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剧场
——戏曲传播的新路径

2020-09-16王傲

河北画报 2020年16期
关键词:剧场手段影视

王傲

中国艺术研究院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剧场观演到网络观演。戏曲艺术经历了从演出到传播的全方位革新。同时,随着拥有大批青少年用户的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成为各类艺术传播的重要载体,戏曲艺术如何借助时代的东风,给人以娱乐,予人以振奋,并在新媒体时代“云”出一片新天地,甚至“突破”剧场的限制,还需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一、借鉴与创新:影剧院的“云”传播

新媒体一直是各类艺术的重要传播载体之一,其中线上传播对于影视等非剧场艺术好似十分“般配”,而对于剧场艺术(这里指戏曲)来说,似乎成为一块短板。若只作为单纯的传播(这里指宣传)手段,戏曲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但若作为一种演出载体,更依赖现场感的剧场艺术(包括戏曲在内的舞台艺术)应何去何从,逐渐成为业界探讨的热门话题。就文旅业来说,自贺岁电影《囧妈》首次开创春节档“网络院线”以来 ,电影这一艺术品种是否只应在院线上映成为热讨话题。而剧院较之电影院,因其对现场感要求较高,将戏剧改为线上演出在当今无疑是个挑战。同时,随着院线片转向线上播映逐渐呈上升趋势,两者的界限被进一步打破。就戏剧来说,一门剧场艺术的“网播”形式与影视有很大不同。其线上播映大多采取“直播”及“转播”的方式呈现在网络或电视媒体上,而观众早已坐在剧场里。电影则是“录播”,是将拍摄好的胶片置放于放映室内,影院观众看到的已是剪辑好的作品,观众并没有参与影片的拍摄。观众与影片拍摄人员的互动几乎为0,而且电影一经上映,很难在观众那里汲取“交流”经验,回炉重造。最好的结果只是为下一部全新的影片提供经验教训。而戏剧则具有剧场内实时表演的特性,这不仅为演员与观众在现场的互动提供了可能,形成一种“无声”的默契,更为下一次“相同”的演出提供小修小改,形成“不同”的观剧体验,不断提高剧团艺术水平。

此外,就戏曲线上传播的现状而言,抖音、爱奇艺等短视频平台极少有收费的戏曲视频。剧团或演员在电视、网络上很少包装自己,宣传部门在微信等平台推送的内容很不“精致”,很难贴近当下年轻观众的审美需要。如很多剧院的推文,从封面内容上看就较为老套,基本是“大字报”,很难吸引年轻观众眼球。而现在的很多网络营销号,它们的点击量和阅读量非常之高,很多是在封面上下足了功夫,以致被网民们戏称为“标题党”,也就是通过博人眼球来增加点击量。虽然这种营销手段在道德上有待商榷,但却有折中学习的需要。因为一定程度的“营销”是戏曲走向观众年轻化、普及化的“常规”手段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戏曲界也开始逐步重视网络传播等“云”手段,一些剧团推出的学戏、观戏等线上直播和视频得到了戏迷们的肯定和喜爱。这说明属于传统艺术的戏曲,在新媒体时代也能与现代科技及现代观众碰撞出“爱情”的火花。由此,创新戏曲的传承与传播手段,以及开发“云”端戏曲这一“新”途径可谓“亟不可待”。

二、现实与真实:戏曲创作的时代“真实”

戏剧历来与时代发展结合紧密。早在20世纪初期,面对全民族的命运走向,以及全国抗战的严峻形式,抗战戏剧应运而生。抗战时期,田汉先生曾给抗敌宣传队以“演员四亿人,战线一万里,全球作观众,看我大史戏”①四句诗为寄语。因此,作为文艺工作者,精神坚守和人文关怀始终是艺术追求的永恒价值。而从抗战戏剧到抗疫戏剧,伟大的文学往往产生于它所“适宜”的时代。进入新时期,戏剧的发展迎来了春天。但其中既有挑战,也有机遇。说是挑战,因为新生活带来的新题材对于戏曲表演艺术来说需要全方位的更新,一些传统戏的身段动作很难满足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的行为体态。同时,又因一部经典作品一定包含着人类悬而未决的哲学问题。所以,如何抓住现实生活中的新主题、新思想、新人物,体现出戏剧的人文关怀和艺术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说是机遇,拥有大量青少年用户的新兴网络平台多以短视频为主,它虽可作为一种宣传手段出现,但往往因时长过短等缘故很难推送有价值的文艺作品。因此,制作一个既能浓缩全本剧目精华,又能吸引青少年观众的短视频,这对于戏剧创作者而言,会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和传播手段。也就是说,戏剧的创作和传播,如果不能表现出比影视更高层次的“真实”,不能将其精华和“悬念”留给如预告片般的短视频,是很难在新媒体时代赢得与影视相媲美的接受地位。

戏曲艺术既具有假定性,也具有真实性,两者既对立,又统一,这与影视艺术有显著不同。因为影视(这里指现实题材)的拍摄手法往往采用实景,演员也是生活化装扮,与人们日常生活差距不大,观众基本不需要“培养”,更容易表现现实中的“真实”。但戏曲是一种节奏化、程式化的艺术形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拉开了距离。因此,如何使戏曲新作(这里指现代戏)成为传世经典,将真实发生的事件“真实”地反映在舞台上,避免概念化搬演现实中感人涕下的真实事件,戏剧创作者更应从“常规”的题材出发,深度发掘“非常规”的思想内涵。值得注意的是,戏剧作为剧场艺术,它与影视的接受方式有所区别。空间是剧场艺术的鲜明特征之一,只有当演员进入剧场后,实体空间才会转化为剧情空间,进而成为两者交流的心理空间。因此,戏剧创作者在编创新作时,要尽量避免用影视等“直白”的“拍摄”手法创作戏剧,而是要真切地把握戏曲的艺术规律,才有可能产生时代佳作。也就是说,纪录片、时代报告剧可以在“真实”的场景下还原时代真实,而戏曲如何在假定性的真实下表现出更高层次的“真实”,从而将人文关怀和艺术精神传达给观众?这就要求剧作者尽可能少一些集体赞歌,多一些审慎反思,既要注重戏曲的美学特征,又要辩证地看待新媒体等线上传播手段,才能为新时代的戏剧发展添砖加瓦。

三、剧场应何去何从:戏曲传播的发展走向

新媒体时代,戏曲新作不应只考虑创作,传播也十分重要。作为一门剧场艺术,戏曲传播似乎在当下“捉襟见肘”,很难与影视,甚至话剧“一较高下”。而现今戏曲界谈到“现代化”问题,大多只从戏曲本体及创作上着手,对于运用新媒介进行传播的探讨相对较少。现实情况表明,剧场艺术虽然以其“剧场”的特质而与其它艺术形式有很大不同,但戏曲现代化的实现,不仅是创作的问题,也是传播的问题。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戏曲界也想出诸多办法进行商业及艺术推广。但值得注意的是,现今戏曲作品的传播手段虽然在网络时代得到全方位拓展,但线上市场实在难以盈利,以公益性质的传播居多。

若不论戏曲剧目表现“现代精神”的“现代化”,剧场艺术如何面向现代,一是科技,二是观众。而这首先需要适应现代人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从中找到贴合的部分,才能迈入时代发展的快车道。随着电视戏曲、网络戏曲等新媒介的使用,以及5G、AR、VR等高科技时代的到来,“浸没式”体验等新观剧方式冲击着传统剧场。与传统的“录播”和“直播”方式不同,科技带来的变化使观众的眼睛不在受于单个或多个固定镜头的视角限制,而是以第一视角或360度全景的方式无限接近演出和演员,但这种演出方式是否能够称为“剧场演出”,剧场一词是否还需被重新定义,值得深思。此外,抖音、快手等网络短视频平台的出现,在加速戏曲界思考新传播手段的同时,也改变了观众的接受方式。因为传统剧场自戏剧诞生之日起,观众一直是坐在剧场里看戏,虽然千百年来的剧场形制有所变化,但这种变革毕竟还在剧场内部进行,其基本规则没有太大改变。观众在剧场通过“碰头好”、“喝倒彩”等形式直接反馈于演员,这是戏曲特有的交流形式。因此,传统剧场的实时交流不仅能够通过观众的现场反应获取灵感和修正演出,甚至可以即兴创作,使表演锦上添花,最终共同完成艺术创作,而这与虚拟剧场的交流有着本质不同。所以,如果说电影创作是“完成时”,那么戏剧创作则是“进行时”。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虽然戏曲的传播和演出手段到现在还较为老旧,但随着戏曲界对于新媒体传播方式的“被迫”重视,以及逐渐“发觉”年轻人对于新媒介有着较高使用率和接受率的现状。那么,相信新时代的演出市场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简言之,对于中国戏曲的研究,不仅要有历史经验的总结,也要有现实经验的归纳,更要有对未来发展的预测。当今时代,戏曲现状的研究更应得到重视。新的戏曲创作必然要针对新素材、新题材、新媒介、新大众进行全面的探索和实验,将以往戏曲界认为的“非常规”手段变为“常规”手段,才能在“云”时代里“闯”出一片新天地。

猜你喜欢

剧场手段影视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开心剧场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对中国影视独特的爱
论《日出》的剧场性
影视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最不受欢迎的手势语
开心剧场
临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