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传统艺术类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教育路径研究

2020-09-16朱宇翔

旅游纵览 2020年8期
关键词:艺术类河南文化遗产

引言

河南省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之一,长期以农耕为主要方式的生活生产方式,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且河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广泛、品种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艺术教育向来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趣味,促使大学生全面发展。将河南传统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高校教育中,能够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审美观念、道德观念和爱国情怀,因此,我国地方高校应该重视并逐步将传统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当地的教育中。

一、河南传统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教育价值

(一)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高校是培养人才和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而人才又是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有资料显示,2019年,我国高校仅毕业生就有845万人,比2018年增加了14万人。我国高校培养的人才输送到了社会的各个岗位,不仅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也为文化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传统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在长期生活生产中形成的活态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具有民族精神。

如今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追捧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传统文化正逐渐被侵蚀和代替。例如,在庆祝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时,大学生表现得习以为常,跟平常毫无区别,甚至出现对以上节日的冷漠与忽视现象。而在过国外圣诞节、愚人节等节日时,满心欢喜,对这些节日的珍惜及专注程度已远远高于传统节日。甚至对于部分大学生而言,传统节日与平常日子并无两样,而在过西方节日时却表现出欢欣鼓舞之态。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其不仅代表着古代社会的精粹,还具有一定的民族聚集性。通过非物质文化能够凝聚人心,增强民族凝聚力,使大学生体会到深深的归属感及民族自豪感,自觉肩负起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与使命。高校作为人才主要培养基地,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教育优势,将传统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教育中,利用高校的教育培养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民族精神。这样能够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二)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品格

传统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长期累积和叠加的过程,也是一个民族智慧与文明的象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发扬,本身就是对民族精神和民族品质的传承。因此,河南高校将传统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高校教育中,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品格,这也是高校教育的目的之一。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纳入教育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精神、品质和意志,充分培养大学生的耐心、信心和毅力,让大学生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青年,为祖国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三)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仅从教育的角度看,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实际上是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获得的,且在文化延续和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让文化在创新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大学生通过对传统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学习,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而传统文化的底蕴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传统艺术类非遗文化而言,其不仅蕴含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也蕴含着古人独具一格的创新精神,对于能够久远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不断进行创新,这是其能够传承至今的必然条件。

大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感受到传统艺术类非遗文化独特的创新理念,也能够充分认识到创新的重要价值,从而在以后的生活及工作中,具备优异的创新能力,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以实现自己的价值。目前,传统艺术类非物质文化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要想全方位地对非物质遗产文化进行传承的难度很大,所以必须进一步创新,通过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充传承分感受到创新的必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更好地保护和传统艺术类非遗文化,让非遗文化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培育大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育的目的实际上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而把传统艺术类非遗文化纳入高校教育中,实际上就是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审美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大学生感受到更加有趣的人生,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也就是说,审美教育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中的美术、音乐、舞蹈等都是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通过教育锻炼大学生的艺术能力,同时激发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传统艺术类非遗文化能够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使他们更好地保护并传承非遗文化。

二、河南传统艺术类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教育的必要性

(一)河南传统艺术类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紧迫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使传统非遗文化发展面临巨大的困难。传统艺术类非遗文化本来就是以民间流传的方式传承和发扬,随着一些项目传承人的老去,很多项目面临无人传承的状态,这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由于传统艺术类非遗文化代表的是封建风俗,核心为传统的思想观念,载体更多的是朴素的农民百姓,体现为淳朴的民风,与现代化思想观念显得格格不入,尤其是利己主义之风盛行,已将传统艺术类非遗文化抛于脑后,对于部分人而言,传统艺术类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毫无意义。

目前,河南传统艺术非遗文化的传承人大多年龄偏大,且某些项目的代表性人物相继去世,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比较紧迫。再加上民间还有“传男不传女,传里不传外”的传统观念,这种保守型、单一性和封闭性的传承方式是导致非遗文化传承陷入困局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遺产的专业性较强,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很好地传承,且即使传承了非遗文化,也无法获得较高的收入,使当代年轻人不愿意传承非遗文化,更愿意选择经济收入更高的行业。

(二)河南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实施了连续扩招政策,地方院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据统计,河南省目前有129所高校,包括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和成人高等学校,这些高校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在这些高校的艺术教育中,大多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培养方式不正确、培养力度不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设施不足、师资队伍不足等,制约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也制约了高校自身的发展。

三、河南传统艺术类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教育的可行性

(一)资源丰富,传承人数量多

河南传统艺术类非遗文化项目资源非常丰富,这是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教育的重要条件。有资料显示,目前河南省有13项属于国家级的代表性项目,82项省级代表性项目,其他代表性项目多达530余项。除此之外,河南非遗文化传承人的数量也相对较多,在2019年国家公布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河南省有14人;在河南省的非遗文化传承人中,传统艺术传承人有123人。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河南传统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传承人都具有较大优势,为传统艺术类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河南地方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目前,我国众多高校普遍存在重视知识教育、轻视能力教育;重视文化教育、轻视艺术教育的问题,这个现象在河南地方院校同样存在。河南省大多数高校的领导都是非艺术专业出身,长期从事其他学科的研究,对公共艺术的认识和培养意识不到位,导致学校对公共艺术教育力度不足。现阶段,招生和就业压力较大,院校与院校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高校把发展重心放在知识教育方面,轻视公共艺术教育,甚至仅仅流于表面,导致公共艺术教育越来越边缘化。有的高校没有把公共艺术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有的高校虽然有公共艺术教育,但是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导致公共艺术教育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有资料显示,目前河南高校公共艺术的教师远远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比例,且大多数公共艺术教师并非艺术出身,绝大部分都是文化课教师兼职。以上这些情况说明河南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不利于高校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河南传统艺术类非遗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教育路径

(一)传统艺术类非遗文化进课堂

将传统艺术类非遗文化纳入高校教学计划中是实现高校公共艺术的最好形式,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和当地特色,将传统艺术类非遗文化引入并灵活设置课堂。同时,还可以邀请民间艺术家到高校担任相应艺术专业的讲师,并对学生进行授课,这样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校师资力量不足和教育不专业的问题,还能更好地传承传统艺术类非遗文化,扩大影响力。这些传统艺术类非遗文化进入课堂后,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通过现场向学生讲述知识、展示相关艺术,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课堂质量。

(二)建设相应的课程体系

建设课程体系是实现传统艺术类非遗文化走进课堂的必要途径,首先,可以构建更加专业的教学体系,把传统艺术类非遗文化作为独立的学科并设计课程,以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等形式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其次,还可以在不改变原有课程的前提下,把传统艺术类非遗文化融入其他相关课程中,促进非遗文化更好的发展。这两种方式虽然形式不同,但都要有基本的教材作为教学保障,因为非遗文化在民间流传的形式大多为口口相传,缺乏相应的资料记载,这不利于文化传承。所以在纳入高校课堂后应以教材的形式出现,结合图片、视频等构建成熟的教育体系,充分发挥非遗文化的优势,让学生得到培养和锻炼。

(三)营造校园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会影响学生发展。因此,营造良好的传统艺术文化氛围,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知识竞赛、非物质文化保护辩论赛、非物质文化演讲比赛和讲座等,通过多形式、多途径营造良好的非遗文化氛围,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人、保护人和发扬人。

(四)举办专题讲座

在河南高校中举办河南传统艺术类非遗文化的专题讲座也是实现路径之一,在高校校园中定期举办河南传统艺术费非遗文化专题讲座,例如,木版年画、秦氏绢艺等,专程邀请有资历的民间艺术代表人和传承人到校园中进行讲解,以丰富高校校园文化,促进艺术类非遗文化发展和传承。随着中华文化的崛起,新一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力度逐渐加大,而高校校园的人口基数大,且学生基于对传统文化的推崇,更愿意传播传统艺术类非遗文化。

(五)展览参观学习

目前,在河南境内修建了大量传统艺术类非遗文化展览馆,而高校要想真正地把传统艺术类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教育中,仅靠课堂和校园传承并不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非遗文化发展现状。因此,高校可以定期分批组织学生到各地的展览馆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并了解传统艺术类非遗文化的现状。

五、结语

对于河南传统艺术类非遗文化没有融入高校教育的现状,相关单位不仅要加大对河南传统艺术类非遗文化的传承力度,加快河南地区高校纳入非遗文化教育的步伐,还要将传统艺术类非遗文化纳入高校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实现我国非遗文化更好的传承、保护和发扬。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大学易斯顿美术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19-2020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课题“河南省传统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深入高校教學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HNFYB43。

作者简介:朱宇翔(1982—),男,黑龙江鸡西市人,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学雕塑。

猜你喜欢

艺术类河南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艺术类专访心得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