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得胜口三位武星

2020-09-16王占斌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2020年8期
关键词:同盟会李德民国

王占斌

得胜口作为明清“九边重镇”之一的大同北部关口,一直以来充满传奇色彩,这里讲述的三则与得胜口息息相关的武林往事,风云变幻,惊心动魄。

雁门关以北武林魁首李德懋学艺得胜口

晚清時期,大同有一拳师,名叫马德胜,是少林俗家弟子,也是少林派在大同地区的代表人物,江湖上称作“飞刀”马德胜。马德胜的生卒年月已不可考,只知他常年在杀虎口、得胜口(现大同市新荣区)一带开拳坊。大约在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前后,大同南郊区圣水沟村人李德懋(公元1876年——1953年),慕名前来学习武功。李德懋体质好,个头、身形、骨骼、气血等在同龄孩子中均拔尖,是个练武的好材料。也许是机缘巧合,马德胜一眼就相中了李德懋,决心传授他武功。

李德懋拜马德胜为师后,离家随师在杀虎口、得胜口一带,学习了少林门武功,主要有少林短打,少林连拳、母子捶,少林一路、二路单刀,少林双刀、春秋大刀,少林棍法,少林擒拿、点穴、卸骨、易筋经、轻功等绝技。几年后,得少林门真传。

李德懋出师后,又拜访大同名拳师“挑手”武祥,成为武祥的过门弟子。青年时期,李德懋游历江湖,寻师访友,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燕赵秦陇归绥间的豪杰子弟,多追随他学习技击之法。他功夫醇正,单脚跺地就能入土一二分,蹿房越脊如履平地,绰号“飞檐走壁”。先后在绥远杀虎口、大同九龙巷开设拳坊,在清光绪、宣统年间,因武功高强、为人豪爽侠义,雁门关外武林公认其为魁首。

李德懋1906年参加同盟会,是同盟会早期会员、大同支部负责人,辛亥革命时领导了大同、归绥地区的起义。辛亥革命大同起义后历任大同军政府都督、山西督军府副官长、第三集团军第三军骑兵第七师师长、晋绥军军长等职,1936年1月授中将。抗战期间任第二战区执法副监。

民国期间,国术盛行,在阎锡山的授意下,李德懋负责筹建了河边国术馆,并邀请国内武术名家于鉴等入晋主持国术馆工作。民国时山西举办的三次国术大赛,均由李德懋主持并担任评判委员长。李德懋总结平生所学,创编了实战性很强的八法拳、八法刀、八法大枪、八法剑及相应的对拆套路,并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著述并出版了《八法枪谱图说草案》,在旧军队中广泛练习和传播。

李德懋也是一位实业家,民国八年(1919年)在太原出资创办了大同毛线工厂;民国十年(1921年)在大同集资创办了华北毛织公司;民国十一年(1922年),与协和五金行经理贾仁甫合作,在太原南部集资办起了资金实力雄厚、规模可观的协同机器铁工厂。后日寇来侵时,相继停业,再未恢复。

李德懋还喜欢古琴,民国期间著名的太原元音琴社,就是在他主导下成立的。他还力邀全国古琴名家彭祉卿、杨友三、顾梅羮等人相继入晋,使得全中国最有名的古琴大师、技艺最高超的琴人都聚在山西太原,一时间开创了“琴学之盛,当推晋阳”的局面,也奠定了元音琴社在古琴发展史中的地位。

李德懋是晚清、民国期间大同名人,他在武学上取得的成就,少年时在得胜口学艺可以说是源头。

辛亥烈士王虎臣喋血得胜口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深秋,戊戌变法失败,身为“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狱中慷慨悲歌,写下了这首著名的《狱中题壁》。

历史的车轮继续前行,仅仅过了十余年,在辛亥革命的舞台上,又出现了两位肝胆相照的义士,那就是同为辛亥革命先驱的李德懋和王虎臣。义士的人生经历总是和常人有所不同,像星辰一样闪烁。李德懋前文已介绍,让我们粗略了解一下王虎臣。

王虎臣(公元1881年——1911年),字元震,河北省赵县王家郭村人。家贫却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少年时就通读五经,15岁时拜当地名师习武,擅长短打。“学拳术,刀剑创伤头颅,技亦愈进”(《赵县县志》)。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入保定高等师范学堂速成班学习。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王虎臣应聘到保定崇实中学任监学。同年,经陈幼云介绍,加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后,王虎臣策反清军、领导革命军收丰镇、攻大同,在得胜口遭遇清军,因寡不敌众,王虎臣被俘惨遭杀害,时年30岁。

王虎臣与李德懋都是同盟会早期会员。也许是命中注定,共同的革命理想和志向,仿佛粗壮的绳索一样,将两个热血报国青年捆绑在一起。

1910年,受同盟会派遣,王虎臣与山东刘冠山及湖北寇煜、张丙辰一道北上,到塞外大同协助李德懋开展工作。一路上虽风餐露宿艰苦异常,但王虎臣按捺不住一颗喜悦的心,没想到自己武学上的好兄长李德懋也是同盟会会员。说来还是多年前,李德懋在飞刀马德胜门下出徒后,孤身一人走南闯北寻师访友。当时的赵县称赵州,属于直隶正定府。自古燕赵就武风盛行,武林高手层出不穷。王虎臣二十几岁,不仅文名鹊起,在赵州城内开办乡村小学堂70余所,学生近千人,而且武功技艺精湛,长于短打格斗。这样一个文武兼备、热心公益的人才,声名远播显而易见。李德懋游历到达此地,必定要会一会王虎臣,切磋武功,交流心得。一来一往,两个年龄相仿的热血青年一见如故,仿效古代桃园结义磕头结拜为异姓兄弟。

《诗经?鲁颂?泮水》称勇武之臣为“矫矫虎臣”,《诗经?大雅?荡之什?常武》有“进厥虎臣,阚如虓虎”,意思是派出冲锋陷阵的敢死队,威猛得像咆哮的老虎。李德懋在大同有一个师兄,叫贾虎臣,是铁头罗汉张占鳌、“挑手”武祥及著名镖师杨振基的得意弟子。李德懋曾过门到武祥处学艺,和贾虎臣亦是八拜之交。两个“虎臣”,一兄一弟,都武功非凡。李德懋和王虎臣说起这一故事,兄弟俩相视一笑。

辛亥革命前一年,王虎臣与李德懋在大同相会,两个志同道合的兄弟形影不离,平时在九龙巷的拳馆一起练武,教授学生。但这只是个掩人耳目的幌子,李德懋作为同盟会大同支部的负责人,首要的任务是秘密发展壮大同盟会队伍。有了王虎臣这样有勇有谋的得力助手,同盟会在大同的会员不断壮大,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镇台衙门、巡警局、电报局、学堂、商界,甚至绿营军,到处都散发着革命的气息。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10月29日,太原起义成功。全国各地革命浪潮风起云涌,“山雨欲来风满楼”。正当大同同盟会支部积极筹划大同起义时,大同总兵王得胜做了两手准备,一手是惧怕起义军北出雁门,将主要兵力北移雁门。另一手是疯狂地镇压革命党,在应县的李子高等三个同盟会会员惨遭处决。大同的同盟会支部也暴露了,王虎臣等人来不及与李德懋(此时在丰镇组建革命军)告别,迅速撤离大同到达北平。

王虎臣到达北平后,立即在北平组织调停团,策应武昌起义,亲自拟电呼吁黎元洪、张绍曾、袁世凯三军合力逼宣统退位,以“和平革命部署”,避免国人自相残杀。当他看到袁世凯向陕西革命军进攻,革命党人吴陆贞被刺杀后,遂停止调停。接着,王虎臣与陆军学堂两千余名学生密谋袭击北平武库,因机密泄露,起事失败,王虎臣被迫北上丰镇,继续为革命奔波。王虎臣就这样与李德懋再次聚首。

1911年11月下旬,李德懋、王虎臣先后去策反张家口驻地官军、天镇县第四骑兵队,均无果而返。经历了接二连三的打击,兄弟俩并没有灰心,11月24日,终于到城外归绥的兴亭,成功策反第三旗巡防马队管带官王体才。之后来到丰镇东北方向的隆盛庄,该庄巡警第一区区官邓汉臣是同盟会会员,与王虎臣系好友。王虎臣到后,邓即起义,加入民军。当时即以隆盛庄为民军集合点。为了壮大起义队伍,王虎臣与李德懋在陶林厅一带,动员蒙回土匪中明大义者加入民军。收编了张壮原等十几股土匪扩充民军,声威大振。

1911年11月30日晚10点,乘着清军南调城防空虚,留守在大同没有暴露的同盟会骨干李国华、高保银(李德懋徒弟)、刘干臣等,发动了大同起义。大同总兵王德胜、知府、知县葛尚德趁乱逃走。义军次日成立了军政府,远在丰镇招兵买马的李德懋被推选为军政府都督。12月初,攻占大同的革命军,被满清政府派来的毅军陈希义团团围困在城内,刚刚取得胜利的大同危在旦夕。为减轻大同的压力,王虎臣、李德懋等人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首先攻占了丰镇城。一时间人民群众喜庆胜利,革命军到处受到欢迎,“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口号响彻云霄。

丰镇掌握在革命军的手里,围困大同的陈希义急忙派毅军一营,计500人来攻。先遣马队一旗,计150人,由管带王国士率领,于1911年12月15日開赴丰镇。

丰镇光复后,革命军在李德懋的带领下南下大同,不仅支援大同,更期望与太原革命军会合,仅留少数民军驻扎丰镇。12月15日,革命军大部队离开丰镇南下。王虎臣则带极少数人为先头部队。在到达得胜口(现大同市新荣区)时,与大同方向开来的毅军先遣马队遭遇,交战中王虎臣“矫捷勇健为精于武术者所仅见”。经过数小时激战,王虎臣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惨遭杀害,时年30岁。

王虎臣遇害时,正值隆冬,白茫茫的大雪覆盖了荒凉的北方,王虎臣的遗体也被大雪覆盖。这位致力于运动改造国体的革命先驱,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之中,没有人为他收尸,他年轻的躯体依然在感受着北方严冬的彻骨之寒。

1912年元月,清朝统治被推翻,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诞生,民国政府正式成立。

闻悉王虎臣遇害,李德懋痛不欲生,仅仅分别了半月,却从此阴阳两隔。刚刚上任“中华民国”山西督军府副官长的李德懋,马不停蹄直奔边塞得胜口长城。白雪依然皑皑,李德懋抚着王虎臣的尸骸悲痛欲绝。在随从的劝慰下才备棺收殓,送往太原。后由阎锡山派人护送灵柩至家乡河北省赵县王家郭村。

王虎臣生前对其故乡战国名将廉颇十分崇拜,其牺牲前夕还撰文言志,“虎赵人也,世居廉将军之墓旁。行年三十有一,奔走燕郊,作口舌生涯,无一技之长可自豪者。待到正丘首,实羞廉君墓”。

民国元年(1912年)5月19日,《中华民国报》等报道了追悼王虎臣烈士之盛会。民国六年(1917年),山西督军阎锡山为王虎臣申请,由国民政府执政段祺瑞签署命令,陆军总部追认王虎臣为烈士,发给其遗属五年俸禄的抚恤金,并追赠王虎臣为陆军少将。1919年10月,辛亥烈士王虎臣归葬于廉颇将军墓之西、赵县王家郭村南祖茔。王虎臣的墓志铭,由王虎臣生前好友、编著有《丰镇民军日志》《越祠纪略》《中外度量衡币通考》《绍兴县馆纪略》的会稽人曾厚章撰文,计1350字。墓志铭记有:“今之茫茫神州,经诸烈士喋血缔造,思扬国徽于大地者,忧羌无朕兆,是君名不朽,而君志固未酬焉。哀哉!”

大同梅花拳宗师贾虎臣扬威得胜口

民国时期,大同有一位著名的拳师贾虎臣(公元1895年——1970年),一生拜了三个师父,张占鳌、武祥、杨振基,都是享誉武林的功夫好手。1903年,贾虎臣与郭锦云拜了北京忠义镖局镖师、御林军军马教头张占鳌为师,学习内外功法。1910年又拜大同民间著名拳师武祥为师。武祥是清末大同总兵府府督陈军门贴身侍卫石盘亮的得意门生。石盘亮绰号“石没鬼”,武功盖世,闻名全国武林,是杨班侯首屈一指的门徒。民国七年即1918年又拜原东北十三路镖局总镖头杨振基(绰号“杨疙瘩”)为师。经三位名师口授身传,贾虎臣吸取了三位名师的各自精华,深得其精髓,并互相融会,取长补短,提炼出一整套完整的、系统的内外功练法。他还在实战经验基础上,自己总结一整套技击“绝活”。尤其是技击功夫铁牛耕地、左夹脖迎门腿更是出神入化,名扬晋冀蒙三省。

贾虎臣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押镖和领戏班为职业。1925年,贾虎臣的第二位师父武祥因病辞世,贾虎臣和众位师兄弟料理完师父的后事后,又把师父家里的生活安顿好。待到第三位师父杨疙瘩(杨振基)离去,贾虎臣悲痛万分,从此开始走南闯北,找人相互切磋技艺的生涯。贾虎臣与师兄弟高胜、赵启、尹云等人曾下丰镇踢拳,料理场子。民国时,大同废府立县,丰镇隶属于大同县管辖,叫丰镇厅。

踢拳,料理场子的学问可大了,正所谓“能人背后有能人,强龙斗不过地头蛇”,出门在外,不管你艺有多高,胆有多大,切不可骄傲自满,狂妄自大。据贾虎臣讲,每次走场子,都要说一番客套话,大致是:

来到大帮之地,藏龙卧虎的地方,老师傅居多,少师傅居广,不知老少师傅家在哪里,姓甚名谁,登门拜访,锈铁不急,当场拜过各位老少师傅。四路的镖头,八路的英雄,盖世的豪杰,打过一拳的,踢过一腿的,保过镖的,护过院的,南走过一千的,北闯过八百的,教过艺的,撞过杆的,僧门的,两道的,回汉的,两教的,圈里的,圈外的,城里的,关外的,做买的,做卖的,交易的,推车的,担担的,公路边卖线的,学徒初学乍练,初出龙口,不知高低深浅,望众位老少师傅多加包涵(一捧拳即可)。

去丰镇的路上,很多时候会路经得胜口,这条路贾虎臣十几年来不知道走了多少回,已经轻车熟路了。贾虎臣的戏班在新荣下深涧村、芦家窑村、安乐庄村、得胜堡村等地,所到之处,都给当地村民留下深刻印象。

20世纪40年代,日寇占领了得胜口。得胜口鲁村人崔英是有名的大汉奸,依仗日本人撑腰,在方圆百里橫行霸道,敲诈勒索,坏事做绝。他在大同和得胜口开设赌局,牟取赃财,孝敬日本人。他又是日本人的黑抹队员,专为日本人干坏事欺压百姓,烧杀抢夺,臭名远扬。其手下雇有十个武功高强的打手,自封为“西山十虎弟兄”(不同于大同武术界的十虎弟兄)。贾虎臣走到得胜口时候,因没有交地盘费得罪大汉奸崔英,崔便指使西山十虎弟兄上门找茬闹事。他们也知道贾虎臣武功高强,有预谋地想教训一下。但是他们没想到贾虎臣神情未显慌乱,双手一捧,赤手空拳应对前来挑事者。实战十几分钟后,非但没有把贾虎臣打趴下,反而眼看就要吃亏。“西山十虎弟兄”中有一个名叫小顺子的使阴招从背后用钩莲钩住贾虎臣的右眼。当时场面十分混乱,十虎弟兄乘机掉头就跑。事情过后贾虎臣才听说是大汉奸崔英指使。贾虎臣因此一战威名大震,至今新荣区老一辈人都津津乐道。

1940年,崔英在大同鼓楼西街南戏院设赌局,贾虎臣得知后单枪匹马去找崔英,没有几秒钟时间,大汉奸崔英便下跪求饶。贾虎臣就此罢手并严厉教训,说:“今后不许你仗着日本人撑腰,横行霸道,欺压百姓,如果这样见你一回打你一回!”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在场的观众无不拍手叫好。

1941年,贾虎臣的师弟李文魁独自一人盗走“大同蒙疆银行”蒙疆银行币5万余元,引起轰动。1953年,一代梅花拳宗师贾虎臣出任大同市武术总教练,带出的弟子享誉全国,有名的有李治、武世俊、张九功、陈述堂、息原、袁桂兰等。

猜你喜欢

同盟会李德民国
荡秋千
它是什么
A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Civil Serva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tivation
母鸡
同舟共济,统一战线
“六一”是一棵树
论陕西辛亥革命中同盟会的作用
兴中会与同盟会之异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