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师石河子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策略研究

2020-09-17袁淑娟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20期
关键词: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

摘要: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追求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第八师石河子市经济发展的新战略。因此,本文结合当前八师石河子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针对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最终为师市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提出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第八师石河子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F092.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20)20-0106-03

一、八师石河子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以下简称师市)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总面积7762平方千米,是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的一个新兴城市,在兵团各师当中,经济体量最大、人口最多,影响力和带动力最强,是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领头羊。2013 年年末师市总人口为62.26万人,2018年年末师市人口总数为69.70万人,五年间师市人口总数增长了7.44万人,师市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332.02亿元稳步增长到2018年的537.7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0.13%,其中三次产业结构由2013年的22.5∶45.2∶32.3调整为2018年的16.7∶36.8∶46.5,一产、二产占比下降,三产发展迅猛。师市人均生产总值有2013年的57634元上升到2018年的82548元,年均增长率为7.46%。师市就业人数由2013年28.43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32.27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25320元上升为2018年的39109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2013年为基期,年均增长率为1.12%。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师市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兵团深化改革为动力,巩固传统产业,强化优势产业,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经济快速发展,整体上呈现出“三个提高”的良好局面。即:师市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师市人民生活水平幸福指数显著提高,师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就。成就来之不易,但是师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依然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

二、八师石河子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师市在经济发展观念、模式和战略上存在一定问题

(1)思想观念更新慢与新时期经济发展形式不相适应。科学技术的革新和思想观念更新慢是目前阻碍师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一是整体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接受新思想、新技术、新科技能力有限;二是在经济发展中不敢大胆放手去干,怕担风险,怕担责任,怕犯错误;三是各自为阵,不能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发挥最大效用价值;四是旧因循守旧、体制机制僵化,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有待完善。

(2)粗放型和外源型经济发展模式有待突破和转变。由于师市长期以来外源型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即使师市经济总量大,但发展方式仍然不精细、不能以绿色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慢,新业态培育不足,经济结构不够优化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掌握不多,产业核心竞争力较弱,从而导致师市工业增长质量发展和效益提升相对不足。

(3)师市经济发展战略和管理方式有待改变。一是师市重视新增固定资产,轻视现有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进以及新旧动能转换;重视物质资本投入,轻视人力资本、研发和设计资本投入;重视近期效益,轻视长远效益。二是对师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形式主义。三是存在重招商、轻创新,重规模、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持之以恒抓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经济质量的力度不够。总的来说,师市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不准确,发展途径不清晰,行政干预过多。

2.产业结构层次低,高新产业培育不足

从产业结构来看,师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尚在构建中,“三二一”的产业结构逐渐形成。一产中种植业比重大,而农产品深加工规模优势不明显,品牌效益低下,亟待开发和壮大。二产质量、效益以及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三产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百废待兴,现代服务业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尚待开发、急需资源整合,应合理科学地规划和设计。这些都影响了师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效益提升。

从经济发展动力来看,目前,师市经济增长依然依赖于高污染、高耗能、高投入和低效益的传统重化工和制造业,缺乏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师市经济增长注入新鲜血液,如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

3.企业经济效益低、创新动力不足,阻碍产业转型升级

企业经济效益低、创新动力不足,包含两大主体。一是部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创新动力不足。主要原因有以下3点:(1)国有企业资金普遍不足,负债过重,缺乏资金进行生产技术创新、科研公关和产业转型升级;(2)部分国有企业生产设备和技术落后。(3)国有企业负担过重,盈利渠道有限。国有企业动力不足,不仅要承担社会责任还要兼顾自身发展,但国企内部管理机构复杂、队伍庞大、成本开支大,负担重,盈利有限致使企业自身发展举步维艰。二是民营企业发展缓慢、资金不足、创新艰难。主要原因有以下3点:(1)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有待优化。企业投资环境差、经营环境差,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2)长期以来,政府和银行在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方面多侧重于国有大中型企业,而民营企业及“草根”企业贷款难,只能求助于民间借贷,成本大、风险高,有限的资金难于支持企业发展壮大;(3)民营企业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

4.师市研发投入强度相对偏低,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

师市R&D经费是科技经费投入的核心部分,R&D经费投入不足,势必会影响师市自主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影响R&D的主要因素有:(1)师市现有的大中型企业主要是通过招商引资进入师市,这些企业大多数主要是看中师市的区位优势和优惠政策,这样外向型加工企业不会在师市投入大量的R&D经费,致使师市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能得到长足的提升;(2)各类科研机构管理體制僵化,大部分采用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管理方式,科研人员没有科研经费自主权,从科研成果中获取收益较少,在加上激励机制不健全,严重制约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政府对R&D经费投入较少,力度较弱。

三、提高师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1.转变发展理念,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成本,扩大招商引资,明确师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定位

(1)政府要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政府职能,变管理为服务,确保市场维持公平公正的竞争秩序。具体表现为:政府要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维护市场公平公正竞争,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提供信息、提供资源,架起政府与企业之间沟通协调的快速通道,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为师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2)切实优化营商环境,着力降低企业成本。一是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降低税费成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的减、免、退税政策,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振奋企业信心。三是降低物流成本。师市要加快优化交通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建成铁路、公路、航空无缝衔接的多式联运,如“石玛大桥”、花园机场空港经济区建设以及十户滩新材料工业园公路、铁路建设等,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四是降低要素成本。规范电价、降低水价、降低用气成本,降低“人”的用工成本。

(3)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企业品牌建设,强化“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一是师市加大对大中小企业中高层领导进行中央文件精神、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培训学习。同时,师市要加大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专业素养和技能,为企业技术创新储备人才。二是提升企业品牌建设。师市企业要做好品牌建设的中长期战略规划,争取师市企业品牌走出兵团,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三是强化“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紧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依托现有产业优势,加强与周边国家地区经济合作交流,搭建多功能“走出去”平台,扩大“中欧班列”运力和规模,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以大开放促进师市经济转型升级。师市要把握“请进来”的重点,优化“请进来”的环境,创新“请进来”的方式,加大配套产业引进力度,加大人才智力和服务业引进力度。以“新鲜血液”为师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2.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做好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提升师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1)做好顶层设计,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调“高”产业结构,牢牢把握师市经济正处于工业化后期向工业化社会高质量发展转换的阶段特征。今后,师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应该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以运行高效、资本高效的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补充的产业结构层次。同时,在师市已有的氯碱化工、纺织印染服装等工业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新材料、新能源,加快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师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将引进以上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突破口,做优增量,彻底改变产业层次低的现状。

(2)抓住关键环节,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来调“优”产业结构。依托师市现有支柱产业,围绕碳基、硅基、铝基、能源、纺织服装、农产品精深加工六大产业,抓住新需求,延伸产业链;适应新趋势,改造生产链;优化新结构,完善供应链;把握新机遇,提升价值链;布局新技术,强化创新链,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推动师市工业集群化发展。抓好60万吨乙二醇、高纯铝基材料、高档气流纺等项目建设,巩固能源“洼地”优势,推动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促进“三化”深度融合,引导“专精深”企业提档升级,着力提升师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3)定向发力新引擎,以加快新旧动能转化来调“轻”。重点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围绕消费升级、优化服务,丰富商业业态、繁荣活跃市场、引导扩大消费,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抢抓“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机遇,打造大聚集、大流通、大交易的枢纽经济。围绕军垦文化、红色旅游,鼓励军垦博物馆、将军山等景区改造升级,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积极发展创意体验、团场特色民宿农家乐等新兴业态,依托东大塘、鹿角湾、巴音沟等优势风景资源,开展休闲度假、温泉康体疗养等中高端旅游业。注重生产性服务业与一二三产业以及先进制造业的融合互动、衔接配套、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有效化解资源和环境约束,实现师市经济绿色发展。

3.调整战略强化管理,优化投资结构,提高企业效益,稳固师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1)调整战略强化管理。一是抓住战略机遇,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对口援疆以及兵地融合等机遇,开拓市场创新、合作模式创新,深入推动技术、资金等要素的流动实现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推动师市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实现师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兼顾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并重,推动师市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以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的利用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抓紧布局和培育新兴产业,打造优势品牌,实现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可持续与高端化发展,推动师市經济高质量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按照“东退、西改、南进、北控、中修”的发展方向,围绕“三片、五带、八园、多点”优化产业功能布局,推动放射型建设、紧凑型发展。四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融合。在原有支柱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创新发展新材料产业、优势原材料产业、数字经济产业以及军垦文化红色旅游产业。

(2)由注重物质资本投资向注重科研开发投资转换。以提高企业效益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优化升级,从生产初级产品到发展精深加工,积极向毛利率高的领域延伸,改善经营效益。加大对物联网和大数据平台建设的投入,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发展,科学预测市场需求,探索输出效率高、技术好的产能。

(3)由注重净投资向注重充值投资转换。扩大政府投资和引导社会投资,明确方向、突出重点。注重政策支持力度适度地向民营企业倾斜,加快民营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主动化解过剩产能,关停破坏环境、污染环境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清理僵尸企业。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打好组合拳。通过调整战略强化管理,优化投资结构,转变投资方式,最终稳固师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4.加大科技创新,健全激励机制,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师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要素

(1)主动作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师市要统筹全局,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在高新技术领域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和科研攻坚研发,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为企业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和平台建设,组织开展国内外技术创新先进企业交流合作的活动,通过“拿来主义”吸收提高,走特色创新之路。

(2)攻坚克难,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开发核心技术。师市要推动石河子大学、农垦科学院、疆内疆外各大高校以及对口援疆省市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对新兴产业领域研发合作进行专项研究和人才培养,提高优秀科研成果转化率。支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确保科技创新驱动作用于实体经济更加凸显。

(3)真抓实干,健全激励机制,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政府应充分发挥师市科教优势,通过人才培育计划与石河子大学及各大职校进行专业人才定向培养,并完善师市“靶向引才”“柔性引才”机制,着力引进一批关键战略领域的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和创新团队,重视人才的落户及补贴问题,真正做到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对于高新技术创新人才推行“创新券”制度,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对突破关键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产业效率以及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业效益等科研和技术人员进行物质和荣誉奖励,为师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晓慧.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9.

[2]任保平,张倩.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评价及其构建路径[J].中国经济报告,2020,(02):40~53.

[3]任保平.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104~104.

[4]任保平,魏婕,郭晗.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发展报告2018[M].北京:中國经济出版社,2018.

[5]何立峰.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8,(04):4~5+14.

[6]王国华.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的途径[J].经济研究参考,2018,(12):11~12.

作者简介:

袁淑娟,中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委党校中级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和农业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
精准施策保“六稳”
长沙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思考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下大气力破难题、补短板
新时代科技创新创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机制研究
新时代科技创新创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机制研究
新发展理念视域下的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试论新发展理念下的创新型政府建设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