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才高地新景线

2020-09-16张亮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2020年8期
关键词:总工会工匠农民工

张亮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勉励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

大同市总工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学思践悟,见诸行动。

市总工会与大同泰瑞集团有限公司产学研结合,共建的大同工匠学院、农民工实训基地,7月10日,正式在大同市泰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挂牌成立。市人大一级巡视员、市总工会主席雷雪峰作主旨讲话,并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美共同为工匠学院揭牌,市政协副主席楊素卿、泰瑞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广忠为农民工实训基地揭牌。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姚夏冬与大同泰瑞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产业园区董事长、职业培训学校校长张扩忠互簽《工匠学院、农民工实训基地合作办学协议》。2019年首届评选出的16位大同工匠全部被聘为工匠学院和农民工实训基地授课导师。 工匠学院、农民工实训基地的创立,首开全省先河,不仅带来了思想观念的新转变,也带来了工会工作的新拓展,堪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举。

培养“三型”人才的模式创举

工匠学院、农民工实训基地的创立,是新形势下培养造就工匠人才的路径选择,是工会与企业产学研办学的创举。这个创举融合了三种精神,产生了三种效果。

融合了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以学促践、学践结合的结晶。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时特别强调,“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六新”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变革趋势,代表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市总工会和泰瑞集团有限公司联办了工匠学院、农民工实训基地,正是为打赢“六新”攻坚战、争夺战,“深入推进我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具实践实践,是推动大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雷雪峰语)。

融合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为了转型、服务转型的产物。大同市总工会工作既为恢复“人说山西好风光”而努力,又为构建“人说大同好环境”而奋斗。转型发展拓新局,新起点上谋新篇,而创立工匠学院、农民工实训基地,正是适应转型发展,以培养一大批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具体实践。

融合了思维新模式引领发展的创新精神,是创新思维、共谋发展的样本。回首以往大同市总工会就为创新发展做了全面铺垫。实现了“三个提质升级”:全市征集创新成果近万项,评选出优秀成果225项,获得专利25项,以小发明、小创造、小建议、小革新、小设计为内容的“五小竞赛”向竞赛群众化、管理智能化、内涵科技化、人才高端化、成果产业化、服务多元化的“五小六化”方面提质升级;全省率先成立劳模技术服务队,两年来,深入基层进行科技服务45次,受益群众达7万余人次,由单纯的下乡支农向科技服务方面提质升级;全市已建成创新工作室107家,发挥了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加之实施职工学历提升工程,每年帮助1500名职工和农民工圆大学梦,推广应用技术由小改小革向技术创新集群化发展方面提质升级。而创办工匠学院、农民工实训基地,正是“三个提质升级”的延续和推进,开辟创新发展的新境界。

适应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

坚持“转型为纲”,着力构建“一切为了转型、一切服务转型”的工作格局,全力推动“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落实落地。而创办大同工匠学院、农民工实训基地正是适应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题中应有之义。应该以历史和现实的双重眼光,重新认识工匠在转型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历史的角度审视,工匠,亦即手艺人,曾经是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职业。大同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史上木匠、铁匠、铜匠、瓦匠、画匠、药师、接骨匠、布绣、剪纸传人,在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润下,都以反复使用的文本系统、意向系统和仪式系统,以客观的物质文化符号为载体,亦通过无形的载体代代相传,在记载传统记忆的同时,也记载了珍贵的文化记忆。历史上手艺人身上体现的传统匠人精神仍需更好传承和发扬光大。

从现实的角度审视,跨入新时代,大同工匠,无论内涵还是外延,都发生了诸多变化。不仅有民间工艺文化行业的掌门人、工艺品制作的传承人,也有铜匠大师,木雕艺人、彩绘泥塑、剪纸艺术;不仅有国企的焊工、铆工、兵工战线线装甲车拆洗鉴定工,也有民营企业的制药技术工人;不仅有医疗战线的骨科医师,也有制药行业的技术工程师。共同点是崇尚真实、呈现事实、寻找真相。“大同工匠”身上所折射的工匠精神,宣示了一种职业精神体现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表现了从业者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可以说,工匠精神深蕴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基本内容。“大同工匠”雕刻自己的产品,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产品在自己双手中形成完美和极致的过程,更充分诠释了工匠精神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道路指引,也就是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品至上的服务精神。

以历史和现实的双重眼光审视工匠,足见创办大同工匠学院、农民工实训基地,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而是顺应转型发展的战略之举,对于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蓄水池”和“推进器”的作用。

赋能转型发展的人才高地

转型发展拓新局,新起点上谋新篇,以科技和人才为支撐,牢固树立“聚天下人才而用之”的人才第一资源理念,用好用足率先发展和综改试点政策红利。大同市总工会与泰瑞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创办大同工匠学院、农民工实训基地,归根结底为了打好人才激励政策组合拳,打造创新人才高地,赋能大同转型发展。择其要者有三。

工会+企业的培养模式 ,这是适应转型发展,补齐人才短板的有益尝试。以产学研通 式创新人才培养,既要“衔枝搭桥”,引进创新人才、领军人才、紧缺人才,又要立足本地实际,“聚才筑巢”,培养乡土实用性人才。而市总工会与泰瑞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创办工匠学院、农民工实训基地,从本质意义上讲,是打造聚才用才“筑巢机制”。围绕各类产业需求,用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以一流的平台聚集一流的人才,孕育一流的成果,最终实现一流的创新。为服务大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工匠+农民工的教学模式,这是激发用才的“扎根机制”,关键在引进人才,基础在培养人才,核心在使用人才。2019年评选出的首届16位“大同工匠”都被聘为工匠学院和农民工实训基地授课导师。这种工匠+农民工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大同工匠”给予激赏,激发他们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另一方面是让各类人才在转型发展路上感受到归属感、幸福感、自豪感,为大同转型发展汇聚强大的人才优势,提供不竭的发展动力。

育才+时代新人的孵化动能,这是培养本地人才的战略之举。工匠学院、农民工实训基地的任务和职责是育人,教育对象是具有乡土情的农民工,共同承载光荣,承载使命,催生“孵化机制”,教学双方共同努力,将农民工培养成爱党爱国、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好地充当“转型尖兵”。

市总工会与企业共同打造创新人才高地的举措可赞可叹,他们采取的办学思路和方法可赞可叹,他们培养大同时代新人和“转型尖兵”的方向和目标可圈可点,他们传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情怀可圈可点,他们为大同转型发展储备各类人才的使命担当可敬可佩。

是的,“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大同市工匠学院、农民工实训基地一定会由“荷花初露尖尖角”“战地黄花分外香”,走向“千树万树梨花开”,再走向“千呼万唤始出来”,为转型发展撑起一片蓝天,因为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总工会工匠农民工
90后大工匠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区总工会给困难职工免费体检 当事企业为何没担起相关责任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致敬!老工匠
文山州总工会:“四三二一”齐步走 贷免扶补争创优等
公租房计划中不能少了农民工等5则
富民县总工会:“职工技协”谱新篇等
腾冲县总工会:开展禁毒防艾宣传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