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陕西考察纪实

2020-09-17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20年34期
关键词:木耳秦岭陕西

4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陕西考察调研。秦岭,是习近平总书记陕西考察调研的第一站。

“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秦岭深处,群峰逶迤,峡深谷幽,鸟鸣山涧。

站在海拔1700米的月亮垭,习近平总书记眺望秦岭牛背梁主峰,思绪放在了更广阔的历史和时空坐标上。“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天然空调,是黄河、长江流域的重要水源涵养地,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南北分界线,是生物基因库,也是中华民族的祖脉、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他语重心长地对随行的有关负责同志说:“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汽车穿行在陡峭的山路上,蜿蜒曲折。窗外,谷雨刚过,绿意正浓,白云深处有人家。

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是总书记最牵挂的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是我们党向历史、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陕南山区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之一,让总书记很牵挂。这次专程到商洛,就是要实地察看这里乡亲们的脱贫情况。

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坐落在山窝里,九山半水半分田,曾經是极度贫困村。村民为了过上好生活,将村名改为“金米村”,村子的路叫“米汤街”,就是想填饱肚子,不再挨饿。

如今,山还是那座山,村却变了模样,木耳大棚一片连着一片,房子焕然一新。总书记走进木耳种植培训中心和智能联动木耳大棚,实地察看帮助乡亲们脱贫的“金疙瘩”。农户肖青松过去在外打零工,去年打起背包回乡了。他向总书记汇报自家收入时,连眉梢都带着笑意:“1个菌棒挣7块钱,承包两个大棚,一年两茬,一茬能挣两万块,两茬能挣4万多。”更让他安心的是“公司+农户”的模式,行情好时按市场价,行情不好时也能拿到保护价。

这几年,金米村的木耳种植从地栽到智能大棚里的塔栽、吊栽,村民们从拿锄头刨地转为用智能手机打理木耳种植,山路从过去的羊肠小道变成了硬化车道,就连电商也来到了家门口,陕南几乎每个市县都有电商协会。总书记来到直播平台前,成了“最强带货员”。他强调,电商不仅可以帮助群众脱贫,还能助推乡村振兴,实在是大有可为。

小木耳、大产业,给总书记留下了深刻印象。总书记指出,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延伸产业链,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他谈到西迁精神、延安精神,谈到陕西人民独有的古代秦人那股“拧劲儿”。相信西部和西部的广大干部群众一定会在新时代为中华民族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选自新华网,有删节)

【评点】

本篇新闻选材是一大亮点,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考察是全国人民关注的大事,新闻价值高,读者才更感兴趣。文章结构完整,行文流畅,在叙述的过程中引用诗句,如“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白云深处有人家”等,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作者不只是简单地对事件进行陈述,还辅以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使文章更加出彩。

猜你喜欢

木耳秦岭陕西
暑期秦岭游
洞穿秦岭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粉色木耳你见过吗?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好忙好忙的秦岭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发现木耳
在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