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0-09-16邱子兴
■邱子兴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理解并能够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2.举出生活实例,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
3.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思想,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
【教学重难点】
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师: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的知识,请同学们根据下面两幅图,说一说赤道和两极的气温与降水情况。
(屏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与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生:赤道地区气温高,降水多;两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师:回答得很好。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世界气候的这种差异性呢?影响气候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生:我认为地球的形状影响着不同地区的气候,因为地球呈球形,太阳照射的远近不同,从而导致南北两极与赤道附近存在极大温差。
师:似乎有点道理。同学们同意这一猜想吗?谁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我认为地球的运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昼夜交替是由地球的自转产生的,会让我们每天都感受到温度的变化。
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师板书课题: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二、探究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师:每天24 个小时,大家感受到的气温变化是怎样的?
生:早晨冷,中午热,等到了晚上的时候又变冷了。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大家想一想,在不同时间段里,太阳照射我们身体所形成的影子的长短与气温高低是否有关系?
(教师组织学生用手电筒演示太阳照射的情况。手电筒直射到黑板上的时候,照射面积最小,亮度最大,从而推理出太阳照射的区域越小,温度越高。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影子越长的时候,气温越低;影子越短的时候,气温越高。)
师:如果地球不是球体,而是平面的,那么太阳照射的角度会有不同吗?是否还会造成各地气温的差异?请大家讨论一下。
(教师留出充足时间,让学生在讨论中总结出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生:不会。
师:全球各地气温会有差异吗?
生:太阳照射的角度都相同了,气温不会有差异的。
师:由此可以得出,地球的形状之所以对气候产生影响,是因为地球的表面是曲面。
三、探究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师:我们曾经学过,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但是四季更替、昼夜长短、正午时候影子的长短等,都与地球公转有关系。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屏显地球公转动态图,学生聚精会神地进行观察和思考。)
师:地球公转的方向是什么?
生:自西向东。
师:地球公转的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生:逆时针。
师:地球公转的周期呢?
生:1年。
生:约365天。
师:很准确,“约”字用得好。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哪些?
生:四季更替。
师:还有吗?
生:还有昼夜长短和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
师:是的,“两分两至”的过程也是太阳高度变化的过程,因而会产生昼夜长短、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下面,我们就列表对照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情况,请大家快速填表。
(屏显地球自转与公转情况对比表,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出示正确答案,学生对照。)
概念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自转 公转
师:从填表情况来看,同学们掌握得很好。请大家进一步思考,地球公转轨道是什么形状?
(屏显地球公转动态图,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生:圆形。
师:实际上是椭圆形。那么,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的倾斜角度是多少?
生:书上说是66.5度。
师:完全正确,你预习得很好。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79—80 页的正文部分和第80 页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分析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教师对太阳直射点做简单说明,学生分小组讨论。)
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两分两至”时,太阳的直射点到底在哪条纬线上,以及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有什么相应变化,然后填写下表。
(屏显“两分两至”情况变化表。)
春分:月 日夏至:月 日秋分:月 日冬至:月 日太阳直射在 线太阳直射在 线太阳直射在 线太阳直射在 线北半球昼 夜北半球昼 夜北半球昼 夜北半球昼 夜
(学生齐答。)
师:大家回答得很准确。四季更替、昼夜长短、正午太阳的高度以及影子长短的变化,都是地球公转造成的现象。同学们再观察一下,北半球夏至日,北极圈、南极圈内各有什么现象?
生: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
师:很好!那么,北半球冬至日,北极圈、南极圈内各有什么现象?
生:北极圈内极夜,南极圈内极昼。
师:极昼、极夜现象也是公转造成的,但这两种现象只在极圈到极点的范围内存在。
师: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除了赤道地区外,其他地区都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各地区接受太阳照射的强度不同,获得的热量也不同。因此,地理学家在地球上划分了不同的温度带。
(屏显地球五带图。)
师:地球上有哪几个温度带?
生: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师:在这五带中,哪个温度带的四季更替比较明显?
生:北温带、南温带。
师:热带和寒带有没有季节更替?
生:没有。热带全年都是夏季,南北寒带全年都是冬季。
师:回答得非常好。大家还要记住,五个温度带是以回归线与极圈为分界线的。
四、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上,大家都学到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运动造成了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不同,从而导致了各地气候的有规律变化。
师:很好!大家以后还要注意学习读图、用图与绘图,学会使用图表来表示文本信息。另外,仔细观察,联系生活,也是学好地理的法宝。
【教学反思】
一、聚焦“知识链接”,引领学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本节课的课堂导入环节,笔者首先引领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然后引导学生从已知经验探索新知,做到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可以降低学生对新知的陌生感,促进旧知向新知过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当然,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引导学生注意知识间的纵向与横向联系,以对地理现象与地理规律进行全面的把握。
二、引入“生活地理”,拉近地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素养,还要重视地理的实用价值。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昼夜长短、四季更替以及正午时候影子的长短变化等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成因。学生通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发现了地理学习的意义。
三、关注“学习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
在地理课堂中,学生不仅要获得地理知识,还要掌握地理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地理图表、材料,培养阅读技能,总结地理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表、材料,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自由讨论、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感知到地理学习的乐趣与价值。
四、依托结构化思维,构建地理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结构化思维着眼于知识间的逻辑关联。在结构化思维的指导下,我们通过图表和思维导图等形式,自上而下、层次清晰、结构简明地把地理要素呈现出来,使学生便于理解与掌握。本节课中,笔者将“自转与公转”“五带的划分”等知识点都用图表展示,学生便很好理解。特别是笔者在黑板上手绘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对启发学生进行问题分析起到了显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