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人的尊师之道

2020-09-17潘春华翟爱萍

月读 2020年9期
关键词:尊师重道程颐尊师

潘春华 翟爱萍

《吕氏春秋·尊师》中写道:“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所以尊师也。”唐宋之际广为流行的训诫类蒙书代表作《太公家教》里也有一段经典的尊师重道之语:“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由此可见,古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是多么深厚。尊师重道已成传统,代代相传。

而在具体做法上,古人尊师重道的行为,更是令人动容;其尊师重道的精神,值得后人继承和发扬。

“程门立雪”可谓尊师重道的典范。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今福建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七岁能写诗,八岁能作赋,人称神童。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1076)登进士榜。有一年,杨时赴浏阳任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他们顶着凛冽的寒风来到程颐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闭目养神。二人不敢打扰,恭恭敬敬地侍立在门外。过了良久,程颐醒来,从窗口发现了依然站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此时,他们脚下的积雪已经有一尺多厚了,程颐赶忙起身迎他们进屋。这件事作为尊重老师的典范,成为人们广为传颂的佳话。

子贡尊师重道的做法也值得世人称道。子贡,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杰出弟子,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推其为“儒商始祖”。公元前479年,孔子溘然长逝。老师去世后,众弟子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處”。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之树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南宋名将、爱国志士岳飞,也是尊师重道的楷模。岳飞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没钱上学。但他非常好学,常在私塾窗外听讲,没钱买纸笔,就以树枝为笔,以大地为纸。私塾老师周侗很喜欢这个勤学的孩子,就免费收岳飞为学生,教育他如何做人,帮助他树立保国安民、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每逢单日习文,双日习武,还教他射箭绝技,使其能左右开弓,百发百中。岳飞不负师教,勤学苦练,文武双全。后来他率岳家军屡建奇功,成为令金兵闻风丧胆的一代英豪。

周侗去世后,岳飞披麻衣,驾灵车,执孝子之礼,以父礼安葬他。且在朔望之日,无论在外行军打仗,还是驻扎营中,他都要祭拜自己的恩师。痛哭之后,他必定会拿起老师赠送的三百斤“神臂弓”,射出三支箭。岳飞说:“老师教我立身处世、精忠报国的道理,还把他一生摸索出的箭法和武艺都传授给我,师恩是我一生都不能忘怀的。”

对于尊师,古人不但身体力行,而且还教育子女要这样做。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李世民深知国家要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就要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他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为此,他为几个儿子选择的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之人。而且,他还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

有一次,太子李承乾的老师李纲患足疾,不能行走。李世民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令太子亲自迎接。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步行出入皇宫也要诚惶诚恐。皇帝特许李纲坐轿入宫,且让太子亲迎,足见对这位太子之师的尊重。后来,唐太宗又让礼部尚书王珪当他第四个儿子魏王的老师。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不尊敬,十分生气,当着王珪的面批评儿子说:“以后你每次见到王珪,就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丝毫不敢失礼。

古代也有通过尊师而功成名就、终成大器的。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求学的时候,见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而郭林宗熟读各家典籍,是远近闻名的大儒。后来,魏昭到京城洛阳为官,毅然决定拜远在南阳的郭林宗为师,并派奴婢侍奉老师。郭林宗体弱多病,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时,郭林宗呵责他煮得不好。魏昭听后就去再煮。这样一连三次。当魏昭第四次端着粥进来而没有半点不悦之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郭林宗正式收魏昭为徒,将毕生所学都教给了他。魏昭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家学者。

猜你喜欢

尊师重道程颐尊师
争做少年好榜样
程门立雪:北宋学者程颐的家风故事
办好教育从尊重教师开始
魏昭尊师重道
浅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尊师重道意识
程门立雪
抬头辩解,不如低头认错
程门立雪
教学相长
程门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