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整体保护

2020-09-16郭二果李现华刘芬康丽清张树礼

北方经济 2020年8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黄河流域内蒙古

郭二果 李现华 刘芬 康丽清 张树礼

摘要: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是自治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重要生态屏障,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对全区乃至全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剖析的基础上,从生态建设、流域保护、污染防治、产业发展和环境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内蒙古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整体保护的对策建议,为我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地见效提供基础保障。

关键词:黄河流域 生态环境保护 内蒙古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内蒙古地处黄河中上游,黄河内蒙古段流经长度843km,涉及7个盟市42个旗县区,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区的44%和50%,涉及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地质矿山公园。黄河流域是内蒙古重要的生态保护区、经济发展核心区、能源集聚区、文化遗产富集区,也是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资源及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对全区乃至全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今年上半年平均达标天数81.7%,PM2.5平均浓度34μg/m3。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9年河流水质优良比例75.8%,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劣Ⅴ类比例9.1%,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干流水质为优,支流总体呈轻度污染;乌梁素海、哈素海水质达到Ⅳ类。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2019年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99.7%。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基本得到处置,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全部实现安全处置。

一、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

自然生态环境局部改善,草原植被盖度提高到28.98%,重点治理区域沙漠扩展现象得到遏制,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被联合国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態经济示范区”。大气环境质量方14

二、黄河流域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是水资源短缺和生态脆弱的局面难以短期扭转。黄河内蒙古段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支流水资源量少,生态用水难以保障;部分盟市供需矛盾突出,地表水用水量超过可利用量,地下水超采严重,用水效率低。同时,全区60%的荒漠化和72%的沙化土地分布在沿黄流域,荒漠化和沙化严重。部分地区土质疏松贫瘠,终年植被稀疏,63%的流域土地发生水土流失。这种水资源短缺与用水效率不高并存,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问题相互交织,自然生态本底脆弱。

二是污水处理及水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黄河内蒙古段大部分支流属于季节性河流,天然径流量小、自净能力弱,部分河道接纳沿途污水处理厂尾水;另因流域内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不稳定、雨污不分、污水管网配套不足等问题,部分城镇及棚户区、城中村、城郊结合部污水收集处理率不高。这使得流域内污水处理率不高,部分地表水水质较差,部分河道季节干涸。

三是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压力较大。区域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运输结构以汽运为主,结构性、季节性污染特征依然明显。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区排名靠后,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成为空气质量主要污染物因子。

四是工业园区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全区80%的煤化工、金属冶炼等高污染、高耗能重化工业集中在沿黄流域,化工园区高密度分布,矿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大气无组织排放问题较为突出,部分企业废水未能稳定达标排放,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低,固废长期累积存在潜在环境风险隐患。

五是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内蒙古黄河流域农业较为发达,化肥农药易随地表径流排入河道。河套灌区每年约有4.5亿吨的农田灌溉退水裹挟着大量农业面源污染进入乌梁素海,成为该湖泊最大的污染来源。加上农村生活污水散排、畜禽粪污治理设施不完备,导致农村牧区面源污染问题突出。

三、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整体保护对策建议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以维护黄河生态安全、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为目标,以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坚持“五水”统筹和“山水林田湖草沙”协同治理,系统推进污染防治和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着力打造沿黄绿色生态廊道,坚持生态保护与绿色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协调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生态空间管控,建设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强化绿色源头防控,制定并实施“三线一单”,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科学划定优先保护区、重点管控区、一般管控区,分类提出优布局、调结构、控规模、保功能等调控策略及环境治理要求,把好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高水平保护的源头防控关。

进一步优化空间范围、保护目标、保护对象,逐步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确保流域内重要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系统保护。强化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的监督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和整治力度,提升保护管理水平。从流域生态系统整体出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突出黄河干支流纽带支撑,坚持“以水定生态”,持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和国土空间绿化,建立完善沙地沙漠生态系统以自然恢复为主的修复机制,重点推进阴山北麓、贺兰山西麓草原防风固沙生态区建设,以及十大孔兑水土保持、地质环境治理、小流域治理和盐碱化治理,加大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力度,强化生态保护建设评估考核综合监管,全面提升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维护河流廊道等生态服务功能,筑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二)坚持“五水”统筹,协调保护流域水生态环境

按照“一点两线”系统思维,抓“好、差”两头,保优与消劣并重,有效实施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黄河干流、主要支流及重点湖库为重点,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全面推进黄河内蒙古段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灾害治理及水环境监管。

科学推进高效集约利用水资源,严格控制流域用水总量,统筹平衡工业、农业和生态用水。控制无序开采地下水,推广农业灌溉节水技术,逐步改善地下水超采现象,实现采补平衡。

加大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再生水回用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地级城市建成区污水全部收集处理及城镇截污纳管全覆盖。持续推进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现工业废水全面达标排放,有效降低农业氮磷负荷。完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和配套节水设施建设,提高企业及污水厂中水回用率,工业废水基本做到资源化利用。

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有效保护黄河干流、主要支流及重点湖库水生态功能,力争优良水体有所增加,主要支流入黄口劣V类断面全部消除,已完成治理的黑臭水体不返黑返臭,生态用水基本得到保障。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废水达标排放和排污口监管,开展流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增强黄河防洪防凌能力,推进岸线滩区和病险水库治理,建立健全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保障黄河岁岁安澜。

(三)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力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以秋冬季采暖期、夏季臭氧污染高发期为重点管控期,以散煤、热力、火电、钢铁、焦化、石化等为重点管控点,协同推进PM2.5、03、VOCs污染防治。乌海市及周边地区严格执行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和新增产能等量减量置换政策,统筹推进煤矸石、煤田自燃、渣场综合整治;呼和浩特市推进散煤污染“冬病夏治”,有效实施清洁取暖;包头市破解“工业围城”问题,实现工业排放“削峰降速”;巴彦淖尔市加强工业无组织、低矮面源污染治理。

扎实推进土壤环境风险防控。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护,加大工业建设污染土壤管控力度,对涉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企业实施“一企一档”严格管理,逐一落实减排任务。加强工业园区正规渣场建设,综合整治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提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

加大农村生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加快补齐农村牧区污染治理基础设施短板,加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利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农膜回收处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发展绿色畜牧業、绿色有机农业,将农村牧区环境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

(四)加快结构优化和绿色化发展,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将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km范围作为防护距离,禁止新建化工园区;对流域内城市建成区现有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原料药制造、化工等污染较重的行业企业实行搬迁改造或依法关闭,结合“散乱污”企业退城搬迁等清理整顿,逐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清洁化改造,严控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和产能过剩行业准入,促进产业转型与绿色升级。

坚持“以水定产”,积极推广高效节水特色农业、绿色有机产业、沙草产业及沙生资源精深加工;聚焦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军民融合、生物科技、蒙中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传承发展蒙元文化、农耕文化、游牧文化、红色文化等黄河文化旅游业;积极开展“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切实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构建以生态环境产业、清洁能源、清洁生产、节能环保、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六大绿色产业为主体,其他绿色化改造产业统筹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实现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

(五)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健全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系,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建立以党政领导责任制为核心的河湖管理体系。加强常态化监督执法及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体系。二是健全环境治理监管体系,实施流域生态系统监测调查、评估、预警、考核全过程监管,实现流域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建立独立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库和监测网络,纳入全区生态环境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和全区生态环境预警与评估体系,实施定期评估考核,及时研判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效、薄弱环节、潜在重大风险地域。三是健全环境治理市场体系,完善落实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快开展黄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试点及试行效果跟踪调查。探索建立生态保护补偿基金,创新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展的生态补偿模式。建立完善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和交易平台。四是健全环境治理法规政策体系和企业责任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通过金融、财税、价格政策调节,推进资源消耗集约化和生产服务绿色化,助推绿色产业发展。五是健全环境治理信用体系,完善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制度、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强制性环境治理信息披露制度。六是健全全民行动体系,建立“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通过齐抓共管、多方合力,推动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展望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对全区乃至全国十分重要。我们必须以守护黄河安澜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担负起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保障水安全的重大责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既要与上下游兄弟省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更要在内蒙古沿黄七盟市统一谋划、合力实施,保护修复整体生态环境,创新机制体制,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增进民生福祉,为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张捷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保护黄河流域内蒙古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可爱的内蒙古
爱在内蒙古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