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邻基坑合并施工围护体系优化实践总结分析

2020-09-17陆鑫振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200030

绿色建筑 2020年2期
关键词:围护结构工期标高

陆鑫振(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上海 200030)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空间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强。在既有道路、建筑物周边进行基坑开挖成为工程领域新常态。李成虎通过对两个基坑进行同步开挖互相影响分析中得出结论,即相邻基坑同步开挖,卸荷会对周围地面沉降、坑底隆起、支护桩水平位移产生影响[1]。基坑间距不同,基坑开挖性状亦不同,所以相邻基坑同步开挖存在较大隐患,一般相邻基坑采用“先浅后深”的原则。上海轨交12 号线国客中心站[2]项目遵守该原则,通过分析和实测,变形处于可控并呈现一定规律。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南站西广场工程原设计图纸同样为相邻基坑,但不能简单从技术角度分析开挖方式,应考虑前期设计为征拆迁存在不确定性及工期受限的边界条件。西广场分为广场、酒店两个基坑,并分步实施开挖,但随着征拆迁顺利完成,双基坑成为非必须。通过对比工期及投资额,发现对两基坑合二为一进行施工的方案优于原方案。本文将对新旧方案进行阐述并分析,同时对实践效果进行总结。

1 工程概况

铁路杭州南站综合交通枢纽东西广场工程由东、西广场组成,占地总面积 13.6 万 m2,其中东广场 9.8 万 m2、西广场 3.8 万 m2。西广场围护结构设计期间考虑到酒店区尚存在旧建筑待征拆迁,且存在不确定性;广场区必须满足 2017 年6 月 30 日站房开通的要求(开工时间为 2016 年4 月 18日),为避免征拆迁影响该工期节点,设计方案将西广场基坑分为酒店区和广场区 2 个基坑(深度 8 m)。原设计边界条件概况图,见图 1。

图1 原设计边界条件概况图

2 两版方案对比分析

施工单位开工初期,酒店区征拆迁工作完成,此时围护图纸已出具完整并经图审。由于工期紧张,项目公司组织各方讨论两基坑合并为一的可行性及优缺点。原设计方案中,西广场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止水+盆式开挖+中心岛支撑(混凝土脚撑)形式。原方案西广场基坑支撑平面图,如图2 所示。

从图 2 可以看出,广场所有基坑阴角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板撑+水平支撑的方式进行支撑体系加强,而中心岛支撑采用 φ 609 16 型钢支撑,同时配合混凝土脚撑。根据该方案,土方开挖完毕后,将进行地下结构施工,并在结构侧墙上设置钢倒撑,如图 3 所示。

图2 西广场基坑支撑平面图

图3 西广场基坑钢倒撑平面图

钢倒撑设置完毕后,采用 2∶8 灰土进行基坑围护与结构外墙间的土方回填,压实度 > 0.95,调整钢倒撑轴力,再进行地下室 1 层顶板施工;待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再将钢支撑拆除。基坑支撑剖面图,如图 4 所示。

图4 基坑支撑 1-1 剖面

酒店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止水+ 1 道混凝土内支撑的方案,如图 5 所示。

待酒店基坑上排水所拆除完成后,便可施工该区域内钻孔灌注桩、止水帷幕及支撑。当广场基坑施工至地下 1 层顶板,并完成换撑后,可进行酒店基坑的土方开挖。开挖至设计标高后,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并在结构墙上设置钢倒撑。随后进行基坑围护与结构外墙间的土方回填。当钢支撑满足轴力要求时,开始拆除第一道混凝土支撑,酒店基坑围护结构剖面图如图 6 所示。

图5 酒店基坑支撑围护结构平面图

图6 酒店基坑围护结构剖面图

原方案 2 个基坑先后施工,施工周期较长,现酒店基坑具备施工条件,项目公司提出将 2 个基坑合并为 1 个基坑施工的提议。经过设计院的优化及各参建方的协调沟通,并组织了专家评审,最后针对西广场 2 个基坑合二为一的方案进行了变更设计,如图 7 所示。

图7 西广场基坑支撑平面图(变更后)

从变更后的方案中,可以看出,广场基坑栈桥采用1200 mm× 1000 mm 主梁、600 mm× 600 mm 联系梁进行支撑,酒店基坑主撑采用 1000 mm × 1000 mm 主梁、600 mm× 600 mm 联系梁进行支撑,跨度小的区域采用 800 mm × 800 mm 的主梁、600 mm× 600 mm的联系梁进行支撑。施工栈桥主要作为零星材料堆场及施工人员通行,所以只设计了 200 mm 的板厚,以节省投资。对比原方案,围护结构中主要取消了广场基坑与酒店基坑 1 排 93 m 的1000@1200 钻孔灌注桩,取消了广场区域的斜抛钢支撑,并改成 1 道混凝土栈桥+混凝土支撑的支护结构。酒店基坑的支护结构并未发生变化。广场区域基坑剖面图,如图 8 所示。

图8 西广场围护结构剖面图(变更后)

由图 8 中结构可以看出,广场基坑区域的施工顺序为:支撑结构的施工→分区域进行土方开挖至底标高→底板及内部结构施工→施工至顶板后再进行换撑→凿除第一道混凝土支撑。该方案不仅实现了与酒店基坑同时开挖的目的,而且西广场支撑的标高高于地下一层顶板的标高,使得地下结构可以连贯施工,减少了基坑暴露的时间,降低了风险。

3 方案实施控制点

(1)基坑开挖需有序开展。虽然基坑深度不深(约8 m),但要一次性开挖到底部,依然存在风险,所以在开挖过程中做好监测工作,并制定应急措施。土方开挖遵循“收底一块、及时封底”的原则。

(2)控制好广场区域第一道支撑的标高, 确保支撑标高高于顶板标高。此外,支撑的拆除采用切割工艺,必须吊离顶板后,才能进行凿除。

(3)广场区栈桥板由于只能承受 0.4 kPa 的压力,所以不得上重车,主要作为零星材料的堆放及作业人员行走通道。

(4)围护结构与地下室外墙结构间的回填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实施,支撑的拆除一定要在换撑后进行。

4 变更后方案实施效果

施工工序上,由于原方案要先行实施西广场基坑,再实施酒店基坑,属于相邻基坑的施工,存在先后顺序。变更后方案中,采用合并为一个基坑的方式进行施工。由于基坑较大,采用多点开挖的方式进行,所以在西广场区域布局 3 个开挖点,在酒店基坑布局 2 个开挖点。在底板施工上,亦遵循“收底一块、及时封底”的原则,确保最短基坑暴露时间。由于在广场区域采用了支撑标高高于顶板的设计方案,让地下结构一气呵成,节约了工期。当地下室顶板完成后,采用静力切割方式拆除支撑,进一步加快进度。

经测算,变更后方案较原设计方案节约工期约 3 个月,也减少了工程投资额。经第三方审计,新版方案最终节约488 万元。

5 结 语

虽然该工程“两坑变一坑”的设计变更方案本身无太大的施工难度,但针对原方案设计图纸完成,现场桩基施工开始的情况进行变更,存在设计时间紧迫、各方协调难度大、图纸再审批流程烦琐等困难;在技术方面,也必须尽可能地考虑安全和工期的因素,所以并不能简单将 2 个基坑视为 1个基坑考虑,还需在 1 个大基坑体系下考虑局部受力的平衡性,如增加混凝土板撑。最终该设计方案实现了在缩短了工期的情况下,还节约了投资,为项目取得双重效益。因此,该工程在原本工况改变的情况下,“两坑变一坑”的理念及设计方案对于同类型项目存在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围护结构工期标高
浅谈深基坑咬合桩围护结构的施工技术
多级节能工厂化养殖池塘建设的标高设计初探
重力式门架围护结构在软土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围护结构隔热评价探讨
超载影响下围护结构非对称基坑的受力及变形特性分析
办公楼楼面装饰标高控制流程及注意事项
基于模糊理论的并行耦合设计任务工期优化
多模式工期-成本均衡优化的模糊规划模型
安庆铜矿主井提升机系统反转/过卷故障分析与处理
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