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中心校在乡村美育中的角色定位
2020-09-16王歆
王歆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金凤乡中心小学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到2022年,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课程全面开齐开足。目前,我国占比较大的乡村美育工作严重制约了目标的实现。为了实现美育工作的整体推进,需要发挥乡镇中心校的优势作用,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从城镇的角度解释,“乡镇”是指地处广袤深远农村腹地的镇,即乡村里的镇[1]。乡镇即与普通乡村有所区别,同周边乡村保持密切的联系,可以看作是乡的中心[2]。乡镇设有初中、中心小学、村级小学和教学点,初中和中心小学合称为中心校,在地理位置、政策支持、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学生素养和家长素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是对外的“窗口”学校。村级小学简称村小,是中心小学所属的小学,包括“完全小学”和“不完全小学”两种。“不完全小学”的学生在本校读完后,需要转入“完全小学”或中心小学继续完成小学学业。教学点位置偏僻,规模小,学生人数甚至不到10人。一般来说,在一个相对较小的教学点上仅仅只有一位教师,他不但需要全科教学,还要混龄教学。因此,在普及乡村美育的战略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乡镇中心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中心校要强化乡村美术教育“示范者”的角色
在乡村,美术学科是长期被边缘化的学科。随着近几年的教育改革,美术才逐步进入课堂。“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发挥中心校在美育上的示范作用,还需加把“火候”。
(一)狠抓美术教师队伍建设。
经济落后、师资不足、设施不全、观念淡薄,形成了乡村美术教育的恶性循环,鲜有艺术教师来到乡村。乘着2019年国家中小学教学督导评估的东风,全国中小学达到了学科教师结构合理的标准,中心校基本配备了1——2名美术专业教师,其余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中心校要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在保证仅有的美术专业教师专任专教的前提下,带动兼任教师的业务发展,形成美术教研共同体,提高本校美术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二)规范美术教学常规管理。
众所周知,教学常规是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有序开展的根本保证。如果教学常规管理松懈,放任其自由发展,那么,教学质量将成为空谈和笑话。一些学校往往忽视美术教师的常规管理,特别是忽视兼任美术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检查等工作,导致美术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监控。从走访的乡村学校来看,因为大多教师是兼任,部分美术课以临摹简笔画为主,学生的作品单纯追求“像”;部分美术课演变成自习课;部分美术课被语文、数学教师占用。如此随意地美术课与美育的目的相差甚远。乡镇学校要把美术学科放在与文化课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把美术常规工作纳入学校常规工作的检查和评比中。
(三)做出显而易见的成绩。
教学常规和教师队伍建设是乡镇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成绩则是对外宣传的窗口。中心校要积极组织美术活动和参加校外的美术活动,如美术教师教学比武、学生美术比赛、师生画展等。一方面,学生除了在常规课堂中感受美术的熏陶,还需要在丰富的活动中发掘潜能和天性,体验美术的乐趣,竞赛活动便是学生在学习美术路上的动力源泉;另一方面,在朴实无华的乡村教育人和老百姓眼里,要看到显而易见的成绩,才能切实感悟到开展美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中心校要做好乡村美术教育“疏通者”的角色
“美术无用论”的观念在乡村百姓心目中根深蒂固,尽管国家层面多次下文、宣导政策,但不如身边的乡镇中心校以身试法,特别是乡镇中心学校直属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是组织和管理乡镇义务教育的农村学校和管理机构,更要做好村级学校和教学点的疏通工作。
(一)观念的疏通。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人的观念决定人的行为,若不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则很难推进美术教育。中、老年教师由于自身教育背景和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以及教学设备的限制,逐步忽视了美术教育的意义。中心校要让村级学校和教学点教师要明确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深刻认识到美育在立德树人、核心价值观养成、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的突出作用,要在教学实践中贯彻美术与育人间的关系,让学生发展,让家长信服。
(二)资源的流通。
在有限的资源下,中心校要有意识地向村级小学和教学点倾斜,达到乡镇内的教育均衡。在师资方面,要加大村级学校美术教师补充力度,提高教学点兼任美术教师的培养的实效性,必要时可以建立乡镇学校与基础薄弱学校美术教师的帮扶机制;在教学设施方面,要让村级学校逐渐配齐美术课程教学需求的场地设施,教学点也要以保基本、兜底线为原则,满足基本需求;在政策方面,要鼓励师生积极参加美术活动,要公正、公平对待艺术教师的教育成效,在评优评先和职称评定方面与文化教师享有同等的权利。
三、中心校要充当城乡美术教育“联结者”的角色
乡镇中心校处于“村——乡镇——城市”资源流动的中间环节,对偏远乡村的学生具有巨大吸引力[3],又便于与外部优质资源的对接,乡镇中心校理应成为城乡美术资源的“联结者”。
(一)向上完成乡村学生向城市学校的转移。
乡镇中心校汇集了本乡镇范围内大部分的优质生源,在家庭经济情况容许的情况下,一部分父母会选择转入城里更好的学校。美术学科是城市学校的必修课程,为了实现与城市学校的无缝对接,乡镇中心校务必要开足开齐美术课程。另外,美术课程的开设对于乡镇初中学校尤为重要。在美术课上可以发现美术苗子,及时为学生的特长发展做好规划,为乡村娃拓宽考入理想大学的路径。
(二)向下传达前沿的教研教改等信息。
乡镇中心校规模大、受众面广、学科带头人相对比较集中,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高水准的业务研讨和培训的机会也较多。因此,乡镇学校要为村级学校和教学点及时传达文件精神、传播教研信息、提供课改经验,让各级、各类美术老师都能接触到前沿的美术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四、中心校要承担乡村美术教育“建设者”的角色
如果说“示范者”“疏通者”“联结者”是规定动作的话,那么“建设者”就是自选动作。中心校在确保规定动作不打折的情况下,结合社会资源和本土资源打造美术特色教育。
(一)申请社会公益资源。
乡村美育的发展引起了有关组织和人士的高度关注,高校、社会公益组织等采用培训乡村美术教师、义务支教、共享美术课程、捐赠物资等形式,提供长期或短期、线上或线下的多维立体帮扶,带动乡村美术教育的发展。如美术教育的最高学府——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美术教育学系联合北京隋建国艺术基金会筹办“艺启梦想·走进乡村”公益支教项目,利用寒暑假等节假日开展乡村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爱德基金会等共同整合“希望乡村教师计划”和“乡村美术教师培育计划”公益项目,发动支教志愿者、青年艺术家等师资资源为乡村美育助力;“一公斤美术盒子”有一套完整的美术教学工具包,它可以让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轻松地为孩子们上一堂美术课。中心校要善于搜索相关信息,积极申请公益项目,配合公益组织做好相关工作,获取优质资源,补齐短板。
(二)开发本土资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的主导思想。近年来,学者、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学校越来越重视地方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地方资源,将地方美术资源得以在美术课堂中充分体现,将会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乡村美术资源丰富,地域特色鲜明,中心校要鼓励美术老师开发美术课程,形成“一校一品”的美术教育。一名来自湖南湘西腊尔山希望小学的美术教师龙俊甲,因地制宜地进行本土美术研究,多次向民间艺术家和周边老人学习,让田野美术走进了课堂,形成鲜明特色,引起美术教育界的轰动。
加强乡村美育的呼声由来已久,但是,乡镇中心校、村级学校和教学点有着各自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远水解不了近渴,相对拥有优势的乡镇中心校要发挥已有的能量,扮演好每一种角色,撬动本乡镇美育的发展,实现乡村美育的全覆盖,让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艺术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