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克思“生态人”思想的当代出场

2020-09-17史丽云

学理论·下 2020年8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史丽云

摘 要:马克思“生态人”思想蕴含于劳动异化理论中,主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解,是以达成人与自然及人类本身两大“和解”为根本目的人,是追求“美好生活”和“优美生态环境”相统一的人,是以实現“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诉求的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生态人”思想的创新发展,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三代治沙人先进群体是马克思“生态人”思想的生动典范。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培塑“生态人”。

关键词:生态人;生态文明建设;“六老汉”三代治沙人先进群体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8-0024-03

“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生态文明条件下,人的生存范式就是“生态人”。马克思的“生态人”是对以往人的生存范式的辩证否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生态人”思想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六老汉”三代治沙人先进群体接续奋斗的治沙实践是对马克思“生态人”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

一、马克思“生态人”思想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极具现实意义的“生态人”思想隐含在其异化理论中。他通过对人的本质的终极追问,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深刻地揭露出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下人的本质被异化的现象。马克思指出人的“异化”出现在处理与自然、人、社会三大关系的过程中。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用“物质变换”这个概念来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劳动的过程就是“物质变换”的过程,人从自然中获取力量,自然亦成为“人化的自然”,人和自然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但是,在马克思的逻辑视域下,正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打破了人与自然之间可持续、辩证的物质变换关系,从而产生了异化,人与自然相对立,这种对立一步步演化为人和人、人和社会的对立。所以,马克思“生态人”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对种种异化现象批判的基础之上。

马克思主义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旨趣,其“生态人”思想也是以此为逻辑而展开的。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发展的“三形态”,即“人的依赖关系”[2]16“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2]20,以及“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2]22。第一阶段的人称为“自然人”,这种人是在极小的范围内单独从事着生产活动,从而与人和自然发生着狭小且孤立的联系,“自然人”对待自然界充满着宗教的虔诚与敬畏,常常借助一些宗教仪式来祈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仰望自然,俯首为奴,人和自然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依赖关系”和“顺从关系”。第二阶段人的形态是“经济人”。这一阶段“广泛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综合能力系统形成”[3]484,人的生存过度依赖他物,人也成为“物化”的人,追求利益最大化成为唯一价值标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充斥着反生态性和非理性的色彩,充满着形而上学的偏执。人把自然界当作满足欲望的工具,大肆获取、任意破坏。很多生态问题都是在这一阶段遗留下来的,就像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4]998第三阶段对应的人就是“生态人”,“自然人”坚持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统一,处理人和自然关系时坚持天人合一,在社会生活中崇信互帮互助代际相传,并常自省其身,能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生态人”具有生态自觉,即通过生产活动合理地调节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自觉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缓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走绿色发展之路,保障人民的生态权益。“生态人”的构建过程和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漫长而曲折,但“自然人”和“经济人”都是马克思“生态人”构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必经阶段。

人在实现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张扬着主体性,也不断地实现着自然必然性的自由和社会历史必然性的自由。“生态人”在实践中追求自由全面的发展,因此,“生态人”的实践活动不是过分张扬主体性,而是有限度地发挥人的主体性,以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互为前提,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我的认知能力,不断发现、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马克思认为,人类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5]416的,人的生存状态也伴随着对原有生存状态的辩证否定,要达到“生态人”的阶段,必须要以弱化各种矛盾冲突,趋于新的平衡为内在要求。

马克思的“生态人”是以达成人与自然及人类本身两大“和解”[5]24为根本目的人,是追求“美好生活”和“优美生态环境”相统一的人,是以实现“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诉求的人。“生态人”强调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指导下,以人类总体的利益为出发点,以人的合理需求为尺度,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

二、马克思“生态人”思想的当代出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并没有明确提出“生态人”这一概念并进行系统全面的阐述。但是马克思“生态人”思想的理论旨趣即“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6]120,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在新时代的中国呈现出了新的面貌,成为马克思“生态人”思想的当代出场。

习近平“生命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无机身体”自然观的当代出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7]167,人和自然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休戚相关,命运与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断,他辩证地把人与生态要素连在一起,展现了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命运共同体”的哲学观。他指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7]169,通过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开辟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境界。这个观点继承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无机身体”[5]45思想,是对马克思“无机身体”生态论断的创新发展。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实现了对“经济人”和“社会人”的否定之否定,将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上升到“人和人、人和社会”的高度,并将生态发展和“国家文明程度”结合起来,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7]167的著名论断,还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新时代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准则。

“两山论”是马克思“自然生产力”论断的中国化产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8]“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7]170的重要论断,深化了马克思“自然生产力”[9]122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无论是“自然人”还是“经济人”,都将自然资源当作人类存在发展的“客观基础”,通过生产和劳动,使自然资源产生了经济价值,形成了所谓的“自然生产力”,但正是这种观点造成了人们对自然的过度开发,自然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逻辑对立,“经济人”和“生态人”有明显张力。“两山论”打破了“经济人”和“生态人”之间的逻辑对立,探索出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结合有效路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10]389-394既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又要突出绿色意蕴,绿色发展理念成为最趋向人的本质的新发展观。

“以人为本”的生态观是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厚的人民情怀,在论述人民和自然关系时指出,“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7]170,把“保护环境”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7]170的重要论断,要让人民群众同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和生活之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将“以人为本”的生态观发展为“生态民生政治观”,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马克思认为“生态人”和“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是人发展的终极目标,“人和自然矛盾”的解决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11]6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历史發展的必经阶段,“建设生态文明,是民意,也是民生。”[11]15-39所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重视人、依靠人、为了人。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治沙人先进群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主体,也是生态文明成果的享受主体。他们38年的治沙实践,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忠诚实践,是新时代的“生态人”。

“六老汉”三代治沙人先进群体只是人类“个体”,他们代表不了马克思语境下的“生态人”总体,但是,已经具有了“生态人”的众多形态,他们是马克思生态观的执行者,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力量。新时代需要建设者,新的生态也需要“生态人”。

三、培塑“生态人”,建设美丽中国

马克思从来没有提到过“荒漠化”或“沙漠治理”等概念,他所处的时代生态问题也并不像今天这般严峻,马克思“生态人”思想源于打破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思维框架,源于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无论现在的生态环境与马克思当时所处的情况多么不同,马克思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他的方法、他的解决社会与自然相互作用问题的观点,在今天仍然是非常现实与有效的。”[12]153对当代世界特别是当代中国发展具有积极价值。现在,我国进入新时代,生态危机和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设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需要越来越多的像“六老汉”三代治沙人先进群体这样的具有“生态人”特质的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指出:“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13]52我们这代人不应再是率性支配自然界的“经济人”,而必须升华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人”。

(一)培养公民的生态自觉意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

培养公民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共同的生态责任感和社会约束力。首先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11]116通过对“六老汉”三代治沙人先进群体先进事迹的广泛宣传,引导公民形成维护和促进生态文明的思想共识、道德操守和行为准则。其次要深入研究、挖掘、宣传马克思“生态人”思想及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益于生态文明的思想,重点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二)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可持续发展

培塑“生态人”,观念教育是先导,绿色行动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11]28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首先就要尊重自然,珍惜资源。马克思认为“一个民族,以至一切同时存在的社会加在一起,都不是土地的所有者。他们只是土地的占有者,土地的受益者,并且他们应当作为好家长把经过改良的土地传给后代”[14]641。“六老汉”三代治沙人先进群体通过种草种树、防沙治沙守护耕地,把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以最好的状态传给子孙后代,让它们成为子孙后代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应该以“六老汉”三代治沙人先进群体为榜样,珍惜自然界赋予的一切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培养更多新时代的“生态人”。其次要树立崇尚节约的理念,即“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15]928。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出崇尚节约的良好氛围,引导公民“无愧于”人类本性地开发自然、保护自然,激发公民应有的生态自觉。

(三)建立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加大生态保护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16]104“六老汉”三代治沙人先进群体是自发治沙的典范,值得全社会学习并推广,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中,人民群众是主体,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是保障,只有将制度建设的外在强制性与人民群众的内在认同结合起来,才能集中优势建设美丽中国、绿色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生态人”。新时代的“生态人”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不断解决人与自然、社会的矛盾冲突,从而实现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平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1).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8]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N].人民日报,2013-09-08.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

[10]中央宣传部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12]弗罗洛夫.人的前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1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6]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建设
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
古丈毛尖制茶工艺的调查报告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价值的意义
浅析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乡镇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