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2020-09-17满鑫垚张海涛
满鑫垚,张海涛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MOOC到SPOC的转变
早在20世纪60年代,“鼠标之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就已经提出了“要通过点击来操控计算机,通过音频、视频和屏幕共享来沟通,利用超链接来畅游知识海洋”[1]。进入 21 世纪以来,这场“未竞的革命”依然在不断向纵深发展。与此同时,教育实践与网络直接挂钩的时代也已经到来。2016年,《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就明确提出,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学界重点关注的对象。
混合式教学将会是教育发展的新常态。[2]学者们根据混合式教学发展的现状,将研究重点集中在混合式教学的涵义、教学形式以及混合式教学所产生的影响上。美国斯隆联盟提出,混合式教学将在线教学与面对面教学两种独立的教学模式融合在一起。[3]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何克抗将混合式教学归纳为网络与科技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混合”就是把传统课堂和网络课堂相结合,在结合后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互补,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4]2012年,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慕课)问世。此后,因其拥有丰富的视频资源,为自主学习的学习者提供了便利而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终端设备的迅猛发展,2013 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提出并使用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混合式教学模式。SPOC 作为一种新型信息化教学平台,能够将优质MOOC资源与面授课堂教学的优势有机结合,实现对教学环节的重构与创新,这是对MOOC的继承、延伸与拓展。[5]不难看出,“SPOC将网络虚拟的MOOC教学视频很好地融入实体的传统课程教学过程,是一种虚和实结合的学习者共同体。”[6]而将视频资源融入传统教学中,既避免了机械地复制和还原课堂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为学生设计了一条新的学习路径。此外,SPOC 通过翻转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开展分层分类教学,对提升教学有效性有巨大潜力。[7]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与传统实体课堂相比,学生更喜欢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且对其有较高的认知度、参与度、满意度,这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8]
综上可见,近年来关于“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不难发现,学界对此研究多集中在内涵的界定以及产生的积极作用,虽然吴争春[9]等学者也在进行其他层面的深入探究,但却始终没有建立一个具体的、清晰的、系统的框架体系指导混合式教学的实践。基于此,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口述访谈,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来实现“翻转课堂”,试图探索适合高校思政课开展SPOC混合式教学的途径,从而更好地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互联网+”对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冲击
“互联网+”的理念,最早可追溯到2012年第五届移动博览会上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以《互联网+》为题的演讲。“互联网+传统行业”强调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变,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传统教学最为典型的是“五环节教育法”。现如今,高校思政教学的基本框架仍是“凯洛夫模式”,以教师为主体,课堂为中心,知识为重点。[10]近年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传统思政教学进入瓶颈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教你学”——重教师轻学生
教师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被动式的全盘接收,这种机器化的运转在高校传统思政课教学中并不少见。“教师教,学生被教”,课堂变成演练教材的舞台,教师成为主演,学生成了观众,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其主体性却无从发挥。在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下塑造的师生关系,更趋向于二者机械化地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主客体关系,这种绝对的权威性最终致使传统思政课堂出现了教与学分离的现象。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脱离现实生活,成为新一代储存知识的容器,这就使思政课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与价值。
(二)“认真听讲”——重书本轻网络
传统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来自课本,思政教师以教材为主,教参为辅,教案至上,以教定学。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更加充实,不局限于课本,也会将典型案例、时政热点、社会新闻等引入理论教学中。尽管如此,思政教师对网络的使用依然存在局限性,只是将网络作为一种丰富课堂内容的工具,并没有充分挖掘网络中潜在的、可使用的教学资源,也没有改变“教材、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好好学习”——重理论轻实践
“大学”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思政教师作为意识形态的引导者,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思政教师既不是知识传播的工具,也不是以传播知识为最终目标,而是重在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从校园走进社会。在新时代,思政教学强调提升学生政治理论素养的同时,也在不断推进与实践能力的融合。相反,在传统思政教学中,偏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重视知识传播的结果,忽视在传播知识过程中学生的接受情况以及学生将其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教育行业也因受到其冲击而不得不改变。“互联网+教育”,即互联网推动教育行业的优化升级。线上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打破时空的界限,突破实体课堂固定式的模式,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度。基于此,各高校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SPOC。SPOC在高校的开展为传统思政课提供了机遇,也推动了传统思政课的改革。
三、SPOC 混合式教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实践
教育部指出要“推动校内校际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方式方法变革。”基于学习通平台的SPOC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推广,使得更多高校思政课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其具体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学习通平台的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
如图1 可知,SPOC 混合式教学主要有三个阶段,课前、课中和课后。其与传统思政课有很大的不同,既有面对面的交流学习环节,又有线上的多样互动和自学形式。课前,高校思政教师会将视频资源与文字资料提前发放到学习通平台上,同时设置任务点,布置给学生。学生通过课前自学,预习视频资源和文字资料,从而发现问题,可选择在学习通平台与老师进行讨论,也可在上课时进行面对面提问。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敦促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学会自己去总结、分析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在课中,思政教师通过构建“问题链”层层设问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重要的知识点,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求知兴趣,并将线上资源中的重要内容投射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吸收。同时,开展更多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欲望的主动学习活动,在主动学习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学习的乐趣。在课后,开展课堂小测验和布置作业,学生及时完成并认真复习知识点。思政教师也从引导者转变为解惑者、促进者,为学生答疑解惑,并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授课的进度和教学方法。
为了探究SPOC 混合式教学在高校思政课开展的实际情况以及满意程度,2019 年10 月至2020 年1 月,笔者在吉林省某高校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调查。调查发现,基于学习通平台的SPOC 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得到了该高校广大师生的认同。
一些教师认为“通过开展混合式教学后,手机不再是仅仅作为娱乐的工具。学生可以通过手机下载学习通软件,随时随地地学习优秀的教学视频资源等。”而且,“从学习通的统计功能发现,学生使用该软件的频率还是很高的。从侧面反映出这一教学软件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有一定的作用,这是非常好的现象。”学生也普遍反映,“学习通挺好的啊,平时可以自己预习、复习,使用起来挺方便的。”“在思政课上,(老师)不仅用它(学习通)点名、签到,而且还可以在多媒体大屏幕上投放软件中的视频,也会时不时跟我们互动,这对我们来讲比原来(老师)一讲一节课有意思多了。”
经过为期三个月的考察,从访谈中,我们不难发现基于学习通平台的SPOC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的开展是比较顺利的,现将其突出优势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优质资源的共享
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开展线上教学的基础,也是实现翻转课堂的奠基石,视频资源的质量会直接影响翻转课堂的整个过程,尤其体现在学生课前自学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成效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线上教学的资源通常由优秀的学者、专家参与录制,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更加清晰的学习路径。其教学环节设计相比较而言更为专业,也更具有导向性、针对性。对学生而言,更有利于他们认识和把握相关知识点,进而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效。
(二)课堂主体地位的转变
SPOC 混合式教学与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相比更为注重学生与教师二者间的互动,破除了“以教为中心”的特点,形成“以学为中心”的模式,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场景,学生也不再是知识接受的容器,而是知识加工的主体。在师生良性互动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师生自然交往的情感关系,使学生从心里形成价值认同,更有利于实现育人的目的,更符合“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思政课发展的趋势与要求。
(三)思政课堂的吸引力提升
与传统思政课教学相比,基于学习通平台的SPOC 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翻转课堂是在SPOC模式下,线上和线下的互通融合基础上实现的。线上学习主要通过观看学习通中的视频、音频、文字资料等多种形式完成;线下学习则是通过课堂面对面地交流互动进行的,不仅师生互动,还要通过小组讨论等进行生生互动。这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提高,全程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成为概论课的学习主体。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成效。
四、实证与反思
高校思政课作为学生进入社会前的必修课,承载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作为思政课教学的新模式,将促进高校教育改革走向新的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SPOC 在实现翻转课堂的实践道路上仍然存在着诸多挑战。一些教师认为,“线上教学资源十分丰富,知识点解释得也很到位。”但也有老师反应,“如果整堂课都由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自学,那么我们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通过自学都能达到理想效果。”学生们对此也有自己的想法,“要是只让我自己看视频(学习通中的资源),视频中涉及到的一些知识点,我理解的不是很清晰。”“看视频的时候觉得自己应该都懂了,但做题时发现还对很多知识一知半解。”上述调查结果表明,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平衡好线上教学和线下实体教学,是实现思政课有效教学的根本所在。
(一)教师的态度与能力
(1)态度。SPOC 混合式教学在高校思政课实现翻转课堂的实践过程中,其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态度。面对实践中出现“代替论”和“强化论”两种观点,首先要明确实体课堂教学是混合式教学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应通过合理设计,使线上、线下的教学内容更具有衔接性。其次,要将SPOC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避免将“翻转课堂”只作为一种形式意义上的翻转。“翻转”要有选择性,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素养以及思政课堂的特殊性,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最后,在实践中要坚持“双主体”原则,注重学生主体性地位,但因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理论性”特点,教师的正确引导在思政课堂中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高校思政课实现翻转课堂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不能忽视教师在思政课堂中的主导性作用。要将学生、教师、课堂三者有机结合,将思想价值的引领贯穿于思政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2)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上。教师要正确看待线上教学是未来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找到传统与变革的平衡点,才能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更好地解决高校思政课“教”与“学”相分离的现象。同时,开展SPOC混合式教学的思政教师要具备使用网络平台教学的能力。而且SPOC 对教学环节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增强互动环节,通过设置更多开放性的问题,在课堂中带动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提升课堂参与度,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改进。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充分体现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使原本理论性强、缺乏趣味性的思政课堂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理论素养的实践基地。
(二)学生的态度与能力
(1)态度。学生对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在思政课中的认可程度和接受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SPOC 混合式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如果学生不能端正态度,正确看待SPOC的线上自学环节也是学习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便会影响其学习的效果。
(2)能力。虽然线上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内容,但视频资源的内容是固定的,并没有进行个性化设计,这就对学生的知识底蕴、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自我监管的能力,线上学习环节需要借助移动设备完成,学生需要抵制手机娱乐功能的诱惑,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高校思政课作为培育青年人才的摇篮,要更好地与“互联网+”时代接轨,要以教师、学生和课堂三大主体作为切入点,实现培育适应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的人才,更好地发挥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同频共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