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颈CTA联合脑CT灌注检查在早期脑卒中病人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0-09-17谭宝高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9期
关键词:头颈头颈部感兴趣

谭宝高

(贵港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西 贵港 537100)

临床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原因是动脉栓塞、动脉粥样硬化,可表现为脑供血不足,是神经内科疾病,发病之后,患者会发生相关区域脑组织坏死情况,占比脑卒中80.00%以上,对于幸存者来说,存在程度不同神经功能障碍,对于初发患者来说,容易疾病复发[1],因此,对本病患者及时准确诊断,完成患者鉴别诊断工作,均十分重要,是临床及早治疗此病患者关键措施。对于脑卒中病人来说,CTA是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法,简单且效果显著。本组选择30例病人,分析了脑CT灌注在脑卒中病人的临床价值。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9年1—12月选择30例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男女分别是16例、14例,均知情同意,年龄分布是45岁~77岁,平均年龄62.5岁。

1.2 检查与方法

使用的设备为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双源64排螺旋CT,开展脑CT灌注以及头颈CT血管成像检查。叮嘱患者去除扫描范围内金属物品,给予患者实施头颅部CT常规平扫处理,排除已经存在颅内占位性病变以及颅内出血的患者,实施碘过敏试验,将碘对比剂过敏患者排除,并给予患者实施肘正中静脉穿刺处理,使用留置套管针,备注浓度为350mgl/ml的碘海醇50ml,控制注射速度在每秒5~6ml,注射完后,持续推注生理盐水,速度控制在每秒5~6ml,电压控制在80KV,按照自动模式设置电流,选择头颅平扫轴位,确保患者使用层厚在5mm完成头、颈部联合扫描,初步明确鉴别诊断。在给患者实施脑CT灌注检查过程中,首先给予患者实施颅脑常规横断面扫描,选择螺旋式从患者颅底到颅顶,实施扫描处理,注射造影剂后扫描参数控制在:层厚、管电压、管电流分别是0.625mm、80KV,造影剂选择AutoMA,用量、速度分别是60ml、6ml/s,前后灌注扫描共计46秒曝光完成检查。随后将原始图像获取之后,向工作站传输,然后实施后处理,对脑CTP伪彩图像中的异常区域进行细致观察,测量各项参数[2],各测量数据必须包括完整的感兴趣区达峰值时间、平均通过时间、脑血容量、脑血流量等,分析患者头颈部血管成像,方法选择容积重建法、最大密度投影法、曲面重建法,对患者颈内动脉系统、管腔狭窄以及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形态情况,通过软件计算得出的曲线和伪彩图等进行逐项分析。

1.3 统计学办法

数据采用SPSS28.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探究中,将脑CT灌注组中镜像区以及感兴趣区的血流动力学进行对比,P<0.05;脑CT灌注组检查结果:颈部和颅内血管狭窄共计19例,包括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单纯颈内动脉狭窄以及颈内动脉及颅内动脉均狭窄,分别是10例、5例、4例;联合二种方法的责任血管阳性率明显更高,对比头颈CT血管造影检查的无责任血管率,P<0.05。脑CT灌注组中,灌注异常25例,脑CT灌注组发现责任血管20例,包括18例脑CTP异常且头颈CTA发现责任血管,其余2例患者为脑CTP异常但头颈CTA未见责任血管,χ2=25.6000。

表1 脑CT灌注组中镜像区以及感兴趣区的血流动力学对比()

表1 脑CT灌注组中镜像区以及感兴趣区的血流动力学对比()

TTP(s)镜像区 5 61.45±4.35 5.62±0.414.15±0.5126.02±0.04感兴趣区 25 48.86±4.61 4.54±0.455.12±0.1226.15±0.06 t 5.6188 4.9595 8.8994 4.6093 P<0.05 <0.05 <0.05 <0.05组别 n CBF(ml/100g·min)CBV(ml/100g)MTT(s)

3 讨论

对于脑卒中病人来说,在发病之后,在正常组织间以及梗死区,是半暗区,是缺血边缘区,将患者这一区域血液供应及时恢复,可有效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因此,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来说,早期评估十分重要。

由于脑卒中病人在未及时干预条件下,会发生生命威胁,因此,给予患者实施脑血管灌注,及时评估以及干预患者责任血管狭窄情况[3],均十分重要。临床分析脑CT灌注,是CT新技术,操作较为简单,可同期与脑CT平扫进行,是微创检查,可将患者脑灌注异常范围快速显示,可对患者侧支循环血流情况进行评估,相关文献报道,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在发病90min之后,患者病灶区就会发生血流灌注异常,而单纯利用CT平扫,在发病后22h,才可将患者脑梗死病灶进行显示,所以利用脑CT灌注成像,可尽早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以便于及早干预和进行DSA下血管再通治疗。

利用脑CT灌注,可有效诊断脑卒中病人脑部血流灌注情况,价值较高。临床分析脑CT灌注,可经由外周静脉,为患者团注含碘造影剂,可对患者感兴趣区层面进行连续、动态扫描,可获得同层面、不同时间点图像[4],利用软件处理,可获得时间-密度曲线,可对不同感兴趣区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数据进行测量,可呈现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且保证准确、客观。但是,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人为可以干扰感兴趣区以及感兴趣点上的选择,如果在选择感兴趣区没有看见缺血灶,容易产生假阴性,对于放射医师来说,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神经解剖学知识,还需要具备较为丰富临床操作降级。另外,利用此种检查,不敏感直径在1cm左右梗死灶。

临床分析头颈CT血管造影检查,可经由患者外周静脉,将含碘造影剂团注,在靶血管内造影剂浓度达到峰值时,对感兴趣区进行容积扫描,然后利用后处理技术,能够获得图像,可实现多方位、多角度、正确以及整体呈现椎基底动脉系统、颈内动脉系统的血管走向、密度特征以及形态,可对管壁和管腔进行观察和测量,可对斑块性质进行辨别,能够对患者动脉管壁的钙化情况进行直观、准确以及客观定量评估。对头颈CT血管造影检查进行临床分析得出,发生脑卒中原因是头颈部动脉狭窄,因此,评估患者头颈部血管,十分重要,虽然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可对患者头颈部血管进行有效评估,但是,操作较为复杂,属于有创性检查,价格较为昂贵,内科医师以及患者均接受度低[5]。对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CT血管造影检查的步骤简便,具有微创性,价格较为便宜,符合率均在90%以上,因此,在快速以及诊断头颈部血管的狭窄、闭塞过程中,以上2种方法均可使用。

本组实验得出:将脑CT灌注组中镜像区以及感兴趣区的血流动力学进行对比,P<0.05;脑CT灌注组检查结果:颈部和颅内血管狭窄共计19例;联合二种方法的责任血管阳性率明显更高,对比头颈CT血管造影检查的无责任血管率,P<0.05。

综上,利用脑CT灌注诊断脑卒中病人病情的效果理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得出,联合头颈CT血管造影检查及脑CT灌注诊断,可对脑卒中病人脑组织血流动力学进行准确反映,可对病人颈部和颅内责任血管是否有狭窄进行判定,值得临床参考。

猜你喜欢

头颈头颈部感兴趣
Información económica
更 正
美国FDA:批准HPV9价疫苗用于预防头颈癌
山医大一院“一站式”头颈、冠脉联合扫正式上线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头颈部鳞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关于《头颈肿瘤防治专栏》的征稿通知
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放射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
头颈部富血供肿瘤的术前栓塞治疗
编读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