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常见方法

2020-09-16赖长征

幸福家庭 2020年11期
关键词:护患急诊科医护人员

赖长征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危重紧急患者的主要部门,是医疗护理的前线,也是最易出现医患纠纷的部门。急诊科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时,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医患矛盾。本文分析了急诊护理风险,提出了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常见方法。

急诊护理主要风险识别

1.高危患者。有吸毒史、酗酒及不愿意配合治疗的患者以及“三无”患者最易出现安全隐患;猝死患者护理风险最高。

2.高危护理人员。资历浅、知识老化、情绪易激动护理人员以及聘用制护理人员。

3.高危阶段。交接班前后、夜班、节假日、急诊工作繁忙时间段是最易出现医患纠纷的阶段。

4.高危环节。就诊手续的办理和危重患者转运是急症护理中的高危环节。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常见方法

1.加强急诊护理风险意识。医院要开展应急护理观念的培训,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组织急诊护理人员进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组织观看急诊护理的相关视频,提高其护理风险应急反应能力;定期举行急诊相关操作程序的培训,确保护理人员熟悉各种急诊操作流程;提交周结、月结、特殊情况的护理报告,查找错误,跟进改进;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分组或集体讨论,回顾分析工作,改进并制定计划。

2.提高急诊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专业技术水平能力是减少及避免护理风险的保障。护理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急诊护理人员必须熟悉常规的插管、吸氧、吸痰、心电图监护、配液和洗胃等操作,熟练使用各种急救仪器,掌握危重患者的急救技巧,保证急救程序操作规范化和专业化。

3.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急诊科负责人应根据护理安全管理的规定,结合本科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应制订履行告知程序、患者移交病房或手术室的签名制度、紧急情况事故应急方案,完善值班制度,制订护理规范和标准。

4.实行弹性排班制度。护士长可以根据医院出诊率的相关统计数据和急诊患者的就诊情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科学合理实行24h值班制的弹性排班制度,优化人力资源,避免人员超负荷工作,提供持续24h的急诊护理服务。

5.履行告知义务。在急诊护理中,医护人员应强调告知义务,使患者以理解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要让患者熟悉环境,并介绍各种急救设备、仪器,让患者了解它们的用处,询问患者病史,告知其适应证和禁忌证,详细说明处理的技巧、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使患者及家属清楚各项检查、操作的程序及风险因素,让其知晓未知风险,避免护患纠纷。

6.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参与协助,有序良好的护理活动需要患者的配合和支持。急诊护理中,医护人员应做好及时的沟通,秉着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尊重患者的隐私权、知情权和生命健康权,从患者的角度去了解其需求,维护其权利。

7.严格检查督促工作。护士长应做好跟班检查,督促护理人员工作,及时指出工作中有遗漏或不到位的地方,指导其当面改正;制定风险管理质量手册,做好每日检查记录,并供大家查阅,让护理人员引以为戒。护士长还应做好每日的晨会点评和提醒,月末做好总结,点评护理人员的月结报告;建立科内的奖惩制度,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8.做好急诊设备及药物专项管理。急诊设备仪器和药物是保证急诊的重要物资,医护人员应做好专项管理。医院可实行每日三次的交班检查,做好补给,确保急诊设备仪器及药物齐全、完整。对急诊设备仪器做好定期检查和维护,避免因设备仪器及药物问题影响急救护理。

9.优化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急诊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部分护理人员出现护理不良事件时因害怕惩罚而隐瞒或不愿如实报告,对风险管理极为不利。护理人员长期驻守一线,非常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及安全隐患,若因害怕不敢汇报,会导致护患纠纷。医院可以放宽惩罚护士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并进行讨论分析,对护理风险防范有推动作用,能有效降低或避免护理风险发生率。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护患急诊科医护人员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