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视角下的孝义皮影产品开发
2020-09-16方鑫茹李睿妍范晋豪秦雪波何博
方鑫茹 李睿妍 范晋豪 秦雪波 何博
引言
孝义皮影于2006年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录,经过十几年的保护和传承,发展状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依旧面临传承困境,对其进一步开发尤为重要。而研学旅行作为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旅游形式,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国家分别于2016年、2017年发布《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游的意见》和《研学旅游服务规范》等相关政策文件,研学旅行市场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市场潜力巨大。本文旨在抓住孝义皮影在研学背景下的发展机遇,通过分析现有皮影研学,进行总结和改进创新,为孝义皮影的传承提供改进方案,以弘扬中华文化。
一、基于SWOT分析的孝义皮影研学现状
山西省2020年4月13日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标准》提出,注重教育资源与旅游资源有机融合,并提出从研学课程设计、承办方资质、教育服务管理等方面对研学旅行进行评价,大大提高省内研学旅行质量。而目前市场上孝义皮影研学产品开发受限于客观条件,未深刻挖掘皮影内在价值,导致“游而不学”现象严重,对解决孝义皮影传承困境作用不明显。想要利用孝义皮影研学产品开发,拓宽皮影传承发展渠道,需要全面了解孝义皮影研学现状。基于此,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孝义皮影研学现状。
(一)优势
孝义皮影起源于战国,历史悠久,并集文学、表演、音乐、雕刻等于一体,具有很强的文化、艺术观赏价值。同时生动的人物造型,独特的表演方式,浓厚的地方特色故事剧目等,可以结合皮影的可操作性,提高趣味性,符合青少年学习特点。此外,孝义市作为周边地区经济政治文化贸易发展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为开展营销提供了广阔渠道。
(二)劣势
孝义皮影原料特殊,制作流程繁杂,保存条件苛刻,导致皮影制作成本高;加上皮影产品形式固化,营销意识淡薄,宣传力度不足,使孝义皮影的市场潜力未能充分发掘。皮影工艺的衰落,皮影行业收入不稳定、入行学习成本高等原因,限制了传承人的进入,且皮影匠人逐渐减少,造成人才断档的现状。
(三)机会
在国家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创新大背景下,文创产品发展势头良好。目前,研学旅行逐渐走入国内教育界及旅游界的研究视野,并成为综合实践育人研究的新领域。皮影元素的加入,开辟出研学新市场。加上现代化工业技术的进步,皮影在加工工艺及制作成本等方面发展受限的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四)威胁
一方面,多媒体技术的冲击,导致传统皮影市场萎缩,受众逐渐减少;另一方面,当地民众对皮影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识淡薄,认同感不强,持不自信的态度。
(五)总结
皮影传承旨在发扬其工艺价值、深厚的文化底蕴。新技术的加入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简化制作流程。当前研学市场发展势头迅猛,文创产品消费比重日益增长,结合皮影趣味性强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开发更多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产品,使皮影呈螺旋式向前发展的态势。面对皮影市场萎缩及现代化技术的冲击,学会利用现代技术扩大皮影市场,解决诸多限制传统皮影发展的问题,将威胁与劣势转化为机遇。
二、皮影研学基地产品设计
通过对孝义皮影研学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皮影主题的研学产品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传统的孝义皮影传承模式在运营上存在一定局限性。研学基地将皮影发展的需求与学生学习成长的需求结合,改进和创新现有皮影研学模式,设计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皮影传承发展的研学产品。
(一)皮影研学产品设计思路
皮影研学产品设计应从皮影本身特点入手,结合学生对知识积累、视野拓展、特长培养等方面的需求,寻找与学习教育的结合点,依据2~6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指标,从性格塑造、动手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进行设计(表1)。让学生在研学过程中,收获更多课外知识,同时结合皮影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学生对皮影的认同感。
(二)皮影研学活动流程
目前,孝义皮影基地的研学产品内容较为单一,结合调研结果对流程内容进行改进和丰富,将流程划分为展厅讲解、皮影工艺介绍、雕刻、上色、表演和评定六大板块,并将学生划分为低龄(2、3年级)和高龄(4~6年级)两段,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针对性地开发丰富不同板块内容,整理汇总流程中各个版块的主体内容。
1.第一板块:走进皮影世界
在展厅和展览通道陈列各类皮影人物,以皮影戏曲作为背景音乐,设置电视墙,播放皮影相关剧目,营造皮影研学活动特有氛围,提高学生对皮影的热爱程度。设有专门研学讲师,对低龄段學生简单介绍孝义皮影非遗地位,对高龄段侧重皮影历史和文化意义讲解。在该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树立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激发学生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意识。
2.第二板块:皮影世界初探
按选皮、制皮到过稿、发汗、熨平的顺序,向学生介绍皮影制皮的工艺流程,使其深刻了解皮影文化内涵。为解决该环节运行困难的问题,专门设置皮影制皮工作室,为手艺人提供工作场所的同时也为青少年学习制皮提供研学基地。低龄段课程主要以了解为主,通过简单生动的话语配合影像资料,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操作方法及各步骤的意义。高龄段课程则提供实际的教学演示过程,详细介绍皮影工艺的每个步骤,且要求学生对皮影制造过程中的专业词汇理解记忆,并学习制皮过程中涉及的科学知识。
3.第三板块:巧手下的皮影世界
皮影雕刻是皮影非遗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流程,是认识皮影造型和皮质材料的重要环节,也是皮影收藏价值体现的关键环节。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大多倾向于动手操作来了解皮影,而目前现有的研学机构不存在该流程,故认为该板块具有极大的开发挖掘潜力。在观看雕刻视频或者匠人现场雕刻后,低龄段课程利用激光打印机对皮影轮廓和具体细节初加工,学生简单操作即可;高龄段课程在对皮影雕刻的工具和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之后,学会简单的阴雕和阳雕的皮影技巧。
4.第四板块:绘制五彩皮影世界
观看视频后学生进行皮影上色。提供DIY上色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参与感。以提升活动体验度为目的,在锻炼思维、激发想象力的同时,还能提高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锻炼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5.第五板块:幕布后的皮影世界
低龄段课程主要以课内寓言故事及课外卡通动漫为剧本,进行简单的表演练习;高龄段课程向学生介绍具体表演方法和技巧,配合学习部分简单的传统皮影表演,最后对课本内故事进行改编并完成表演。在巩固课堂所学之外,提升学生想象力,更好地帮助学生融入集体。
6.第六板块:成果分享沙龙
对皮影制作、表演成果等进行评选,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研学活动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更容易达到研学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研学活动中存在的“游学不一”的现象。
三、孝义皮影开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研学产品开发涉及多方面因素,将实地调查结果与文献资料结合分析可以发现,现有皮影研学产品受限于雕刻材质选择、经营手段等问题,导致皮影研学后续发展乏力。为使皮影研学产品质量得到提升,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皮影材料和雕刻工具选择
传统皮影以动物皮为原料,取材困难且制皮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对环境敏感,如在过潮或过干的环境中都会导致卷曲变形,同时还存在掉色、易折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坚硬的皮质存在安全风险,且雕刻难度较大,不适合小学生操作。
针对传统皮影存在的缺陷,当地旅游产品开发部门拟采用一种新型皮影材料进行替代。根据李斌的《新型皮影材料制作方法》,以胶片或PVC硬片为基材,在表面贴上透明覆膜制成。新型皮影材料对环境具有优异的适应性,不容易卷曲变形,不怕光照,折叠无折痕,遇水不掉色,易于雕刻;成本低廉,环保可回收,性价比较高;制作方法简单,原料易得,尤其是采用喷绘的方式,更易于短期内批量生产。成功解决传统皮影保存困难和成本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皮影成为可能。为降低雕刻难度,利用机器对研学课程所需皮影进行初加工,学生配合使用安全的手工工具完成即可,实现传统皮影和现代科技结合。
(二)课程目标和内容制定
学校与机构共同确定研学总体目标、过程目标以及阶段性目标。根据高低龄段学生需求不同,提供阶段性、个性化、体系化的学习课程。编纂出不同群体的研学实施方案、活动手册,制定具体教学内容。细化研学旅行活动实施的标准、主题、途径,构建完整的学校——机构合作研学服务体系。优化研学旅行课程建设,积极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开展素质教育。
(三)优化人员设置体系
聘请资深皮影匠人展示皮影表演,并进行文化讲解,向学生传递皮影的文化内涵。同时,在研学基地安排专门负责学生安全和参观的指导人员,提供安全舒适的皮影研学活动环境。
(四)改变传统单一经营模式
通过扩大基地规模以取得规模经济,充分发挥原硬件设施的价值,通过开发新产品、占领新市场等手段达到利益最大化。提高除对学校收取活动预算之外的其他3种(即向家长、政府、社会)途径筹集的经费比例,将研学旅行课程的发展从形式转向实质。将经费来源从单一的学校活动经费增加为学生活动经费、课程阶段性学习费用、文创产品销售、特色皮影销售等方面的收入所得,充分利用政府政策资源,與社会企业积极合作、吸引投资,形成系统性的经费筹集机制。
(五)完善监督与问责机制
及时接受各方面反馈,不断改进研学活动流程,从学生、学校、家长以及社会认同度等方面收集客观评价的意见,从价值导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效果入手完成评价内容体系构建。采用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关注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个人主体认知、情感、价值等维度的变化,逐步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监督问责机制。
四、结语
在蓬勃发展的研学市场中,非遗研学是一条有待探索的道路。随着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皮影这种传统艺术在新媒体发展的冲击下,传承面临困境,亟待创新。以孝义皮影为切入点打开了研学与非遗结合的市场,也为非遗提供了新的传承路径。利用校企结合的方式开展研学活动,开发设计阶段式皮影研学课程,建立监督机制完备、收益方式多元的皮影研学基地,能够在推动孝义皮影发展的同时,帮助青少年群体树立文化自信。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