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类中职开设“X+1”模式养老护理课程的探索
2020-09-16王成文
王成文
上海市医药学校 (上海 200135)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大背景下,养老服务事业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并且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1]。目前国内从事养老事业工作人员学历层次、年龄结构、专业背景等参差不齐,如何才能解决类似问题,这是职业教育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对于目前中职教育来说,中职生在毕业后受学历层次制约,就业范围及待遇不尽人意,如何发挥医药类专业优势、培养综合性技能型人才,帮学生拓宽就业路径,这也是职业教育需要思考的内容[2]。再者,养老问题属于大健康领域的分支,医药类专业更是大健康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院校学生掌握养老技能,毕业后成为养老事业工作者的可能性及可行性更大。综上,本课题组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以医药类专业即“X”和学生职业发展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结合的方法,对开设养老护理课程即“+1”进行研究与实践,意图将养老护理课程普及入医药类中职教学计划中,从而对学生职业拓展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研究法
笔者通过书籍、文件资料、学术期刊和相关互联网站等查询,深入了解国内外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方式。
1.2 问卷调查法
本课题组在上海各个区居家养老单位进行“从业人员现状及课程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调查,在学校抽样选取学生进行“养老护理课程需求情况调查”,并在课题实施后,在参加养老护理学习班的学生中进行“终末评价调研”。针对调研结果,笔者主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资料分析方法。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定量分析法对所涉及内容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在数据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定性分析,从而分析出调研数据背后深层次的含义。
1.3 综合实践研究法
本教研组结合本校教育教学管理及评价标准,结合现状,进行综合实践,并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从整体上进行综合研究。
2 调研及结果
2.1 从业人员现状及课程培训需求调查情况
2.1.1 基本情况
在上海市养老行业内,笔者对从事养老服务的相关人员进行调研及访谈,收集了丰富的一线资料。本次调研范围覆盖上海市14个区,共34所养老院,下发问卷134份,回收134份,回收率100%,回收问卷全部为有效问卷。
2.1.2 问卷结构
问卷结构包括:从业人员现状和养老护理课程需求。第一部分,主要针对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技能级别、所学专业情况进行了解;第二部分,主要了解从业人员对课程培训的需求、培训时间、培训内容的安排等情况。
2.1.3 调研结果
2.1.3.1 从业人员现状
从统计中发现,从事养老服务的从业人员中,40岁以下的青壮年占14.9%,其中小于30岁的人员占比最少,仅为3%;40-50岁所占比例最高为43.3%;50-60岁人员占27.6%;大于60岁的服务人员比例为14.2%(表1)。显而易见,目前从事养老行业的从业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3]。
表1 从业人员年龄结构
数据显示,在被调研者中,初中以下的从业人员所占比例为67.9%;高中、中专总人数为30人,占22.4%;大专占6.7%;本科以上仅为3%(表2)。可见养老产业从业人员学历低,专业化水平低。
从统计中发现,从业人员的技能级别,相对比较低。初级占66.4%,中级占7.5%,高级仅有0.7%,余下25.4%的人员没有级别,很大程度上,他们为临时工,未定级别(表3)。
表2 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
表3 从业人员技能级别
统计显示,从业人员的专业背景具备医疗及护理背景的人员总比例仅为12.7%,大多数人员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由此可见,医药类背景的人员充实进入养老服务队伍有极大空间(表4)。
表4 从业人员专业背景
2.1.3.2 课程培训需求
针对问题“有医药类中职生普及养老护理课程(学校买单),您愿意支持您的孩子参加吗?”有73%的从业人员表现非常意愿,27%的人表示愿意,表示不愿意的人数为零。由此可以推断,养老从业者对开设医药类中职生普及养老护理课程持支持态度。
在课程科目设置上,护理学基本知识、养老照护知识与技能[4]、养老政策与法规、急救技能、养老机构运营与管理、职业道德修养等科目被选择,其综合排序靠前;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清洁卫生、饮食照料、照料睡眠、生活居家常识、排泄照料、感染与消毒、冷热应用、安全保护、药物的应用等技能,被选为必要的内容。
2.2 养老护理课程学生需求情况调查
2.2.1 基本情况
笔者在上海市医药学校医药类中职在校生中进行抽样,每个班级随机抽取3名学生,下发调研问卷。本次调研范围覆盖学校7个医药类专业(生物技术制药、药剂、药品食品检验、中药、制药技术、制药设备维修、医疗器械维修与营销),30个班级,下发问卷共95份,回收有效试卷92份,其中一年级45份,二年级47份。
2.2.2 问卷结构
问卷结构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对养老护理专业的了解程度;养老护理课程重要性调查;参加养老护理学习班的意愿;课程及内容需求。
2.2.3 调研结果
在养老护理专业的了解程度方面。17%的学生非常了解养老护理;51%的学生了解;32%的学生不了解。由此可见,对养老护理的宣传力度虽然有效果,但还不够。
在课程重要性方面。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认为课程重要及非常重要的,共占60%;认为一般重要的占27%;认为不重要的占13%。
参加养老护理班的意愿。被调研的学生中,仅有5%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参加,非常愿意参加的学生占75%。由此可见,在免费开设课程的前提下,大多数学生愿意参加养老护理课程学习。
课程及内容需求方面。在课程科目设置上,养老照护知识与技能、急救技能、职业道德修养、营养学等科目被选择,其综合排序靠前;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观察老人身体健康、清洁卫生、饮食照料、照料睡眠、生活居室常识、排泄照料、感染与消毒、冷热应用、安全保护、药物的应用等技能,被不同程度地选择。
3 医药类中职生开设养老护理课程的实践
3.1 在学生中进行宣传、组建班级
课题组制定了详细的方案,通过广播、班主任宣讲、下发通知等手段,在学校2016级学生、家长中进行宣传,并通过报名、班主任推荐、统一面试的方式进行选拔,最终开办了由25人组成的“X+1”模式养老护理学习班。
3.2 教学计划的确定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本着职业性、实践性、科学性、先进性的特点,结合我国目前养老产业需求,结合当前大环境背景,结合医药类学生现有的医药专业背景及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5],结合调研结果,与行业专家共同研讨论证优化设计教学计划;学习周期为1个学期,每周4学时,共50学时,包括5门课程(表5)。
表5 养老护理班教学计划
课程说明:
(1)养老概论:主要介绍全社会老龄化情况、养老事业的现状、中外养老护理现状;对老年的理解;养老护理工作的理解、工作内容与工作环境的理解。
(2)政策与法规:国内外有关养老事业的政策、制度、法规,养老服务的有关制度等。
(3)养老护理技术:养老服务从业者的基础素质、生活照料技术(环境、仪容整理、身体移动、饮食照护与支持、清洁照护与支持、排泄照护与支持、睡眠照护与支持、临终照护等)。
(4)养老机构运营与管理:养老机构的运营流程介绍、职业安全流程、安全管理和危机管理、营销管理等。
(5)养老院实践课程:到养老机构参观、见习、实践。
3.3 教学计划实施
3.3.1 校内教学
严格按照每周4学时进行课程安排,要求教师进行规范化管理,教师要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书写教学案例、记录教学情况,学生要严格出勤,按时完成实训报告、实践总结、学习心得等[6]。
3.3.2 校企合作教学
本校切实与洋泾社区长者照护之家探索合作教学模式,每周安排一次养老机构实践教学,内容为1学时的理实一体内容,1学时的实践活动;将学生与老人进行“手牵手”结伴,每一名学生“认领”一名老年人为“精神导师”;每次安排一个主题活动,例如“我和精神导师一起绘画”,要求学生和老年人共同参与完成。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提升,与老人慢慢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培养了学生“爱老敬老”的素养[7],也提高了他们养老护理工作的专业能力。
本教研组探索与日本相关机构合作教育的途径,开展暑期赴日本福祉类大学短期研修项目,每年暑假派送约10名左右的学生走出国门,到日本进行老年服务类课程的学习交流。开阔学生视野,吸取日本的先进经验、引进日本优质教学资源。将先进理念和技术应用到今后养老服务教育中,从而服务于国内的养老事业。
3.4 终结评价调研
2018秋季学期课程结束后,针对参加养老护理班的25名学生,笔者通过调研问卷及填写教学评价表等形式,对整体活动进行终结性评价反馈。从而为项目的整改、持续发展提供素材。
调研数据显示,72%的参与者喜欢养老护理课程;96%的学生认为每周一次该课程比较合理;80%的学生赞同将此课程加入常规教学计划中;60%学生支持在二年级时候开设该课程;68%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内容实用;100%的学生喜欢到养老机构开展实践活动。
4 结论
从调研分析可知,上海市从事养老工作的人员年龄、学历、专业等结构不合理;医药类专业中职学生具有医药背景,学历层次较高、年轻,相对目前养老从业者而言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在养老服务领域就业及获取职业发展都有一定的空间。学习养老护理课程,掌握一技之长,可拓展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拓宽其就业渠道。医药类职业院校,本身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师资选拔、设施设备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谓投入小、产出大。联合养老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不但丰富及活跃了养老机构的日常活动,慰藉老人的心灵,更能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可以做到校企合作“双赢”。综上所述,在医药类中职专业开展养老护理课程,即“X+1”模式非常必要,并且切实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