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当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究
2020-09-17刘帅吴嘉隆
刘帅 吴嘉隆
基金项目:2011年度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L11ADJ001 《党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深入学习的经验及其对辽宁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规律的启示》
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的开放性、包容性进一步增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学术界,更有隐性蔓延到整个社会文化领域之态势,尤其是在网络与新媒体领域的泛滥。这种思潮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代网络媒介与新媒体对于这种思潮的传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探究历史虚无主义是什么,怎样在我国开始传播的,当代主要传播途径和规律是什么。对于这些基本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研究这种思潮本身的意义,而且对于维护促进国家制度、意识形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是西方唯心主义价值观一个主要的外在体现,其主要价值表现为认为世界是人类主观意志的产物,否定人类社会是基于人类历史不断劳动而形成的客观存在,否定人类历史的客观发展进程,否定一切基于客观民族历史而存在的民族性精神与思想。
历史虚无主义会随着社会现实情况发展不断变化,但没有变化的是其敌视瓦解社会主义价值的政治意图。 本质上看,历史虚无主义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战争的无形武器,目的是否定中國共产党对于领导中国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抹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方针下,历史虚无主义总是利用学术自由的名义、尤其是在某些涉及历史学科研究领域,歪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事实,输出英雄人物史观,突出英雄个人因素对历史走向的决定性,否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用根本错误和极其混乱的研究方法来隐性的渗透我们社会主义的学术价值。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它不是一种单纯的学术思潮,而是利用伪科学来兜售政治目的的渠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党领导劳动人民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唯物主义史观下,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历史不容抹黑,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唯物史观的理论指导,同历史虚无主义进行坚决彻底的斗争,深刻揭露其错误和荒谬。
(二)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的发展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以失败收场,开启了近代中国“师夷长技以制夷”“开眼看世界”等学习西方各国的运动。新文化运动时期,是西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入我国的开端,一些新文化运动中代表人物,如胡适,抛出了全盘西化,废弃汉字等否定我国历史的一些主张。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我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思想文化呈现马克思主义化,历史虚无主义暂时在我国失去市场。80年代我国开启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程,历史虚无主义借着开放的春风死灰复燃,打着学术自由的旗号提出各种质疑,对建国后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放大化歪曲解读,对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个人进行歪曲抹黑,企图彻底否定党领导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翻压在人民身上三座大山的伟大光辉历史。90年代,苏联解体间接对我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国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一步生根发芽。进入21世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经济更加快速的发展,对外更加开放,使得我国社会群体变得更加多元,同时我国内部改革进程变得加快,也使得不同社会群体间的利益碰撞变得激烈,历史虚无主义开始针对社会大转型期存在的不同社会群体间利益矛盾,利用网络媒体歪曲社会热点问题,来达到影射中国政府,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进一步影射诋毁中国政治制度的目的,隐性推进西方“和平演变”策略。
(三)当代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传播途径与危害
当代大众传播媒介的多元化、技术化、市场化,为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更便捷、更广泛的传播渠道。尤其手机的普及,各类社交、短视频等APP爆发式增长,其本身具有开放性较高,时效性较快等特点,吸引了大量用户注册,同时一些居心不良者也混入其中,我们社会称之为“公知群体”。这些公知经常营销一些所谓小道野史,来歪曲党和国家一些历史事实,通过哗众取宠,博眼球的方式,短时间吸引大量网友关注,给社会基层舆论思潮造成了一定混乱。
2014年以后,自媒体新媒体等形式迅速发展,形成了所谓“鸡汤文化”、“圈文化”等,一些历史虚无主义则改头换面将自己包装成文化产品,以新的心灵鸡汤或者文化导师等形式进行营销洗脑。例如利用中国与西方婚恋价值存在的历史文化习俗不同,刻意忽视中西传统文化习俗差异,煽动极端女权主义、极端男权主义,大肆宣扬西方基于唯心史观下的极端个人主义等,利用放大化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存在的客观问题,来割裂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合一”的婚恋思想,刻意放大化美化西方一些婚恋价值,来挑动中国社会男女婚恋矛盾,挑动男女对立情绪。意图通过婚恋历史虚无主义,引导我国部分民众崇尚西方婚恋价值,否定和污名化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从而进一步攻击中国政治制度与执政党的社会治理,间接迂回的来达到西方对我国“和平演变”、“颜色革命”的目的,严重危害了我国意识形态与国家制度安全。
(四)当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问题之对策
第一,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坚定政党制度自信。历史虚无主义得以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建一些环节出现弱化,很多干部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形式化,表面化,没有真正做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甚至被历史虚无主义一些现象洗脑,没有坚守政治性原则,政治理念懈怠,甚至个别干部走向反面,充当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的马前卒。应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制度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保证干部自身纯洁性、做到制度自觉。
第二,强化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在我国学术研究界的主旋律地位。知识分子是学术界的主体构成,对我国学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整个社会舆论思潮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各类公职单位、学校应鼓励域内学者积极以马克思主义视角来进行学术活动,对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进行表彰与奖励,优先其晋级晋升职位等。开动宣传机器,在街边,社区等民众活动范围内,张贴各类海报持续不断的宣传教育民众,使社会营造出马克思主义氛围,坚定理论自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使民众自觉抵制西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第三,强化大中学文科知识体系建设建设,增加大学人文学科专业的开设,加快高中文理分科改革。1949年以后,我国经济百废待兴,教育要以经济建设服务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导致其后我国教育总体呈现重理轻文的局面,“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惯性思维下,不少家长都青睐学生读理工科,而轻视文科,导致我国总体大学毕业生文科总体素养不高,文科人才储备不足的局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文科下的社会人文学科,有关教育部门应强化人文学科教学在高中以及大学所占比例,增加大学人文学科专业的开设数量,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增加我国人文学科人才储备,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传播,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文化土壤。对历史人文相关教材的系统性和权威性进行把关,对历史观点,探索角度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核,加大对历史教材教辅读物的编撰力度,使教材更具科学性,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使青少年学生做到从国家知识体系结构上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第四,当代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泛滥,与网络媒介与新媒体APP快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天涯社区等,有即时通讯的便捷性,但也有主观内容的随意性与片面性,平台自身审查机制的审核滞后性等特征,从而成为历史虚无主义泛滥的重灾区,青年人是其中主体用户,青年人是我们国家舆论的积极参与者。有关网监部门应强化对传统网络媒介和新媒体APP的監督与审核,为青年人营造健康舆论环境,避免青年人精神受到历史虚无主思潮的污染,以期不断增强我国文化价值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自信。
当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出现,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社会转型期间存在的各阶层矛盾,有着必然联系。我们在对抗西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提出对策的同时,也应清楚的认识到我们社会发展存在的客观问题,及时的发现并积极采取措施去解决它,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从根上失去其生根发芽的土壤,使我们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更稳定,更自信,更健康的前行!
参考文献
[1]李方祥.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特点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 2016, No.443(02):20-24.
[2]余斌.历史虚无主义批判[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8(4): 69-78.
[3]董学文.让文艺上的历史虚无主义没有藏身之地[J]红旗文稿, 2016, 000(0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