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类别再划分、特征、治理启示与判定方法
2020-09-16李胜连副教授杨兆廷教授
李胜连 副教授 杨兆廷 教授
(1、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保定 071051;2、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南昌 030013)
产业集群类别再划分、特征与治理启示
(一)沙滩式产业集群特征与治理启示
特征。沙滩式产业集群一般是指在集群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缺少分工与合作,企业间缺乏有效竞争的产业集群。该类型产业集群又分为两种:一是集群内仅存在相互竞争的某一节点企业,如物流园区等,但仍会配套一些外辅机构,如金融机构等;二是集群内存在各个节点企业,且配套外辅机构。该类型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外辅机构间缺乏有效沟通交流,大部分是因为地方政府的政策红利吸引而集聚到一起,处于像沙粒一样的游离状态,往往表现为“聚而不群”的特点,如图1所示。
治理启示。地方政府是该阶段产业集群治理主体。从治理角度看,该阶段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功能、协调功能和行政功能等为其产业集群形成提供肥沃土壤;产业集群内部企业是集群的自然主体,在此阶段,其应强化与拓展商业视野,切忌坐井观天,应该突破游离状态,积极寻求内外部合作,通过交流与学习不断增强自身优势,而这一过程的关键是要积极关注企业家群体精神的塑造。
(二)沙链式产业集群特征与治理启示
特征。沙链式产业集群一般是指在集群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分工与合作程度逐渐加强,并基本处于中间水平,但竞争交易程度依然很低。集群内部组成单元与外辅机构之间也逐渐产生了相互自发联系。该类型产业集群内部结构在纵向网络建设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为了快速获取集群剩余,上下游企业之间逐渐产生了自发的相互接触,并局部性缔造正式契约关系,形成了纵向合作价值网络(如图2红色曲线圈定位置)。沙链式产业集群如图2所示。
治理启示。该阶段的治理主体依然以政府规范治理为主,但以企业为中心的科层治理逐渐浮现出来。地方政府在该阶段主要由行政作用逐渐转变为催化作用,即政府各项制度、安排的战略落地阶段,伴随着定期的考核与评价,从而不断地进行政策、制度等方面的纠正、调整与优化。
(三)链条式产业集群特征与治理启示
特征。随着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联系的逐步加深,上下游企业间进行主动的自我选择,并由于利益链的存在,达成正式契约,最终形成像链条一样,较为稳定的集群单元。在链条式产业集群中,内部企业间分工与合作程度很高,但基本上处于“你干你的,我干我的”状态,相互间都有各自的上下游业务,极少交叉,从而导致竞争交易程度低;集群内部组成单元与外辅机构之间的关系也相对固化。链条式产业集群属于高度专业化发展的集群,动因在于合作分工带来的效率提升,链条式产业集群如图3所示。
图1 沙滩式产业集群
图2 沙链式产业集群
治理启示。地方政府在该阶段逐步将产业发展主动权交给市场,同时由于集群剩余索取权问题的存在,产生了一个新的组织行业协会,其为该阶段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治理主体,其治理的方向为行业内部组织制度、行业规范的构建,并充分发挥声誉、信任等非正式机制的作用;此时,外辅机构的嵌入作用在行业协会出现后,不管是在强度、密度和稳定性等方面都有了大幅提升。因此,该阶段治理的重心应以行业协会为中心,发挥其纽带作用,联系政府、企业与外辅机构,不断提升产学研转化的成功率和质量。
(四)链盟式产业集群特征与治理启示
特征。链条式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集群企业间缺乏沟通无法相互学习,必然产生“创新惰性”,从而使产业集群走向“锁定困境”。此时,一些具有远见的企业家或有影响力的“中心企业”,开始思考与同行业之间进行交流,甚至为了提高产业效率而结成战略联盟。链盟式产业集群中除了链条式集群企业外,在某些利益链节点模块出现了个别的企业战略联盟。该联盟通过正式契约形式统一对产品进行分配,统一与外界机构联系。链盟式产业集群如图4所示。
治理启示。此时行业协会的非正式机制已经无法约束联盟的权益分配,因此该阶段会出现一个新的组织战略联盟委员会(如产业技术联盟等),它是行业协会更加实体化的体现,拥有同业统一定价权,并对企业的原料质量进行相互监督,共同维护同行业的社会声誉等。该阶段治理的主要方向应以引入竞争为主,通过良性竞争,激发集群内企业的创新意识,而其竞争的手段多源于战略联盟委员会根据工艺等对行业不同品类产品的定价。
(五)沙轮式产业集群特征与治理启示
特征。在集群建设初期,政府通过行政推力或政策引力把一批生产加工统一产品属性的竞争企业(或原材料供应企业或分销商,但一般以生产加工企业为主,文章以其为例进行展示)聚集到一起。起初,集群内竞争企业处于游离状态,这一阶段就是所谓的沙滩式产业集群的第一种类型。之后,各自通过自身资源与集群外上下游企业接触,随着集群内各个竞争企业与外部上下游企业间的接触加深,部分企业与之基本建立了正式契约关系。特殊之处在于:部分竞争企业由于资源的买方或卖方市场垄断等原因,选择了相同的上游或下游企业,在行业协会未建立起来时,它们从实质上形成了资源与话语权竞争,属于横向竞争网络。沙轮式产业集群的主要特点在于:分工合作程度极小;竞争交易程度中等,如图5红色曲线部分。沙轮式产业集群如图5所示。
治理启示。从治理的角度看,政府引导作用依然很关键,尤其是引导集群内部企业良性竞争、鼓励其创新产品形式、引进新技术或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等;而此时外辅机构的嵌入作用非常弱,主要是因为集群企业更多地将重心转嫁到资源的争抢过程中去。此阶段有长远意识的企业家应该重视与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的关系建立。由于过多的精力放在资源的获得上,使得大部分集群企业只能生产单一的粗加工制品或半成品,而忽视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很难实现产品宽度、长度和深度的拓展,从而嵌入“集体创新惰性”。此阶段集群企业家战略眼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外部原料供应商与分销商市场在此阶段都处于买方市场,具有很强的话语权,容易引起要素市场和需求市场短暂的混乱现象,因此治理的重心在于政府对这两个市场的规范化,打击投机主义商业行为、强化原料产品质量检测、积极维护产品市场分销秩序等。
图3 链条式产业集群
图4 链盟式产业集群
图5 沙轮式产业集群
(六)齿轮式产业集群特征与治理启示
特征。之所以称之为齿轮式产业集群,是因为在该阶段集群企业间分工合作程度很低,主要是横向激烈竞争存在,像齿轮一样相互咬合。不管是对上游原材料的竞争,还是对下游分销网络的竞争,实际上都是集群内部企业索取剩余价值的体现,是集群企业间势力的较量,非常有利于集群内部“创新空气”的弥漫。此时,为了协调内部企业间的激烈竞争,逐渐形成一个组织行业协会,该组织通过对交易“潜规则”的规范化,从而形成较正式的行业规则来约束内部横向竞争企业间的无序行为。该阶段产业集群如图6所示。
治理启示。该阶段集群治理的主体主要为行业协会与“中心企业”。行业协会需要通过行规体系建立责任权利明确清晰的新秩序,以有效防止内部企业恶性竞争所带来的“柠檬市场”等问题,同时通过协会平台与资源,积极与第三方外辅机构建立密切联系;而“中心企业”治理的重心在于技术、资源等要素的共享。
(七)轮盟式产业集群特征与治理启示
特征。齿轮式产业集群必然带来集聚效应,该集聚效应会逐渐吸引集群外上下游关联企业,并在成本优势、地理优势等作用下,逐步主动融入齿轮式产业集群中来,但也有部分上下游关联企业由于受到地域保护等影响,无法融入集群;同时,由于集群内部横向竞争企业间竞争程度加剧,行业协会约束力无法对其进行控制和把握。在多种势力,尤其是“中心企业”作用下,横向竞争企业间开始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契约机构战略联盟委员会,从而形成轮盟式产业集群。轮盟式产业集群仅仅是价值节点一端形成的战略联盟,轮盟式产业集群如图7所示。
图6 齿轮式产业集群
图7 轮盟式产业集群
治理启示。战略联盟委员会处于支配地位,控制着行业资源的分配与调剂,以及与外界机构的沟通与联系,因此治理的关键是行业战略委员会如何有效沟通。该阶段治理的主要方向应以强化合作为主,统一应对市场变化,根据内部议定的分类指导价格统一分销,但可通过各类差异化营销策略的实施来完成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
(八)联盟式产业集群特征与治理启示
特征。联盟式产业集群属于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级形式。该产业集群既有较高的纵向网络合作与分工属性,又有较高的横向竞争与交易属性,实为较复杂和庞大的战略系统。该系统中,各个价值链节点企业都主动结成横纵向利益联盟,统一战略,一致对外;每个利益联盟都通过各自初级战略联盟委员会进行利益的协商和分配;同时各个初级战略联盟又通过高级战略联盟的形式进行战略协商,以应对产业集群剩余的索取。联盟式产业集群如图8所示。
治理启示。该种产业集群治理主体为高级战略联盟和初级战略联盟,治理的重点在于如何从外部价值链获取更多的产业剩余以及集群内部正式契约的有效履约等。联盟式产业集群多为动态产业集群,一般在遇到重大决策问题时需要高级战略委员会进行集中解决,能够提高该产业集群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捷性。治理的措施应积极培育竞争、开放的市场体系,形成有利于资源流动的市场机制,形成独特的区域比较优势,创造有利于形成区域集聚的产品供应链和多动态联盟体系的社会环境条件,并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促进产业集群的高级化发展。
产业集群演化路径与类别评判方法
(一)产业集群类别演化路径
沙滩式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在逐步接触后,逐渐加强合作分工程度,就会演化为沙链式产业集群;随着合作分工程度的逐步成熟,便进入了链条式产业集群;一部分有远见的企业联合起来,彼此相互学习技术,交流经验就进入了链盟式产业集群;之后其他价值节点企业也相互自发的组成战略联盟,从而形成不同的模块,本文称之为联盟式产业集群;另外沙滩式产业集群企业在游离状态与外界上下游企业接触过程中,无形的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此时产业集群就进入了沙轮式产业集群;随着竞争交易程度的逐渐加大,产业集群进入了齿轮式产业集群;之后逐渐吸引了一些上下游企业融入集群,从而形成了轮盟式产业集群;随着上下游企业融入程度的加深,其他节点企业也开始自发结成战略联盟,从而进入了联盟式产业集群。具体演化路径如图9所示。
(二)产业集群类别判定方法
从多方面对事物进行评价,难免带有模糊性和主观性。因此,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可以使评价结果更加合理化。该方法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具有数据易获性和综合评价性,对产业集群类别的认定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主要分析步骤如下所示:
第一,建立评判对象因素集U={u1,u2,…,un}和评判集V={v1,v2,…,vm}。本文将“竞争交易程度量表”U1和“分工合作程度量表”U2的因素集分别设定,如下所示:
第二,构建评判集。评判集V={非常强;强;一般;不强;非常不强},以5级评分制来反映程度大小;同时,根据上述理论框架和具体指标设计“竞争交易程度量表”和“分工合作程度量表”。
第三,单因素评判。创建一个U到F(v)的模糊映射:
由f可以诱导出模糊关系矩阵:
图8 联盟式产业集群
图9 产业集群类别和演化路径
其中,权重可以表示为U上的模糊子集A={a1,a2,…,an},且有。权重一般是指某个因素或指标在系统中的作用程度大小,可以考虑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或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或神经网络法(BP)等计算。
第四,综合评判。在R和A求出来之后,则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为B=R.A,记B=(b1,b2,…,bm),它是V上的一个模糊子集,其中,。从而可求出“竞争交易程度”和“分工合作程度”的模糊数值U1和U2∈(0,5),通过U1和U2数值坐标点的位置,便可判断其处于产业集群发展的类别,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治理措施,帮助其逐步演化。
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丁建军(2008)思想为基础,更加注重临界点状态的探讨,对产业集群类别进行了8种类型的再划分,并分别对每种类型的产业集群特点、治理启示和演化过程进行了剖析,同时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提出了利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判定的可行性及建模过程,为产业集群类别判定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并为地方政府在参与集群建设过程中如何进行准确定位、合理决策等提供借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积极关注产业集群演化的动因,抓住主要矛盾,只有对矛盾的协调,方能使产业集群平稳演化、良性发展。因此,产业集群演化过程中各个治理主体间的博弈将是接下来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