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戒虚名 崇实学

2020-09-17赵萌萌

月读 2020年9期
关键词:王莽士人下功夫

赵萌萌

智者务其实,愚者争虚名。我们应该力戒虚名、空言,而推崇实学,实干才能兴邦。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论述《春秋》的作用时指出,“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以空言而不敢辞”。就是说,如果不懂得《春秋》中的道理,即便做事的出发点和用意是好的,但是由于不知道其所以然的緣故,也找不到妥善恰当的方法,这样在面对别人大而无当的言论的时候,就会手足无措,进退维谷,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之所以被空言、虚名所迷惑,归根到底还是在立身行事上缺乏定力,存在迎合之心或爱惜羽毛之念,不够实事求是,不愿担当作为。

康熙年间,山东布政使卫既齐即将赴鲁上任,在乾清门向皇帝陛辞,康熙帝告诫他说:“尔到地方,但当实意爱民,尽心任事,不可博取虚名。”地方上有些自欺欺人的弊政,你到任后要大力革除,不要做“掩饰耳目之事”。

通达而不偏执是真正有才干的表现,对事情熟悉并有预见性,而非事到临头不知所措是处事练达的真正体现。政论家徐斡在《中论》中列举了王莽在政治上“徒张设虚名以夸海内”,最终导致身死国灭的结局,认为王莽是务虚名而处实祸的典型。其实,明末不少士人都染上了这种空疏的习气。在国家面临内忧外患的时候,他们拿不出理财的措施和平叛的方略,而只是振振有词地要皇帝减税,停止诏狱,正心诚意。这些人做得好的不过是“平时袖手谈心性,临难一死报君王”,还有一些昨天还义正词严地在朝堂上放言高论,第二天就转身投降。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坚持认为,士人的这种空疏学风需要为明代亡国负责。

《论语》有言:“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读书人立身行事,不为取晚别人,只求对自己身心有益。在正己修身上下功夫,内功做足了,发之于事业,措之于行政,百姓也会沾得实惠,个人的立德、立功、立言也就水到渠成了,这就是所谓的“处则为醇儒,出则作良弼”。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儒学是一种“为己之学”,《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中修身是根本,以恭敬谨慎的态度修养身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和前提。若只从追求外在名声出发,以知识取悦于人或与人争胜,不仅有失去自我之虞,而且有缘木求鱼之弊。

有志于用世、立功业之人应该推崇实学。何为实学?明代学者吕坤给出了一个方向:要明了人情世故,熟悉朝廷规章制度。从大的方面来说,为政的原则纲领问题、法度的宽严问题、风俗的美恶问题、边疆防御问题、民心向背问题、财政问题、皇亲国戚干政问题,君子小人之辨,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如河漕、盐法,都应当处处用心学习。从细的方面来说,古今治理教化的历史掌故、地方社会治安问题、地方刑事民事案件,以及征税、保甲等地方治理中的重要问题,也应该时时留心。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学问要从根本上下功夫,从个人内心修养上用力,不被空言所迷惑,不被虚名所牵累,不逞好胜之心,以实心办实事,如此方可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猜你喜欢

王莽士人下功夫
南川:“特”字上下功夫 “同”字上做文章
最简单的字最难写
从“三有青年”到六个“下功夫”谈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
王莽:为争帝位四个儿子杀了三个
王莽:谁都别想忽悠
改朝换代
浅解三字经(之七十二)
文献视域中的中国古代“行乐”观念及园林行乐生活
半裙时代
《续夷坚志》对《夷坚志》在内容上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