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直接投资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
——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0-09-16贾骁键博士生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贸易条件出口价格

贾骁键 博士生

(耶什华大学 美国纽约 10002)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范围在全球区域内的同步快速增长,这两者作为新经济的关键要素和基本要求已经对区域经济相互促进与融合、改善贸易结构、完善贸易条件等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已成为我国拓展外资经济、融入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方式。在过去的20多年中,我国利用外资有利有弊。随着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的地位与日俱增,我国吸收外资的能力也在稳步增长,已然成为世界第一大吸纳外资国家,外资的大幅度变化也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中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却呈现出恶化的趋势,分析国际直接投资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已引起学界的广泛重视。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国际直接投资对中国贸易条件的影响具有其现实价值。

文献综述

在有关国际直接投资对一国贸易条件影响的研究文献中,相关理论体系已经基本成熟,比如RobertA.Mundell(1957)通过对两个国家、两种不同产品对应的生产要素体系进行研究,认为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是一种完全替代的关系,随着一国对资本要素需求水平的变化,资本价格也呈现不同的变动情形。此后,一些学者形成了国际直接投资对一国贸易条件支持互补型的观点。如小岛清(1984)提出了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对投资国的对外投资应该以比较优势处于劣势的边际产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与本国技术差距的大小将直接导致贸易条件的变化。在针对中国贸易市场进行研究的文献中,Rodrik(2006)以比较分析和定量研究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出口结构进行分析,从不同产品技术含量的角度考察了中国贸易结构的分布及变化关系,并得出结论认为当前中国的贸易模式尚未很好地应用国际直接投资,需要加强对较高生产力产品的生产。

在针对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条件做实证分析的相关文献中,学者们普遍集中于从国家层面、产业层面、企业层面和产品层面进行研究,并相应地得出结论。比如Gruber(2007)、Clausing(2011)就多个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引入汇率、gdp、地理距离和贸易壁垒等变量,使用回归分析的方法验证了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呈正相关关系,对贸易条件具有正向影响。国内学者陈立钢,孙伟忠(2010)针对国际直接投资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侧重于对国际直接投资具有的“东道国效应”进行研究,认为国际直接投资对一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工资、技术和生产率等因素产生的。岳伟(2008)针对国际直接投资对我国价格贸易条件(NBTT)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国际直接投资与价格贸易条件恶化具有一定的关系,主要是由于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入改善了国内的产品进出口状况,继而影响了价格形成机制,导致贸易条件产生变化。

综合来看,现阶段就国际直接投资对中国贸易条件影响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仍不够全面,缺乏对收入贸易条件(ITT)和要素贸易条件(FTT)的分析。因而本文在结合相关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根据国际直接投资对一国贸易条件影响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使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加强对国际直接投资与NBTT、ITT、FTT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的探究,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国际直接投资对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

贸易条件又称为贸易比价,其在一国对外贸易中可表示其进口商品与其所需出口用以交换的商品数量的比率,贸易条件的良好或者恶化是以一定时期内一国商品出口与所能换取的进口商品数量的增加来衡量的,国际直接投资对我国贸易条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价格贸易条件(NBTT)、收入贸易条件(ITT)、要素贸易条件(FTT)三部分。本文由于篇幅问题仅探究国际直接投资对价格贸易条件(NBTT)的具体影响。

NBTT=Px/Pm,代表着出口价格指数,代表着进口价格指数,当NBTT>1时,意味着价格贸易条件改善,当NBTT<1时,意味着价格贸易条件恶化。国际直接投资的持续增加使得我国的建设资金迅速补足,提高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资本—劳动比,进而提升了我国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导致NBTT数值走低,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相关的研究数据表明,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贸易条件出现连续波动性下滑,从下图可以看到,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入使得产量增加,而劳动力的增加幅度要小于产量的增加,因而会造成K/L,即资本劳动比的上升,优化了我国的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导致Px/Pm的值变大,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NBTT比值在稳中有进,但是尚未达到改善价格贸易条件的地步。NBTT值依旧小于1.超过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水平,同时发达国家的贸易条件获得了较大的改善,具体变动数值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的NBTT值在不断的波动变化中,但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100降至2015年的82.6,降幅达到17.4%,其中最低谷是2009年的79.1,最低值比最高值低22.7(数值),价格贸易条件的总体恶化的趋势,在于我国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点和相关的出口商品价格低、加工程度低、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较差,比较优势较低。而在这方面,国际直接投资的引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对于拉低我国工业生产品的平均价值有显著的影响。相关研究指出技术进步对贸易条件起到重要作用,这主要是一国进口竞争部门若发生中性技术进步或此类产品使用密集型要素的偏向性技术进步就会降低本国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从而对本国贸易条件产生影响。随着NBTT的恶化,将导致Qx(出口数量指数)的大幅上升,由于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影响,出口数量增多而进口数量减少,ITT不降反升,这表示我国的出口商品的进口能力变差,国内消费和经济的需求需要更多的投资来保证,对目前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产生影响。

事实上,伴随着一国技术创新进步过程的是该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中,藉由出口产品带来的收益会按照各自国家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比例增加,当劳动生产率提高促使劳动者工资水平上升时,产品出口价格便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但假如上述前提并未出现,即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未促使该国劳动者工资提高,则贸易条件表现为恶化趋势。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发展变化对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方式和实现途径有较大不同,总体影响过程较为复杂。随着中国出口贸易规模的增加,特别是初级出口产品出口比例的降低和高级工业出口产品的出口比例升高,进而改变国家价格贸易条件。

表1 2000-2015年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变动情况

表2 研究数据的平稳性分析

随着21世纪我国经济结构的改善,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对我国的直接投资日益扩大,投资来源结构性变化,带来了我国相应行业的技术层次提升,使得相应产业的生产率得以提高,因而大幅的改善我国的单要素贸易条件,具体的影响大小需要通过实证分析的研究进行。

国际直接投资对我国贸易条件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设计与模型说明

本文以价格贸易条件(NBTT)为被解释变量,初级产品进口额(PRE)、工业制成品出口额(MAF)、贸易顺差(SUR)、外贸企业出口占我国总出口额的比重(FR)为解释变量。相关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经济统计年鉴》,时间跨度从2000年到2015年。由于时间序列数据通常会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诸如汇率、物价等,为了提高研究数据的可靠性,消除外在因素的影响,使用以美元为单位的数据将汇率转变为人民币为单位的数据,并以2000年为基期(100)对数据进行处理,消除物价的影响。得到如下所示的回归模型:

上式中,t为时间变量,β1、β2、β3、β4分别为解释变量的系数,α0为常数项,εt为控制变量。由于被解释变量NBTT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变量,国际直接投资与NBTT的变动关系同样较为微妙,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入除了带来特定的资金之外还带来相应的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溢出效应,国际直接投资对一国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具有显著地提升性意义,因此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一国的出口产品结构和出口贸易效益。因而以当前国际直接投资流入的主要领域—初级产品、制造业产品作为解释变量,同时引入可能导致贸易条件变化的贸易顺差、外贸企业出口占我国总出口额的比重两个解释变量。

(二)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本文使用LLC和Fisher-ADF检验法对数据做平稳性分析,得到表2所示的结果。

表2中除了对原始数据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外还对其一阶差分数值进行了同样地单位根检验。根据表2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可知,各变量的原始数据均接受有单位根的假设,数据平稳性较差,而对原始数据进行一阶差分后得到的数据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故为平稳的一阶单整序列。因而数据不会出现“伪回归”现象,这与实证分析用到的数据要求一致。

(三)协整检验

由于本文所研究的数据经证明为一阶单整数据,为证明变量数据间是否具有长期协整关系,故采用Engle &Granger(1987)提出的EG两步法来实现协整检验。首先使用最小二乘法(OLS)对回归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得到:

由此得出残差估计值:

(四)实证结论

通过上文的实证检验可以看出,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入对我国价格贸易条件(NBTT)的影响较为显著。由于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流向是制造业部门,因此工业制成品出口是导致我国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主要原因,反映到模型中便是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对于NBTT具有负向影响。由于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中还不具备较大的竞争实力,尚未摆脱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品出口的桎梏,因而出口产品的价值属性单一,不具备持续地价值增值潜力,使得我国对外工业贸易的比较优势被国际直接投资挤占,继而造成贸易条件的持续恶化。而初级产品进口虽然对促进价格贸易条件改善有积极地作用,但目前这一作用尚未得到全面发挥。贸易顺差和外贸企业出口是改善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入方向调整是实现价格贸易条件改善的重要环节。

对策与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贸易条件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格局中变现出异质性特点,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同时是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不断优化。伴随着我国深入国际市场竞争,采用关税和配额等方法改善贸易条件的空间不断减小,而国际直接投资的持续流入对于贸易经济的影响也具有更加复杂的情势,在此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国际直接投资流入的约束和管理,同时采取响应措施改善我国贸易条件,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外贸行为的管控

当前国际资本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投资能力良莠不齐,大部分外资企业通过跨国投资的手段避税并减少成本,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国际直接投资净流入大国而言,有必要通过监管外资企业的价格转移、积极引导投资流向来完善国际直接投资的利用。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减轻跨国公司内部的价格转移,通过出台相关经济政策,加强对外资企业在国内经营的管理,同时改革国内税负体制,减轻跨国公司内部的价格转移,继而促进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回升,改变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同时,要积极引导国际直接投资流向,对我国比较劣势行业(制造业、信息产业等)进行投资的外资企业予以政策和制度鼓励,在税收和用地方面给予实际支持,以鼓励上述类型产业实现稳健发展,带动我国同类型产业的技术革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也要积极推动内资企业的技术学习和生产体系创新,增加技术密集的生产型资本品产出,鼓励外资企业增加对国内中间投入品的采购,继而实现减少进口的目的。

(二)加快实施国际先进技术标准

当前,我国产品正不断受到外国技术贸易壁垒的制约,表现在出口市场和关税规模的增加。在应对日益严苛的国际贸易环境过程中,加快实施国际先进技术标准,促进技术创新的国际化水平是我国快速融入国际化的关键。同时,技术创新和国际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产品的标准化战略体系提供了相应地支持,因而在引入国际直接投资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与外国市场标准、技术体系的双向兼容。企业作为创新的载体,面对不断增强的市场竞争,要想在吸引外资投入的同时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对其技术和竞争能力进行综合提升就必须要完善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将企业的核心优势展现给外国投资者,吸引其注资,以此不断提升技术国际化水平。

结论

国际直接投资对中国贸易条件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新常态经济下融入国际经贸环境时应该重视的课题。在综述相关学者的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应用2000-2015年统计数据,就国际直接投资对我国价格贸易条件(NBTT)的影响做了统计分析,并以NBTT为被解释变量,初级产品进口额(PRE)、工业制成品出口额(MAF)、贸易顺差(SUR)、外贸企业出口占我国总出口额的比重(FR)为解释变量,建立时间序列的回归模型,通过OLS估计方法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最终得出国际直接投资对NBTT的数量影响。综合来看,本文认为,国际直接投资对NBTT、ITT、FTT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具体表现为抑制NBTT发展,促进ITT和FTT增长。即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入,我国价格贸易条件不断恶化而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不断向好发展。同时,工业制成品出口是导致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变化的首要原因,由于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面临较高的贸易壁垒,因此受到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较大。初级产品进口额、贸易顺差等对贸易条件的影响较小。因而在当前阶段,改善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可通过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外贸行为的管控、提高企业融入国际标准的能力等手段进行。

猜你喜欢

贸易条件出口价格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研究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价格
价格
价格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价格
入世以来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变化原因的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基于SITC2分类的分解研究
中国贸易条件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