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在巴山蜀水间

2020-09-16

国土绿化 2020年8期
关键词:创森达州达州市

行走在连绵起伏的达州丘陵、山地,徜徉于巴山蜀水之间,山清水秀、满眼皆绿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地形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多种生物生长繁衍。2017年,达州市委、市政府从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生态承载力的内在需求出发,聚焦“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作出了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拉开了森林走进城市、惠及民生的序幕。

大手笔绘就城乡生态画卷

近年来,达州市森林城市建设进入“快进模式”,呈现出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大力度推进的生动局面,大手笔谋划实施了一批与自然山水融合的公园、湿地、河湖沿岸绿化美化等重点绿化工程,着力扩展绿色空间,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用不断刷新的数据,记录着城乡的华丽嬗变,彰显达州的无穷魅力。截至2020年6月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5.27%,比2017年提高了2.62个百分点;城市绿化覆盖率超过40%,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94平方米;集中居住型村庄林木绿化率达41.12%;道路林木绿化率达91.55%;河流和水库沿岸林木绿化率分别为85.622%和85.16%。

塔坨滨河湿地公园草木茂盛、绿树成荫,绿道穿行其间,河水隔堤相依,似市内桃源,如人间仙境。这里是达州市委、市政府为市民打造的一处绝佳的休闲娱乐、锻炼健身场所,市民无不交口称赞。达州市“创森”专班负责人告诉记者:“几年前,这里是‘散、乱、污’企业、作坊与居民的砖木瓦房密集交织的棚户区,布局凌乱。为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形象品质,市委、市政府立足民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改造治理,建设了湿地公园,共征收民房1551户、企事业单位15家,拆迁总面积23万平方米。”

近年来,达州市相继建成了塔坨河湿地公园、莲花湖湿地公园、大寨子公园、文峰山公园、渠县“两江四岸”生态滨江走廊等一批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亮点工程,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环境持续改善提供了可靠保障。

如今的达州,鳞次栉比的楼宇、干净整洁的街道、匠心独具的广场公园、叠青铺翠的绿地,使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尽情享受着美好生活,感知着这座城市的变化。

绿色发展让人们获得更多实惠

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达州市积极做好绿色惠民“大文章”,大力推动特色经济林、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发展,形成了多头并进的林业产业发展格局,“绿水青山”正在成为“金山银山”。

莲花湖城市湿地公园

大巴山富硒茶园

洋烈水乡

退耕还林成果巩固

塔坨湿地公园

达川区百节镇乌梅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里,乌梅已经布满了沟沟坎坎,在扮靓了山区的同时,也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效益。产业园区现有乌梅1.6万亩,年加工乌梅鲜果4000吨,年均综合产值达1.2亿元。园区带动全区20多个乡镇发展乌梅10万亩,涉及58个贫困村4136户贫困户,助推贫困户年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百节乌梅产业园只是达州林业产业发展状况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达州城市林业经济持续发展,通过新建和改造,累计建设万隆锦绣青花椒基地、大山村柠檬基地、乐江“中华橄榄园”等以银杏、油橄榄、香椿、树花菜、乌梅、青花椒、竹产业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46.7万亩,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开江县、达川区、大竹县分别获得“中国油橄榄之乡”“中国乌梅之乡”和全国香椿第一县美誉。全市“一县一品一业”的林业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此外,达州市大力实施“森林公园+森林康养+森林人家”的林旅模式,森林旅游已经成为达州林业重要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也是深受公众青睐的健康产业和幸福产业。

位于宣汉县境内的巴山大峡谷,是国家AAAA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属喀斯特岩溶地貌。这里山势奇特、河水清澈、溶洞成群,动物多而珍贵,植物丰富而罕见。达州依托巴山大峡谷绝美的先天基因,2016年开始建设文旅扶贫景区。2018年正式开门迎客,游客数量持续增加。今年接待游客预计会超过2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将达30亿元。达州先后建成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0个。2019年,达州市接待生态旅游人数1685.2万人次,生态旅游收入达26.4亿元。

新业态释放新动能,新模式激发新活力。2019年,达州市林业总产值达165.07亿元,较2017年增长16.2%,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巴山蜀水间,绿意浸染。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协调推进的美丽画面,正在不断铺展。

开江县迎宾大道

宣汉县巴山大峡谷 山路不只十八弯

传播生态文化,凝聚生态共识

在建设国家森林城市过程中,达州市全域开展生态活动,努力培育和弘扬生态文化,凝聚生态共识,鼓励全民参与支持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

达州市通过评选香樟、黄葛树为“市树”,进一步增强城市文化内涵;先后多次举办以观花、采摘和森林户外体验活动等为主的生态旅游节;利用植树节、科技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等,广泛开展了生态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在科普基地建设中,达州市融入巴人文化、汉阙文化、红色文化和巴山渠水森林文化,全力打造了凤凰山、百里峡、五峰山等5大自然教育基地和4大生态文化公园。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康养基地等,建设各类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基地30个,大力传播生态文化知识。

达州市还积极引导群众以捐资建绿、亲手植绿、爱绿护绿等多种方式,履行公民植树义务。“创森”以来,全市共建设县级以上各类主题林和义务植树基地126个,约5700余亩,植树近50万株。

通过生态文化的宣传推广,达州市营造了良好的森林城市共建共享氛围,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全市上下形成了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的新风尚。市民对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知晓率、支持率、满意度均在95%以上。

举全市之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

达州市森林城市建设进入快车道,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各部门的真抓实干,得益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

大寨子公园栾

大竹县香椿基地—香椿丰收 唐兵摄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达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创森”之初,就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办公室主任的“创森”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创森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2019年,市委、市政府又将“创森”工作纳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统、国家卫生城市筹安排部署,全市上下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县(市、区)联动、多城同创、全域“创森”的工作格局。为全面提高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整体水平,达州市科学编制了《达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7年)》,确立了“一心五极多点、一屏四带多廊”的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布局。先后建立了领导小组会议制度、考核验收制度、任务执行落实管理办法、督查督导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保障了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自“创森”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63.53亿元,森林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达州市副市长王全兴说,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不仅是一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崇高荣誉,而且是综合体现一个城市科学与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中,我们积累了几点经验和体会:一是建立党政主导、齐抓共建的推进机制。二是筑牢资金、用地“双保障”。三是动员全民参与,高标准高质量构建森林生态、林业产业、生态文化、森林支撑四大体系。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林城相依、林水相融、林路一体、人依林居的森林生态格局。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达州市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高质量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高质量建设全省林业经济强市”一条主线,发挥林业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突出“生态修复、生态安全、绿色产业、支撑保障”四个重点,持续抓好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国土绿化、现代林业园区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等工作,扎实推动达州林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川东北绿色发展新高地,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森林城市群建设,为国土绿化事业作出达州贡献。

一个山绿、水净、林活、民富的秀美达州,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绿水清清铜钵河 柏在田摄

猜你喜欢

创森达州达州市
达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艺初探
怀化创森 落地见效
吉尼斯世界纪录
安阳县“创森”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川东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以达州市为例
达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状调查
“创森”正当时,扬帆正起航
确山县政协助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达州行十三首(录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