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讨论
2020-09-17张开宗张修志
张开宗 张修志 刘 萍
(山东天弘化学有限公司 山东 东营 257000)
引言
现阶段,我国职业病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根据国家卫健委网站统计相关数据,全国每年新报告职业病病例近3万例,分布在煤炭、化工、有色金属、轻工等30多个行业,其中原油加工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众多,如何准确识别出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效采取控制措施已成为原油加工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工作是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基础。现阶段,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普遍来自于企业项目职业卫生预评价报告、设计专篇及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或通过经验对比法或专家指导。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企业应充分吸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经验,组织员工结合不同岗位及作业条件,使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制定采取有针对性措施,进一步提升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管控精准度。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范围
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的范围包括不限于:(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运、运行等阶段;(2)生产经营常规和非常规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8)企业周围环境等。企业应针对以上不同的情形,从项目建设、运行及可能发生的拆除报废,以及从项目原材料进厂、生产到成品销售,充分考虑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准备工作
(一)工程分析。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前应进行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卫生调查等准备工作,以充分调查了解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其中工程分析包括原辅材料分析、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分析及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分析。原辅材料分析要对企业使用的原辅料、催化剂、助剂、产品、联产品、副产品、中间品等物质的名称、主要成分、形态、纯度、理化性质、年用量、运输方式、储存方式及投料方式等进行分析。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企业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高毒作业场所每月进行一次检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所作检测应当客观、真实。同时,企业应实施由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设置日常监测装置,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192)、《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 160)、《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 189)等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变化情况,并记录存档。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采样、布点符合国家标准。从事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的作业人员(岗位)应当配备有毒物质快速检测报警仪。
(三)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调查包括用人单位概况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以往职业病发病情况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调查、应急救援设施调查、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辅助用室调查、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等。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方法
(一)工作写实法。在完成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准备工作后,即可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工作。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有多种方法,企业可组织职业卫生专家,结合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工作,采用工作写实的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时空分布,员工作业过程、作业方式、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方式、接触时间和时段等情况进行调查,形成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表。采用职业卫生专家工作写实方法,识别出职业病危害因素准确度高。但是,针对原油加工企业,员工数量大,岗位众多,作业条件复杂多变,非常规作业活动难以确定,采用工作写实方法,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及时间,可操作性不强。
(二)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广泛应用于作业危害识别控制,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须企业组织全体员工开展各岗位作业活动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工作。作业活动的划分可以按生产流程的阶段、地理区域、装置、作业任务、生产阶段、部门划分或者将上述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划分。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可采用下表:
表一 XXX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表
同一作业区域不同作业条件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不一样,同一作业条件在不同区域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不一样,因此由各岗位员工参与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岗位所有的作业活动及对应的作业区域,分别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评价,进而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措施及应急措施等方面有针对性制定管控措施,更有利于企业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避免职业病发生。
职业病危害因素风险评价方法可参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 229.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2部分:化学物》(GBZ/T 229.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3部分:高温》(GBZ/T 229.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4部分:噪声》(GBZ/T 229.4)及《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2973—2017)要求,根据作业场所或作业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固有危害程度、接触水平和作业工人体力劳动强度,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多种有害因素对风险的影响权重,结合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人数、防护水平和健康效应,借助风险评估的经验公式量化发生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判定风险等级。
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以员工为主体识别岗位作业活动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提高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符合性,增强管控措施针对性,提升企业职工的职业病防治意识。但是,由于员工对专业职业卫生知识掌握欠缺,因此在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前,应组织员工学习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卫生现状调查结果及工作危害分析法(JHA)的方法要求,表单填写要求,以提高员工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准确性。
四、结论
企业应在项目职业卫生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卫生现状调查的工作基础上,综合采用专家工作写实法、以员工为主体的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开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工作,提高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全面性及准确性,进而开展员工职业病防治培训,职业病健康体检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管控工作,控制企业员工职业病的发生,促进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