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县旅游精准扶贫路径研究
2020-09-16梁陶刘羽
梁陶 刘羽
引言
旅游精准扶贫,指在具有一定旅游资源、区位优势和市场基础的贫困地区,采取精准有效的扶贫措施,通过旅游产业开发带动整个区域发展、群众脱贫致富的一种扶贫开发方式。旅游扶贫作为国家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逐渐成为中国扶贫攻坚的崭新力量,上升到国家扶贫开发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古蔺县是川黔渝生态旅游“金三角”、中国白酒“金三角”和长征丰碑红色旅游专线核心腹地,旅游资源富集,组合优势明显,同时,古蔺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革命老区县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在国家精准扶贫的背景下,研究古蔺县如何抢抓机遇,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采取精准有效的旅游扶贫措施,开发带动区域发展,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古蔺县旅游精准扶贫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区位优势明显
古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西与叙永接壤,东南北三面与贵州毕节、金沙、仁怀、习水五县(市)毗邻,是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核心腹地、四川南向的出川通道。古蔺正在建设以叙古高速、赤水河环线为骨架的旅游大通道,建成投用黄荆老林、太平古镇、双沙、水口、马蹄等旅游内环线,并形成景区游步道网络系统,现已基本形成外联内通、“四横四纵一环一铁一航道”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随着叙古高速、国道352、省道312、摩尼—仁怀公路、省道442、古金高速、赤水河环线公路、叙大铁路、赤水河航道等重大交通路网工程的建设,极大提升了古蔺县旅游的便捷性,为古蔺旅游业加快发展提供更强的动力和活力。
2.古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旅游产品不断丰富
近年来,古蔺县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及资源条件,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先后创建了2个国家4A级景区(黄荆老林、太平古镇)、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黄荆老林)、1个2A级景区(大黑洞)、5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双沙镇、水口镇、大寨乡、马蹄乡、马嘶乡)、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箭竹团结村、大寨富民村)、1家4星级旅游饭店(兰尊大酒店)、28家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以及35家旅游标准化企业,为古蔺县旅游精准扶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旅游资源富集、组合优势明显
古蔺县是川黔渝生态旅游“金三角”、中国白酒“金三角”和长征丰碑红色旅游专线核心腹地,旅游资源富集,组合优势明显。一是红色文化积淀深厚。古蔺太平古镇先后被评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是绿色生态神奇毓秀。古蔺是丹霞和喀斯特两大地貌奇观的聚合地。位于古蔺北部的黄荆老林,是迄今世界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属典型丹霞地貌,面积433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98%,集瀑布群落、原始林海、高山湖泊、丹霞绝壁、云海佛光、乡土风情为一体;位于古蔺中南部的赤水河沿线喀斯特地貌地区,形成了青龙洞、大黑洞、画里乡村--双沙等资源品级高、开发潜力大的溶洞、天坑、峡谷组合群。三是白酒文化源远流长。郎酒驰名中外,具有独特的酿造工艺和世界最大的天然储酒溶洞-天、地宝洞,是中国特色的酱香酒谷和美酒河酱香典范。四是民俗风情多姿多彩。古蔺境内居住有汉、苗、彝、回等26个民族,各民族风情既融会贯通,又各具特色。
(二)劣势分析
1.资金制约严重
近年来,古蔺县投入大量资金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但古蔺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基础薄弱。旅游专项扶贫资金紧缺,对具备旅游开发条件的贫困村投入不足,导致古蔺县内部交通滞后,基础和配套设施以及公共服务体系不足,无法应对“旅游井喷”,制约古蔺旅游快速发展。
2.旅游客源市场优势不明显
古蔺县距离主要客源市场距离较远,旅游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地位不高,影响力和竞争力不强,周边城市客源争夺竞争激烈。另外,受到宣传平台层级和渠道的限制,推广策略和方式不够专业,尚未真正打开中心市场。
3.旅游专业人员缺乏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需要大批具有旅游专门知识和服务技能的旅游人才。但目前古藺县旅游人才相对匮乏,且人才流失较多,尤其缺乏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方面的人才,对A级景区的专业解读和实际操作能力不够,直接影响景区开发建设。
(三)机遇分析
1.中央及地方政府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党中央、国务院空前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国家、省、市先后制定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中共泸州市委关于全力推进扶贫攻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等一系列扶贫工作的利好政策,不断推进扶贫工作。古蔺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四川省革命老区县和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国开行扶贫联系点、国土资源部规划司扶贫联系点,势必得到中央和地区各级部门政策、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这为古蔺旅游精准扶贫的开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2.地方政府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
为适应国家宏观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和新常态的发展要求,随着乌蒙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的逐渐深入,古蔺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加快旅游突破,主导产业由酒业、能源“双轮驱动”向酒业、旅游、能源“三足鼎立”的战略任务,明确了“生态田园、红色古蔺”的总体定位,坚持打造“一核一线一片多点”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逐步推进古蔺县西部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
3.古蔺县品牌形象日益提升
古蔺县充分利用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重视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叫响、叫亮“生态田园、红色古蔺”形象品牌。中央电视台、中国旅游报、新浪、新华网等主要媒体长期关注、报道古蔺旅游,《舌尖上的中国2》《远方的家》《走遍中国》等栏目更是给予古蔺大幅报道。双沙被国家地理纳入四川省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古蔺县获评四川10大区县旅游目的地。
(四)挑战分析
1.避免将旅游精准扶贫等同于旅游开发
贫困人口是旅游扶贫的重点和主体,使他们受益且得到发展机会是旅游扶贫的核心,而在旅游扶贫实践中,经常存在将旅游扶贫与旅游开发混淆的情况,一些地区的旅游业虽然发展良好,但贫困人口相对边缘化。因此,如何避免一味地进行旅游开发而不受惠于民,做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工作对古蔺县实施旅游精准扶贫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2.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
旅游扶贫的积极作用明显,如产业关联带动性强、增加就业机会、基础设施完善、加快对外开放等,但同时旅游扶贫也存在一系列负面效应,如开发过度、管理无序、粗放型发展,加速了对当地环境和生态的破坏。因此,在旅游精准扶贫过程中,如何加强对旅游资源和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值得关注。
三、古蔺县旅游精准扶贫实施路径
(一)精准识别旅游扶贫帮扶对象
旅游扶贫的实施村落必须具有明确的适用条件,首先要具有旅游开发的条件,其次要具有劳动能力。目前,古蔺县有117个贫困村,并非所有的贫困村都适合开展旅游扶贫,因此,当地政府要全面摸底,因地制宜,结合贫困村的资源条件、客源市场条件、基础设施等进行识别,确定旅游精准扶贫帮扶的重点贫困村。同时,还要建档立卡,建立旅游扶贫帮扶对象数据库。古蔺县旅游扶贫主管部门应与相关乡镇以村为单位,开展入户调查,对有意愿且有能力参与旅游扶贫项目的人员建立“旅游扶贫数据库”,为精准扶贫提供数据支撑。此外,还要做到动态管理,实时监控。帮扶对象数据库建立后,要定期更新数据库。及时清除已经脱贫的人口,及时入口返贫的人口,并制订帮扶方案;对帮扶效果不明显的人员要及时查找原因,调整帮扶方案,以提高旅游扶贫的精准性。
(二)精准消除旅游扶贫参与障碍
一是通过培训提高贫困人口参与旅游扶贫的能力。通过调查发现,古蔺县贫困人口参与旅游扶贫项目的积极性很高,但因缺少相关技能和专业指导,多数人对旅游扶贫项目望而却步。政府应利用扶贫资金,采用“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对贫困村村官、旅游致富带头人、贫困户开展岗位培训。同时,在培训内容上着重加强对旅游经营管理、旅游服务技能和电脑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使贫困人口具备从事旅游工作的能力和素质,为旅游精准扶贫提供智力支持。二是为具备旅游创业能力但缺乏启动资金的当地居民提供资金支持。政府应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引导作用,联合金融机构为他们提供信贷支持。如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旅游扶贫项目,优先给予专项扶贫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扶持。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增加对旅游扶贫的财政贴息资金,扩大旅游扶贫贴息贷款规模。
(三)精准实施旅游扶贫帮扶模式
1.政府主导型
古蔺县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善,贫困人口受技术、资金、能力限制,旅游扶贫项目参与度低,受益面小,扶贫效果不明显。为推动古蔺县旅游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应强调旅游扶贫战略中政府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政府强大的财政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对古蔺县的旅游扶贫开发提供资金支持、政策引导,为旅游扶贫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积极推进跨区域旅游合作,提升古蔺县旅游产业竞争力。推进与川渝黔滇结合部、中国白酒金三角旅游对接与合作,加强与赤水、仁怀、习水、土城等周边县市联动发展,共同做精做优中国白酒金三角旅游线、川黔渝金三角生态旅游线、长征丰碑红色主题旅游线等区域旅游线路产品,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二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在基础设施兴建、招商引资、旅游宣传、旅游产业联动开发等方面发挥统筹作用,提高旅游扶贫项目的成功率。三是将旅游扶贫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引擎,列入全县产业链,积极推进旅游业与农业、工业、文化和商贸的多产业融合,拉长加粗旅游产业链,精心推进旅游扶贫,逐步实现稳步共同富裕。四是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制定有利于贫困人口参与的政策,防止外来强势资本进入损害贫困人口的旅游收益。如对雇佣本地贫困人口的景区给予优惠补贴、支持当地土特产品销售、提高贫困人口在旅游业发展中的话语权、将贫困地区纳入旅游规划等。
2.景区带动型
目前,古蔺县旅游景区开发模式比较传统,大都采用对外招商的模式,在线路设计、产品开发过程中,未将周边地区纳入,以致于对周边地区形成的辐射力和带动力较弱。基于此,古蔺县急需着力打造一批龙头景区和旅游精品线路,带动周边区域和沿线发展。例如,要以四大龙头景区为核心打造四大类型的旅游产品,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一是以大黄荆老林景区高品级生态资源为核心打造生态度假旅游产品,发展生态观光、避暑度假、山水休闲等主题产品;二是以太平古镇为核心打造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四渡赤水红色经典,开发红色旅游产品;三是以天宝洞、美酒河为核心打造名酒文化体验产品,充分利用美酒河和郎酒生产发祥地优势,开发系列酒文化体验产品;四是以大寨、箭竹、双沙为核心打造乡村旅游产品,利用苗族、彝族少数民族风情、特色产业资源发展的乡村旅游产品。
此外,还要创新一批区域旅游精品线路,带动沿线村落发展。将古蔺融入中国白酒金三角旅游线、川滇黔渝生态旅游线、长征丰碑红色主题旅游线。内部形成“一环五线”旅游线路体系。“一环”即以全县旅游交通环线串联景区景点的古蔺经典环线,途经“县城—双沙—马嘶、马蹄—赤水河风光带上段—水口—丹桂—赤水河风光带下段—二郎—太平—永乐—黄荆—大寨—箭竹—县城”,在箭竹、二郎、水口、双沙设置4个环线门户;“五线”即5条主题游线:“纯净山水,原始黄荆”生态度假游线;“古蔺风情,画里乡村”乡村旅游游线;“红色经典,郎酒奢香”文化体验游线;“喀斯山地,最美公路”国际山地自驾游线;“美酒河谷,万千风情”赤水河水上风光游线。
3.乡村旅游型
首先,依托新型城镇化进程,科学规划、全域推進,着力打造特色集镇村寨。坚持“一乡一品、一镇一韵”,着力建设马嘶苗族乡田园小镇等一批特色集镇,全面提升集镇品质和品味。其次,努力打造国家旅游扶贫示范区。依托交通干线实施古蔺东南部区域“两心、一带、多点支撑”发展布局,重点开发以“天坑-大黑洞溶洞群、箭竹-双沙喀斯特峡谷”为主的喀斯特山水观光、画里乡村休闲、苗族风情和红军文化体验、乡村度假等旅游产品,建成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同时,在双沙、大寨、水口、马蹄等山水田园秀美、民族风情浓郁区域,大力开展乡村节事、田园观光、苗乡风情体验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及扩大古蔺乡村旅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化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开发旅游商品型
古蔺县旅游商品丰富,主要包括岩蜂蜜、古蔺面、赶黄草、麻辣鸡等古蔺农特产品和苗族蜡染、芦笙、红色纪念等古蔺地方文化产品。古蔺县应发挥资源优势,突出生态特色,由国资公司主导,引导民间资本、扶持民营企业,建立“企业+作坊”“企业+农户”的合作方式,开发一批游客喜爱、便于携带的旅游商品,打造古蔺旅游商品品牌。同时,要打开销路,多渠道促进旅游商品销售。建立政府定向采购的扶贫机制,通过定向采购贫困户生产的旅游商品,促使贫困户快速增收,帮助其脱贫致富。建立超市和网购运作的旅游扶贫机制,鼓励创办“乡村旅游超市”与旅游商品网购平台,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特色商品购物场所建设和旅游商品的互联网电商平台、线下销售网络,帮助贫困户销售旅游商品。
(四)精准依托相关旅游扶贫项目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及四川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17个扶贫专项2016年工作计划》等文件精神,依托“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区”“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村”和“乡村民宿达标户”等项目,积极开展建设,已评促建,获得旅游扶贫工作的良性循环。
(五)精准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古蔺县旅游扶贫开发的主要瓶颈,且发展缓慢导致基础设施落后,使当地陷入这种恶性循环,而要推进旅游扶贫开展,必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围绕精品旅游线路,完善全县旅游交通路网,完成古赤路、蔺郎路旅游干线改造,完成景区连接线和景区内部路网建设。同时,积极推动区域旅游协作,强化与周边区县市的合作和景区互动,共同改善跨境旅游交通环境,促成互通旅游班线,共同做精做优“中国白酒金三角旅游线”“川黔渝生态旅游金三角旅游线”“长征丰碑红色主题旅游线”等区域旅游线路产品。
(作者单位:泸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