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瑰宝 砚里传承
2020-09-17马家媛
马家媛
基金项目:本文系宁夏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9NXYBCDG06。
闫森林,(1952年11月—),男,汉族,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人,宁夏一级工艺美术大师,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砚台制作技艺(贺兰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从艺六十年间,他继承了“闫家砚”的传统工艺和设计风格,其代表作品《葫芦砚》《李白观瀑图》《雄风贺兰砚》等,既清新典雅又苍劲古朴,砚形流畅、构思巧妙、纹理细腻、圆润出彩,极富观赏性和艺术性,展现了贺兰砚的地域特色。
贺兰石产自银川市区以西40公里处的贺兰山小滚钟口。早在清乾隆45年(公元1780年)编撰的《宁夏府志》地理山川部中记载:“笔架山,在贺兰山小滚钟口,三峰矗立,宛如笔架,下出紫石可为砚,俗呼贺兰端 ”,自乾隆年间被发现后,一直开采至今。贺兰石結构细密均匀,质地细腻,刚柔相济,有豆绿、深紫两色叠加,中间还镶有石眼、玉带、云纹、眉子等形成各种象形图案,有别于“端歙洮盘”等砚只有一种颜色,故制砚艺人都注重运用“俏彩”雕刻图案,贺兰石砚具有发墨快,墨汁细,不损笔毫等特点。贺兰石砚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清末就有“一端二歙三贺兰”的说法。
清朝光绪年间,来宁当兵的湖北人张云亭心灵手巧,善于雕刻会制砚,娶了年轻丧夫的闫吴氏为妻,闫家遗孤闫万庆、闫万年兄弟俩幼年随母进入张家,后跟随继父学习制砚,二人成年后因为砚台刻得好在古城银川有一定名气,人称闫砚台。闫万庆有三个儿子,其中闫子江、闫子洋两兄弟继承父业成为闫家砚的第三代传人。闫子江先后带过包括儿子闫森林、陈梅荣、施克检、闫淑英、杨武、马继红、张凤林、樊进荣8个徒弟。闫子洋有闫淑丽、石飚、王屹、王文华、于松州5个徒弟,这些人构成了闫家砚的第四代传承群体。闫家砚从清代至今,跨越百年,历传4代,逐步形成了讲究因材施艺、相石俏彩、含蓄典雅、造型古朴、讲究意境、精雕细刻的“闫家砚”风格,特别是以闫森林为代表的第四代传人,他们在传承闫家砚俏彩独道、精工细作的基础上,又对贺兰砚雕刻进行创新发展,实现了其从实用性逐步向艺术性的演变,无论是松鹤延年、鱼跃龙门、祈福、卧牛砚、雄风砚都巧借天工、栩栩如生、精妙绝伦,让人叹为观止。
1973年,闫森林进入银川贺兰石雕刻厂正式跟随父亲学习贺兰砚雕刻制作技艺,开始了贺兰砚雕刻传承之路。
闫家砚从相石到俏彩都有很严格的讲究,以刀法精湛、造型别致、层次分明而著称,面对一块贺兰石石料,闫森林总是观其质、量其彩,反复构思方才下刀,粗凿重刻,根据所绘纹样或浮或镂,俏出轮廓层理,然后再精雕细琢,因多年手拿刻刀他的手指磨出厚厚的老茧,而且有些变形。
“闫家砚在制作上特别注重相石,都是根据每一块石头不同的特点来决定制作什么题材,以顺势而为的态度来做,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石头上,这样能更好地表现出石材的天然特点和它的美感,不叫巧夺天工,应该是巧借天工,这也是和别人做的有些不同的地方。”
“闫家砚的制作过程是很讲究的,首先在选料上就比较讲究,要选择大小厚薄合适石料,水洗过后看有没有裂纹,有没有杂质,有绿、紫两色或三层以上互相叠加的石料最好。第二步是相石设计,拿到一块贺兰石原料,根据石料的大小厚薄、色彩的层次分布、走向形态,考虑制作什么形状,设计什么题材,在石头上画出墨稿。图案设计好之后第三步下料,根据已设计好的图案,用锤、錾子平整好石料,把多余的地方凿掉并磨平砚底,也叫做清底,一般一个普通的作品清底都需要10-15天左右。第四步是进行粗加工,在砚坯上把图案画好,进行图案的初步雕刻,凿出砚膛,并打磨光。第五步就开始精雕细刻,把留好的图案进行分层处理,绿紫两种颜色的俏彩处理。第六步就是用砂布、水砂纸、油石条进行细致的打磨,打磨要占制砚工艺的四分之一时间。很大程度上来说,贺兰砚制作功夫就是用时间来衡量的,如果一步工序走不到,偷了懒,没有打磨到那么长时间,出来的作品就没有那么的光滑和润泽,艺术作品是骗不了人的。第七步提款、上光。打磨好后可以进行落款,用脱脂棉蘸植物油进行上光。第八步配砚盒。
“最辛苦的环节是下料,需要对石料进行凿、锯、磨等工序,过去不像现在有机器,过去都是在铁板上用河沙加上水这样磨,有时候磨一个砚坯就要一天,反复的推磨,这个属于体力活,最辛苦。和这个相比,最艰难的是在创作上,有时候创作一个作品要构思很多天。
闫家砚制作坚持纯手工,完成一个作品要1-2个月,所得收入仅够买原料和支出,闫森林也曾想过放弃。但心里一直对贺兰砚放不下,总觉着自己一直有这么一个责任,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不能在我手里把它丢掉。最后还是下定决心继续坚持这项事业。
贺兰砚的雕刻入门容易,但掌握精湛的手艺难,并且短时间内很难有经济效益,包括闫家砚的后人和社会上高学历的青年人大都不愿学此手艺,闫森林曾一度为这个手艺的传承担忧。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为贺兰砚传承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平台,2008年宁夏首个旨在为非遗项目提供创作、展示、营销平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孵化基地在银川市文化城成立,闫家砚被请进了银川文化城从事贺兰砚制作、销售和技艺展示,让闫家砚技艺和作品更直接的展示在消费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