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臭氧注射联合二乌汤湿热敷治疗炎性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2020-09-17刘玉杰刘冠锦冯路兑振华
刘玉杰 刘冠锦 冯路 兑振华
作者单位:1.300150 天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按摩科
偏瘫肩痛(HSP)是中风后发症之一,发病率在我国为16%~84%,尽管对偏瘫肩痛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偏瘫肩痛尚无准确的定义,表现为中风后8~12周内出现偏瘫侧肩痛伴活动受限[1]。HSP的发病机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为患侧关节囊以及辅助固定装置韧带过度松弛,肩部肌肉及周围组织麻痹,从而导致肩关节稳定性较差,肩关节活动时关节面之间的软骨组织摩擦而引起的关节面退行性改变,患者一般会表现腱鞘及周围组织纤维化,而引发功能障碍从而导致疼痛[2]。本研究在超声引导下炎性组织注射臭氧联合二乌汤湿热敷治疗HSP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0月我院康复按摩科就诊的炎性偏瘫肩痛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3]。排除慢性疾病,严重脏器疾病,不配合研究者。本研究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所有患者自愿参加。将所有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的一般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良肢位的摆放、Bobath握手训练、刺激肩周围稳定肌的活动性、不同体位下患侧上肢的放置姿势、避免牵拉肩关节的方法、保护措施及康复训练等。
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超声引导臭氧注射联合二乌汤湿热敷治疗。二乌汤湿热敷:当归、黄芪各20 g,制川乌、制草乌、皂角刺、制没药、灸甘草各10 g[4]。全方具有益气养血活血,散寒除湿止痛的功效。使用尚需灵活加减:行痹以风邪偏胜,加防风10 g、威灵仙15 g;痛痹以寒邪偏胜,加细辛3 g、蜈蚣2条;着痹以湿邪偏胜,加苍术10 g、防己15 g。在我院研磨成末,放入纱布袋置于国产中药熏蒸仪内煮沸、沥干,设置温40 ℃的药包在患肩周围持续敷压,1次/d,20 min/次。臭氧注射方法:注射部位为经超声定位引导,选择肩峰-三角肌下滑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肩胛下肌腱、冈上肌腱、冈下肌腱等炎症最明显处,从臭氧机抽取浓度为40 μg/mL的医用臭氧,注射5~10 mL,2次/周,共8次。
1.3 疗效观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的肩痛情况,分数为0~1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疼痛越明显。采用上肢Fugle-Meyer评分法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手运动功能,上肢总分为66分,分数越高证明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越好[5]。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活动能力,总分100分,60分为是否能独立的分界点[6]。
1.4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VAS疼痛评分、简化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VAS疼痛评分、简化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两组均有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表4。
3 讨论
到目前为止,脑卒中后HSP的病发机制还未定论,涉及诸多因素及临床病理机制[7]。临床上采用二乌汤中药熏蒸疗法,通过用含药蒸汽的温热刺激患病部位,使挥发的药物成分很好地被皮肤吸收,引起局部血管扩张,通透性改善,血液循环加快,营养供给充足,促进新陈代谢[8]。皂角刺消肿,制川乌、制草乌具有温阳补肾、强筋壮骨作用,当归、制没药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黄芪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灸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诸药合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定痛的功效。臭氧已被广泛应用于腰腿痛的治疗,但治疗HSP报道不多。臭氧治疗HSP的可能机制:臭氧作为细胞代谢激活剂及免疫调节剂可以起到镇痛及修复细胞的作用,同时我们采用细针注射,会产生类似“化学针灸”的治疗作用,运行气血,加快血液循环,也可缓解肩关节周围肌肉痉挛[9-10]。本研究对脑卒中后HSP患者在康复训练基础之上,探讨中药熏蒸、臭氧注射两者结合治疗方案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理念。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患者疼痛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联合治疗组患者上肢VAS疼痛评分、Fugl-Meyer肢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臭氧治疗治疗疼痛效果较好,再加上结合中药熏蒸的治疗,不仅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同时也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标本兼治,临床疗效大幅度提升。治疗脑卒中后HSP应推广中西医联合治疗,在临床治疗中有很重要的应用意义。
表1 对照组和治疗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肩痛VAS评分(分)
表3 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分)
表4 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Barthel评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