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导游讲解教学改革
——以宏村导游讲解为例
2020-09-17沈宏钱烨吴燕
沈 宏 钱 烨 吴 燕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旅游是文化的市场载体,文化是旅游的内在灵魂。 旅游是根植于文化的产业形态和生活形态, 其本质就是文化[1]。 自2018 年文化与旅游部组建以来,旅游和文化的融合成为旅游发展的新主题。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导游员讲解工作的文化性进一步凸显,如何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并发掘文化、传达文化、弘扬文化,这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专业课程也亟需新的教学理念和设计。
《导游实务》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导游讲解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 也是学生参加导游资格证考试的面试必考科目[2]。本文以《导游实务》课程的导游讲解章节的教学实施为例,研究面对00 后生源,如何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导游讲解工作的文化内涵。 该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获2019 年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和2019 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
一、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导游实务》,根据专业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参考国家规划教材、导游证考试大纲、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导游服务” 赛程,确定《导游实务》课程六大教学项目:导游认知、导游服务程序、导游带团技能、导游讲解技能、旅游者个别问题处理、旅游故障预防与处理[3]。本课题选自项目四——“导游讲解技能”, 具体以安徽省导游证考试面试景点宏村为例,所需学时为8 学时。
(二)学情分析
1.职业面向:本课所面对的授课对象是旅游管理专业大二年级学生, 该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之一为面向旅游景区从事导游讲解员。
图1 教学内容示意图
2.既有能力: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旅游学概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服务礼仪》等前置课程,掌握了旅游专业基础的理论知识,对导游职业充满向往,渴望考取导游证,能较熟练使用移动互联网。
3.不足之处:通过问卷星调查统计,发现部分同学有一定的自助游经历, 对专职景区导游讲解充满好奇但认知片面,对景点的文化内涵缺乏深入了解,实践讲解中存在抄稿背稿现象。
(三)教学目标
根据岗位要求、导游证考试大纲、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导游服务”赛程,结合学情,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为“知内涵、能创作、会讲解”:“知内涵”即要求学生掌握宏村景区的文化内涵;“能创作”即要求学生能结合团型进行个性化导游词创作;“会讲解”即要求学生掌握导游讲解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导游讲解。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全面掌握宏村的旅游景点知识, 挖缺其文化内涵;教学难点一方面是结合不同团型, 完成个性化导游词的创作,另一方面是灵活运用不同讲解方法, 提升宏村景点的文化内涵,弘扬徽文化。
(四)教学策略
基于以上教学分析,本课采用“三导”教学策略:即“导学”、“导疑”、“导练”。导学即通过创设情境、知识测试、网络资源、闯关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疑即通过分组讨论、视频找茬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进行探究式学习;导练主要采用情境模拟讲解、3D 虚拟讲解和教师示范讲解的方式,规范和提高学生的导游讲解能力。
(五)教学实施
本课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和云班课平台, 全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课前自学、课中导学、课后助学”的教学活动。
图2 教学流程示意图
1.课前自学知宏村
课前,教师将课程慕课和相关纪录片等学习资源上传到课程平台,学生在线进行自学并完成有关宏村和徽文化知识的课前测试,发现学生对宏村景点知识普遍掌握,但是对其蕴含的徽文化知识如古徽州风水文化、徽州三雕等缺乏深入了解。
2.课中导学品宏村
课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三大教学环节,即:自主学习和文化内涵挖掘“研宏村”;结合团型进行个性化导游词创作“写宏村”;灵活运用讲解方法“话宏村”。 整个过程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信息化手段及资源,通过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将三个环节融为一体。
(1)环节一:“研宏村”(1 学时)
根据学生课前测试, 统计分析学生对宏村景点知识了解较多,但对宏村所蕴含的徽文化知识点掌握不足。 课中,教师有针对性的推送信息化资源如黄山宏村有声版APP,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收集,并指导学生绘制宏村“牛形村”的思维导图并分享。 而后,组织学生进行教师自主研发的知识闯关小游戏,发现学生通过率明显提高,说明学生对徽文化的认知较之前有了明显提高。 随后,教师总结原创口诀整体概括宏村的讲解要点,即“千年宏村在黄山,风水形胜牛来连。 贾而好儒饶资财,徽派民居最经典。阴阳交汇两相宜,明清古建一脉传。雕梁画栋夺天工,青瓦白墙有内涵。 画里乡村人如织,举世瞩目齐称赞。 ”最后,要求学生围绕此知识总结,进行进一步资料搜集,挖掘宏村的文化内涵,为宏村景点个性化导游词创作奠定基础。
(2)环节二:“写宏村”(3 学时)
首先,教师讲授导游词创作的概念、写作格式、创作程序和要领, 并分析常见十种团型的特点, 总结出导游词写作的“三性三化三感”, 旨在引导学生结合不同团型撰写个性化导游词。
随后,各小组根据教师分配的不同团型,进行情景模拟。课堂上教师随机选取一名同学,结合团型进行现场模拟导游,并组织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评分依据进行分组讨论, 指出模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学生个性化导游词创作过程中的三个共性问题,即“主题不明、内涵不足、内容单薄”。 之后,教师投屏一篇结合研学团的个性化导游词范本进行剖析,指出作品的优点之处,并进行总结,提炼出个性化导游词创作的“五个度”,即“素材上繁简适度、内容上难易适度、 表达上雅俗适度、 情感上重轻适度、 风格上严谐适度”。 根据这五个度,再要求学生利用石墨文档对小组的讲解词进行同步修改打磨,形成新的导游讲解词。
最后,组织学生在课堂进行导游词再次展示,发现导游词创作质量明显提高。
(3)环节三:“话宏村”(4 学时)
首先,教师结合案例讲授导游9 种常用讲解方法,指导学生根据景点特点,灵活应用不同讲解方法自然得体的进行讲解。
随后, 教师分析云平台中学生对各组模拟导游讲解视频的点评,并请优秀学生代表利用3D 导游虚拟软件在环幕前进行导游讲解,学生带上3D 眼镜观看以增强现场感。 而后,教师进行现场点评,并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示范讲解,并请资深的导游人员对导游讲解技能进行总结和提炼。 之后,学生通过观摩和总结进行小组讨论,并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练习。
最后,在小组练习结束后,派代表进行现场展示PK,其他同学扮演游客给予评分,选出该场次最佳讲解员。 展示过程中发现之前的背稿、缺乏现场感等问题得到了极大改观。
图3 环节3 部分教学实施流程图
3.课后助学扬宏村
本专业每学期期中开展导游业务实训, 包含为期两天的校外导游实践活动,让学生实地讲解,实现真导实讲、寓教于游。 实践中要求学生结合不同讲解方法,在宏村景区内进行现场讲解,并录制视频上传至课程平台,各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并引入游客评价。 如果讲解中能吸引游客聆听并给予较高评价,考核时将给予该小组加分。
二、课堂教学实施成效
(一)知识掌握全面,文化理解加深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整理素材、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牢固掌握宏村景区的知识点,测试平均分由60分上升至96 分,学生对徽文化的认知加深,导游词也更有针对性和内涵性,讲解能力有较大提升。
(二)多元评价体系,检测教学目标
本课题依托云班课平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个人、小组、教师、游客多元评价的方式[4],并及时反馈,全面提升学生导游词创作和讲解能力,实现“知内涵、能创作、会讲解”的教学目标。
(三)导游证通过率提高,大赛成果丰硕
近两年学生导游资格证考试通过率提高明显,超过60%,远大于全国平均通过率30%。 专业学生多次在国家级、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导游服务赛项获得一、二等奖,毕业生也广泛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图4 课程评价体系示意图
(四)导游志愿服务,树立劳动意识
由旅游专业成立的校园导游,连续3 年已开展10 余次校园导游志愿服务活动。 通过志愿服务工作,加强了劳动教育,传播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展现了良好的专业形象,树立了学生的劳动意识。
三、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课利用教师自主研发的闯关游戏、思维导图等信息化手段,将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化,突破教学重点;利用3D 旅游数字体验式教学系统、街景地图等信息技术,有效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缺乏实地考察宏村的教学难点。 通过课程学习,加强了学生对源远流长的徽文化的认知与感悟,激发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怀,树立保护世界遗产的观念,实现课程思政。
然而,教学反思需要与时俱进,譬如2020 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教学带来的影响,如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落实“停课不停学”[5],完善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方式,建立在线课程的教学质量监督与考核机制[6],这都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和创新的,以及社会扩招新计划和旅游行业发展等新变化,也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学情,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新形势。
四、结语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要提高学生对景区的文化内涵认知,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总结,并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如知识闯关游戏、原创口诀、思维导图、示范教学等。 只有让文化活起来,才能不断传承与创新。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脉,只有传承文脉,讲好旅游故事,才能彰显文化自信,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