处理W1、W2、W3均显著高于CK,这与喷施叶面肥后叶片光合生理特性提高有关;剑叶和倒二叶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为W1最高、蒸腾速率为W2最高。粳优653剑叶SPAD值在处理W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40.71,倒二叶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净光合速率剑叶、倒二叶均为W3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31.57、27.08 μmol/(m2·s),气孔导度剑叶、倒二叶均为W2和W3大于W1和CK,剑叶、倒二叶胞间CO2浓度为CK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蒸腾速率剑叶和倒二叶均为W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12.84、9.52 mmol/(m2·s)。
2.3 新美洲星对水稻灌浆速率的影响
辽粳401、粳优653在开花后0~7、8~13、21~27、42~48 d灌浆速率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辽粳401在14~20 d处理W3灌浆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0.880 3 g/(粒·d),CK灌浆速率最小,为0.779 8 g/(粒·d);28~34 d依然处理W3速率最大且差异显著;35~41 d处理W2最高,为0.450 1 g/(粒·d),而处理W3最低。粳优653在14~20 d为W3处理最大,为0.960 3 g/(粒·d),显著高于CK;在 28~34 d处理W3最低,为0.520 2 g/(粒·d);35~41 d CK最高,为0.190 0 g/(粒·d)。
3 结论
本研究中水稻喷施新美洲星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其中齐穗期和齐穗期后10 d各喷施1次增产效果最明显。新美洲星通过提高单位面积成穗率、每穗成粒数、结实率、光合生理特性和开花后14~20、28~34 d灌浆速率影响产量。新美洲星提高水稻净光合速率保障了开花后物质转运积累到籽粒中,可加快籽粒灌浆旺盛时期灌浆速率,有效时间内积累物质多,降低了每穗瘪粒数,提高了结实率和产量。综上所述齐穗期和齐穗期后10 d各喷施1次新美洲星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本结论仅为2019年辽宁省灯塔市试验基地结果,新美洲星作物生长抗逆免疫剂在水稻的研究还需进行进一步的试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