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深刺“腰突五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2020-09-17薛正海吴子健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腰痛电针腰椎

孙 剑,薛正海,刘 维,吴子健,李 飞

(1.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22; 2.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经络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38;3.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61)

腰椎间盘突出症(Lun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常见的以腰部疼痛、下肢酸痛麻木等为主要症状的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疾病,其发病原因包括体力劳损、坐姿不良等多种因素[1]。LDH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致残率,患者大多腰腿部疼痛不适、腰椎屈伸不利、活动受限,造成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下降;病情严重时还可导致下肢瘫痪、肌肉萎缩等,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与身体健康[2]。因此,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改善LDH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治疗LDH可分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法,手术治疗适应症要求严格且具有创伤性,通常不作为首选方案;非手术治疗中,中医治疗LDH疗效肯定、方法多样,具有无创、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其中牵引、推拿和针灸等均是LDH治疗的有效手段[3]。研究表明,电针联合牵引、推拿治疗LDH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促进其腰椎功能恢复[4]。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电针深刺“腰突五穴”联合牵引、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及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的影响,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6月于本院收治的80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9~68岁,平均年龄(53.14±10.32)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病程(1.45±0.72)年;平均身体质量指数(BMI)(22.46±2.51)kg/m2;单侧椎间盘突出21例,双侧椎间盘突出19例。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2.69±10.73)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病程(1.42±0.57)年;平均BMI(22.09±2.24)kg/m2;单侧椎间盘突出17例,双侧椎间盘突出2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BMI、椎间盘突出部位等一般资料数据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5]中LDH的诊断标准:腰痛、坐骨神经痛,疼痛放射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等,并结合X线、CT等影像学检查综合诊断确诊。

1.2.2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风寒型LDH证候者:有慢性劳损、腰部外伤或受寒湿史,腰腿冷痛重着,遇寒重得温轻,虽静卧亦不稍轻或反加重,舌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LDH的中西医诊断标准;②以腰腿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③年龄≥18岁,且均为单侧下肢发病者;④治疗前1周内未接受其他治疗者;⑤疼痛VAS评分>4分者。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

1.4 排除标准

①需手术治疗者;②合并免疫功能障碍、先天性心脏病者;③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患有恶性肿瘤、肢体功能障碍者;④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⑤存在精神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晕针患者;⑥躯干部位皮肤破损者;⑦不能按疗程完成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采用单纯的牵引与推拿方法治疗,主要操作方法为:①牵引:患者与牵引床上取仰卧位躺下,采用JYZ-II型自动牵引床(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腰椎快速牵引复位,固定骨盆与胸廓作对抗牵引,牵引重量设置为患者体质量的1/2~3/4,可视患者自身耐受情况适当调整,牵引30 min,每日牵引1次。②推拿:患者俯卧位躺下,首先用后、揉、拍打等手法放松患者腰腹部及下肢肌肉,约10 min;随后医者用大拇指点按腰背部臀部及下肢后侧穴位,弹拨腰大肌,捏拿股四头肌、腓肠肌,操作3~5次;改变体位为仰卧位,抬高患者患肢做被动直腿抬高活动,以患者能耐受为宜;随后嘱患者取侧卧位,健肢在下,患肢在上,屈曲患肢膝关节,并采用斜扳法、牵拉伸腰法推扳患者腰部。以上治疗1次/d,7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

1.5.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针深刺“腰突五穴”疗法,于推拿之后开始实施,具体方法为:患者俯卧躺下,取大肠俞、关元俞、患侧L4、L5、S1华佗夹脊穴进行深刺,大肠俞穴和关元俞穴定位:分别为第4、5腰椎棘突下旁开50 mm,L4、L5、S1华佗夹脊穴定位分别为L4、L5、S1棘突下旁开16~17 mm。采用0.35 mm×75 mm毫针(北京天宇恒有限责任公司)直刺大肠俞及关元俞83~100 mm,针尖达到横突之间;L4、L5、S1华佗夹脊穴采用相同规格无菌毫针(北京天宇恒有限责任公司)直刺83~100 mm,L4、L5、S1华佗夹脊穴83~100 mm,以进针60~70 mm为宜,并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以下肢产生酸麻胀感为度。随后将G6805型电针仪(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电极接在相邻的一对夹脊穴毫针针柄上,选择5 Hz连续波进行低频脉冲电刺激,电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30 min,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

1.6 观察指标

1.6.1 疗效判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评价两组治疗后的疗效,评价标准为:治愈:腰腿部疼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能正常活动;显效:临床症状基本缓解,直腿抬高试验>60°,基本能恢复正常活动;有效:腰腿部疼痛明显改善,但仍存在轻度疼痛感,直腿抬高试验>45°,劳累后腰腿疼痛症状加重;无效:不能达到以上标准,甚至出现症状加重。以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所占比例之和作为临床总有效率。

1.6.2 单项症状积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中有关LDH分级量化方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腰痛、下肢痛和下肢麻木的主要症状进行量化评分,按照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4级,分别记为0、3、6、9分,各项症状的得分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

1.6.3 腰椎功能与疼痛程度 采用VAS评分法评价两组治疗前后腰腿部疼痛程度,以0~10分表示无痛~极度疼痛,患者腰腿部VAS评分越高表示其疼痛程度越严重;采用JOA腰痛评分[8]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9]对患者腰椎功能进行评价。JOA主要从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和膀胱功能4个方面评估患者的腰背痛程度,总分29分,分值越高表明腰椎功能越好;ODI指数为10个腰椎功能障碍的问题得分组成,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腰椎功能障碍越严重。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0.00%,明显比对照组的72.5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腰痛等主要症状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腰痛、下肢痛、下肢麻木的症状积分均比治疗前更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症状积分均比对照组更低。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与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ODI指数评分和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及ODI指数评分均比治疗前更低,JOA评分比治疗前更高(P均<0.05);且观察组VAS及ODI指数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低,JOA评分比对照组更高(P均<0.05)。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腰痛、下肢痛、下肢麻木症状积分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ODI指数评分、JOA评分比较

3 讨论

LDH是由于慢性劳损或外力损伤等原因导致的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出现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进而压迫脊髓或脊神经根引发的疾病,临床上多发于L4~5、L5~S1部位[10-11]。脊神经根被突出的髓核挤压是造成LDH患者腰腿部疼痛与下肢麻木的根本原因,患者腰腿部疼痛不适使患者身心遭受巨大的痛苦,并严重影响其正常工作与生活。近年来,中医治疗LDH取得了可观的治疗效果,广受临床LDH患者推崇。LDH在中医学上属于“痹证”“腰痛”“腰跨痛”等范畴,早在中医典籍《素问·刺腰痛论》篇中有曰:“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素问·至真要大论》云:“阴痹者,腰脊头项痛……病本于肾”,这些古代医学典籍中均有对于LDH的认识。风寒湿邪入侵、经络阻滞、气血不通和肝肾不足是引起LDH的重要病机,因而治疗应以散寒祛湿、舒经通络、行气活血和补益肝肾为原则[12]。中医治疗LDH方法多样,其中牵引和推拿均可明显缓解患者腰痛症状,但临床治疗有效率不高。已有学者在研究报告中指出[13],采用电针刺法治疗LDH促进患者腰部气血循环、缓解患部肌肉痉挛,可达到镇痛和改善腰椎功能的效果。电针刺法已广泛应用于LDH患者治疗中,而对于将电针深刺“腰突五穴”与牵引、推拿联合应用于LDH患者治疗中的研究报道却较少。

本研究患者经4周治疗后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且观察组患者腰痛、下肢痛、下肢麻木各单项症状积分,疼痛VAS评分和ODI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这表明了观察组患者明显改善了患者腰腿部疼痛以及下肢麻木等临床症状和腰椎功能,获得了较好的疗效。对照组患者采用的牵引和推拿治疗方法中,牵引可利用“筋能束骨” 恢复椎间盘的高度,纠正后关节错位,达到缓解腰部肌肉痉挛的效果[14];采用、揉、拍打和按压等推拿手法可使患者腰椎间盘组织发生变形和位移,改变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的高峰与神经根位置,并提升了穴位及周围组织的温度,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神经根内外的水肿吸收,从而达到疏经活络、消炎镇痛和改善腰椎功能的作用[15]。然而牵引与推拿疗法虽具有一定疗效,但本研究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仅72.50%,低于观察组90.00%。本研究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的电针深刺疗法可以对针刺处的穴位进行持续刺激,并可对客观刺激量进行控制,能达到促进气血循环、止痛等效果。由于LDH在中医学上属于“骨痹”的范畴,其病位以及神经根位置往往较深,而人体下腰部肌肉相对丰厚,采用电针深刺更能直达病变部位,刺激患者神经根,产生改善气血循环、止痛等作用。并且,通过深刺患者“腰突五穴”的大肠俞、关元俞穴、L4、L5、S1夹脊穴穴位,可对受累节段的神经根产生直接刺激作用,改善病变部位的微循环,发挥行气活血、通经止痛的效果[16]。其中,深刺大肠俞、关元俞穴可直接刺激神经根和神经干,降低神经的应激功能,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深刺L4、L5、S1夹脊穴能够直达病灶,疏通经络气血,联络沟通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并且,加上电脉冲的连续刺激,能促使肌肉有力的牵拉椎体,充分放松椎间关节周围肌肉与韧带,促进紊乱椎间关节的修复[17]。

本研究观察组在电针深刺“腰突五穴”治疗之前进行牵引和推拿治疗,可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和筋柔骨正的功效,使LDH患者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和恢复腰椎功能的效果。

综上所述,电针深刺“腰突五穴”联合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明显减轻腰腿部疼痛、下肢麻木症状,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治疗疗效和患者的腰椎功能。

猜你喜欢

腰痛电针腰椎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腰椎病变专题主持人介绍及论文评述
我为母亲治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