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联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与实践

2020-09-16张艳华袁妮

药学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公共事业医药企业应用型

张艳华,袁妮,2*

1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2大连医科大学(大连 116085)

1 校企合作联盟的内涵及其必要性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根本,企业实力的提升也有赖于专业人才水平的提高[1]。那么,建立高校与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共建平台,促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则成为当务之急。而校企合作又是高等院校发展的内在要求,然而经过多年实践发现,我国目前多数高等院校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许多仍然只是停留在将企业作为学生实习场所的层面,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一些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企业还谈不上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这些现状的存在不仅导致实现真正“校企合作”的瓶颈问题,而且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因此,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创建校企合作联盟来实现校企的深度融合。所谓校企合作联盟,是指需要获得共同组织利益的高校与企业,为实现教学、研究、机构发展目的,在一定的制度约束下自发形成的非正式合作组织。作为高校与企业产学合作的重要载体,其本质是高校和企业在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约束下建立的契约式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很多民办高校基于校企合作联盟的背景对企业用人的需求和学生的成长过程进行分解,从而形成以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的分阶段培养的综合人才培养体系。

校企联盟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是以提高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改革和实现校企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通过校企联盟人才培养模式优化项目的建设,确立个性化发展目标,合理定位,形成各自的专业特色,从而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实现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关注学生发展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出发点。在学生方面,依据校企联盟的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和参与实习基地提供的真实项目,引导在校大学生开展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统一[3]。在教师方面,旨在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热爱本科教学、锐意改革、专业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在企业方面,企业可以不断地接收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来满足自身的需求。这既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又是注重学生和教师发展的体现,同时也实现了校企合作共赢。因此,在校企联盟背景下,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进一步优化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丰富了专业建设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提升了就业率以及为医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2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联盟的运营模式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依托于学院医学教育雄厚的资源与办学经验,立足以服务医药卫生行业、适应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企事业管理人才培养。2015年辽宁省专业综合评价中该专业位列新建本科高校第一,2016年获批辽宁省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学院地处辽宁省重要的港口、贸易、工业、旅游城市大连。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围绕高新园区独特的地理优势,在学院校企合作联盟委员会的框架下,由葛兰素史克中国有限公司牵头,与全球十大医药外企辉瑞制药(中国)有限公司、强生(中国)有限公司、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默沙东(中国)有限公司、阿斯利康药业(中国)有限公司、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赛诺菲(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国内中大药业君兴时代等企业无缝对接,共同打造了“校企合作联盟”,建立了“双主体”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4],形成了校企合作的利益共同体,真正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三方共赢。“校企合作联盟”共同制定联盟章程,按照“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明确双方合作的详细内容。

2.1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联盟机构的建立

为了使得校企合作联盟有效地发挥作用,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在其下面特设了五大专业部门:校企联盟办公室、专业建设委员会、人力资源部、技术培训部、市场开发部。如图1所示,理事长由葛兰素史克中国有限公司东北大区的营销总监担任,常务副理事长由中山学院副院长兼任,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和管理办法[5],有效地协调各部门使得校企合作联盟稳定发展。

2.2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联盟运营模式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成立了以专业教师、医药企业管理人员、医药企业销售和技术培训人员以及本专业外企工作的优秀毕业生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由专业建设委员会牵头针对本专业共同制定专业职业胜任力的培养和提升方案,校企双方共同打造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实施共抓共管机制;研讨学生毕业实习的规范标准和管理办法,制定一系列的顶岗实习的管理手册、综合评分标准和管理制度[6];明确专业毕业论文的指导办法和实施方案以及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和具体的措施;形成一套以学生知识、能力、素养为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任何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均离不开专业教师,但是地方高校的教师专业背景比较薄弱,所以专业建设委员会也制定了校企双方专业人员的互聘机制,鼓励专业教师利用闲暇的时间进入医药企业进行锻炼,提升专业实践能力;而学院引进企业专业人士进入课堂,使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和企业的用人需求无缝对接,进而实现校企双方零距离接轨。

图1 校企合作联盟专业部门示意图

3 校企合作联盟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依托学院办学定位以及专业定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利用转型改革机会通过校企合作联盟多举措加强联合学生培养,根据行业优势来制定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完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力求突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训,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良好的思维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业就业能力,从事公共事业管理、药政管理、医药企业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企事业管理人才,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发展需要对接[7]。

3.1 确定清晰的培养目标

为了让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更好地满足医药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学院于2018年10月专门召开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研讨会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含专业副教授以上教师5人、医药企业经理5人、毕业生代表、在校生代表若干)和校企合作联盟办公室共同组织,经过多轮的探讨最终修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及人文素养,既了解医学、药学基本知识,又熟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并系统掌握现代药事管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营销服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毕业后能够从事公共事业管理、药政管理、医药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企事业服务与管理人才。进一步突出医药管理与营销特色,围绕社会需求,从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设定培养要求,为夯实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业发展潜能奠定扎实的基础。

3.2 优化实用的课程体系

按照校企合作联盟所提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本着“立足职业,突出能力,强化实践,提升素质”的原则,汲取近年来高等教育最新改革成果和当前商科教育最新理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企事业管理人才。优化课程体系做好“加减法”(增加企业新技术、知识需求纳入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强调现场的“亲历性”、公共课程设置体现“立体性”、职业教育课程突出“定向性”、创新创业课程强调“融入性”的基本要求,建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具体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调整总学时。调整的目的是给学生创新创业、网络资源课程学习提供更多空间及资源。第二,整合和优化专业主干课。按照医药企业提出的专业核心能力,对专业主干课进行了梳理,精简课程内容,把医药企业战略管理和医药企业管理两门课程进行整合。第三,增加更多实训课程。为了深入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企业管理综合实训、策略销售沙盘实训、模拟法庭等课程,从而使得专业实训落到实处。第四,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校企合作联盟的不断探索中,本专业构建了“3+6+1”一体化实践体系。其中“3”代表在校三年,完成校内课程实践和校外兼职实践(与销售相关的岗位);“6”代表三年中的六个假期,锻炼学生办公软件应用能力、PPT设计和沟通演讲能力、医药产品学术推广能力和服务能力,通过专业细致的设计形成假期实践教学体系;“1”代表专业1年实习,依据校企合作联盟平台,医药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借此,学生可以把校内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同时再利用最后毕业设计完成实习收尾工作以及营销策划能力的锻炼。通过“3+6+1”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创新和实践能力提升,同时也带动更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3 创新有效的教学模式

3.3.1 基于岗位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专业教师通过对企业需求大量的市场调查后,再对本专业的学生进行“工作过程分析”和“学习过程分析”,进而形成工作任务分析归纳——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教学过程方案设计[8]。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岗位工作活动为主线,以培养岗位胜任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打破了传统主要进行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实施方式,形成新的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实施方式[9]。本专业以《医药市场营销学》《营销策划》《医药市场调查与预测》3门课作为示范课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反馈较好。

3.3.2 激活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师授课均采用任务驱动、问题导向、案例剖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决策对抗、分组研讨、“今天我当老师”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创造意识、创新思维,在与相应课程改革结合后可锻炼并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文字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

3.3.3 健全课程学业水平评价机制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院建立了学生学习效果的分析机制。能够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是学院鉴别学生学业成绩、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那么,具体的评价机制和方式主要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10]。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联盟的背景下,经过几年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实践,使得教师和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大大提升,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机制也逐渐完善,可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希望通过本专业的实践引领带动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改革。

猜你喜欢

公共事业医药企业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医药企业政工管理工作分析
新时代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水平的路径选择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医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转型的方法初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医药企业营销策略优化研究——以正大天晴为例
促进社会资本进入南昌社会公共事业领域的研究
医药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