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通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与消费升级的关联分析

2020-09-16杜晹博士生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流通业耦合度流通

杜晹 博士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2488)

引言与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对国有企业的大力改革与市场资本的商业重组,我国流通业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尤其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与网络信息技术的涌入,流通业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在不断革新,流通创新在引导生产与刺激消费方面的积极作用也在持续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日益凸显。进入新时代,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出现了新一轮变革,文化、娱乐等发展性与享受性消费内容不断增多,消费升级趋势更加明显,在丰富市场需求元素的同时也对流通业的经济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升流通业与消费升级的耦合关联,也成为推动行业增长方式转型的迫切需求,更是实现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

消费升级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表现,也是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的现实反映,在互联网与电子商务普及的背景下,消费升级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居民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外出消费,网络消费、电子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已经进入居民的日常生活,尤其在突发公共事件(例如:2020年新冠肺炎期)的影响下,这类消费行为的发生次数更加频繁,甚至在一定时期成为居民消费的主流方式,消费模式的变化引导着流通方式的改变,高效率的流通技术已经成为市场的迫切需求。以往研究对于流通经济与消费升级的关系也进行了一些讨论,但是对于两者的关系变化并没有形成统一看法。部分研究认为,流通部门在消费需求扩大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流通效率提升对消费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两者之间存在协同发展的关系,例如吴艳杰、徐子淳(2019)在研究中构建了流通创新与消费升级的协整关系模型,认为两者的协同发展关系具有长期性,并且存在着相互促进的经济关系。梁鑫鹏(2019)从流通渠道、环境、效率三个层面分析了流通经济对消费升级的积极影响,尤其是流通效率提升在改善居民消费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任方军(2019)构建了流通创新与消费升级的时间序列模型,认为流通创新是影响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动力,而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变又会反馈到流通部门,激励流通效率的提升,两者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但是,随着地理经济学的发展,学术界逐渐将研究视野拓展到更加广阔的区域,并且侧重从区域异质性的层面考察变量间的经济关系,基于这一视角,很多研究也指出,流通业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异质性,这也导致其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并不稳定,尤其在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的不同地区,流通业与消费升级的关系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例如,范兴昌(2019)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流通要素对消费升级的影响作用,认为流通创新的消费引致效应显著存在,但是随着区域的改变,这一影响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总体上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表现出递增趋势。李亚娟(2019)从收入约束视角指出,流通经济发展与消费升级的关系对居民的收入水平存在着较大的依赖性,在高收入经济环境中,两者的均衡状态更加平稳,反之,在低收入约束条件下,两者的均衡发展状态并不乐观。旷健玲(2019)从农村经济视角指出,流通业对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并且不同流通要素的消费引致效应也具有内部差异。综上所述,在不同研究视角与方法下,现有研究对流通业与消费升级关系的看法并不相同,不过以往研究侧重从因果关系层面考察流通业与消费升级的关系变化。事实上,在现实经济社会中,变量间的关系往往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多种变化,这也导致在不同时期或地域下,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本文拟从耦合视角出发,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流通经济与消费升级的关联性与协调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两者耦合关系的区域差异进行对比,为流通资源的优化配置及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大提供实证依据。

耦合协调度模型设定

耦合协调度模型包括耦合度与协调度模型,主要是基于物理学的容量耦合系数将多个变量纳入到一个系统中,将其看作同一系统中的多个要素,公式(1)首先给出了基于多个要素的耦合度模型基本形式:

式(1)中,U1至Un为系统中的多个要素,本文中主要对流通水平与消费升级的耦合关系进行判断,即系统中涉及两个要素,由此可以将式(1)转变为式(2):

式(2)中,C代表流通水平与消费升级的耦合度,U1与U2分别代表流通业与消费升级发展水平,耦合度的取值在0-1之间,当耦合度取值为0时意味着流通水平与消费升级不存在耦合关系,由两者构成的经济系统处于无序状态;当取值为1时,意味着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着良性共振关系,系统朝着良性有序的方向发展;此外,根据耦合值的不同分布情况,可以将其划分为如表1所示的阶段。

在式(2)中看到,当流通水平与消费升级的取值相近或者普遍较低时,两者的耦合值可能过高,这会导致耦合度测算结果出现伪评价现象。除了考察流通水平与消费升级的耦合关联性外,还需要对两者的协同发展关系做进一步探讨,进而判断两者的发展是否具有内在一致关系,因此进一步构建了协调度模型,基本表达形式如下:

式(3)与(4)中,D代表流通水平与消费升级的协调度水平,T为综合协调指数,这一指数的测算首先要对流通水平与消费升级的系统贡献值进行权重划分,一般而言可以采用等权重法进行赋值,即在式(4)中的贡献度系数α与β均取0.5。同耦合度的阶段划分相似,根据不同的取值范围也可以将协调度进行阶段划分,表2为协调度取值范围的阶段划分标准。

流通水平与消费升级的耦合关联性不仅需要对两者的耦合水平进行分析,还要注重两者发展的内在一致性。此外,考虑到我国区域发展的异质性问题,在耦合协调度的测算过程中主要从省际与区域层面展开相应分析与讨论。

变量及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我国2009-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按照国家统计局网站的划分标准可以将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河北、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级行政单位,中部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个省级行政单位,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陕西、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广西12个省级行政单位。但是由于西藏部分数据缺失的问题,本文仅采用了除西藏、港澳台之外的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

(一)流通水平

随着居民消费方式的转变及消费需求的扩大,流通经济面临着增长方式转型的市场压力,直接表现为流通效率的变化,从经济增长质量的层面来看,流通效率的变化能够客观反映出流通资源的经济产出水平,这也是评价流通水平变化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DEA方法对我国流通水平的技术效率进行评价,在这一测算过程中首先对技术效率的投入与产出指标进行了筛选,其中投入指标选取了从业人员规模、固定资产存量、流通部门财政支出,产出指标从流通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两方面衡量,经济效益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衡量,社会效益选用了客运、货运总量与周转量衡量,流通水平记为U1。

(二)消费升级

随着出口贸易环境的恶化,国内消费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在居民消费需求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消费的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消费内容也更加丰富,2020年是我国步入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节点。随着我国贫困人口的逐步脱贫,温饱问题已经得到了大部分解决,通信、文化、娱乐等发展性、享受性消费支出也在逐渐增长,消费结构在不断优化,但是大部分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仍不乐观,消费升级的进程较为缓慢,这也导致消费市场存在着需求不足的局面。因此,本文侧重考察农村消费升级与流通水平的耦合协调度,从现有研究来看,有关消费升级的相关指标选取,侧重从基本性消费支出的比重变化衡量,本文将消费升级界定为非食品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情况。消费升级的测算公式如下:

消费升级=非食品性消费支出/总消费支出×100% (5)

消费升级为正向指标,即随着取值越大,消费升级水平越高,反之,取值越小,消费升级水平越低。表3给出了流通业技术效率与消费升级的描述统计情况。

表1 流通水平与消费升级耦合度的阶段划分标准

表2 流通水平与消费升级协调度的阶段划分标准

从表3中可以看到,2008-2018年我国流通技术效率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2008-2012年呈现出“M”状变化趋势,2012年后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仅在2015年与2017年出现了短期下降。消费升级的变化趋势相对平稳,总体上表现出两个变化阶段,2008-2012年相对平稳,没有出现大幅度波动,2012年后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初步来看,流通水平与消费升级存在着一定的时期关联,但是这一现象也存在着时期差异,后续将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做进一步分析。

流通水平与消费升级的耦合关联性分析

(一)流通水平与消费升级的耦合度评价

本文侧重从区域异质性视角出发,实证分析不同经济区域流通水平与消费升级的耦合关系,根据我国的一般经济区域划分,可以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表4给出了基于省级层面的耦合值测算结果。

表3 流通技术效率与消费升级的均值描述统计结果

表4 流通水平与消费升级耦合关系的省际分布情况

表5 流通水平与消费升级耦合关系的时序分析

如表4所示,2008-2018年我国流通水平与消费升级耦合关系的省际分布情况并不乐观,所有省份均处于耦合对抗阶段,这也就意味着流通水平与消费升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联性,但是两者表现出相对失衡的状态。进入这一阶段意味着流通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这一过程也对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资源投入产生了更大需求,而流通业的快速发展也对市场回报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这一时期的消费升级速度较为缓慢,这也导致消费市场难以承载流通业的快速扩张,进而导致流通资源的相对浪费。不过从耦合值的大小来看,大部分省份处于耦合对抗阶段末期,这也意味着各省流通业发展与消费升级之间存在着耦合度上升的可能,同时也表明,尽管现阶段的消费市场难以匹配流通供给,但是随着消费升级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消费升级与流通业的耦合关系也存在着向良性耦合阶段过渡的趋势。表5进一步给出了各地区耦合度的时序变化情况。

如表5所示,2008-2018年我国流通水平与消费升级的耦合关系并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各地区在样本期间内均处于耦合对抗阶段,这一现象与省际分布情况基本一致,这也进一步说明我国流通水平与消费升级耦合度的省际与区域差异相对较小。具体来看各地区耦合值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三大经济地带的耦合变化趋势存在着明显的区域特征,其中,东中部经济地带的耦合值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十余年间的耦合值均呈现出明显的波动变化,出现了多个峰值期,不过2015年后,两地区的耦合值均表现出总体上升的趋势;西部耦合值的变化相对平稳,除个别时期存在着小幅下降外,其他时期均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从上述分析来看,近年来我国各地区流通水平与消费升级的耦合关系存在着不断增强的趋势,正如上文所提到,各省及地区均处于耦合对抗阶段末期,消费市场对流通经济的容纳能力在不断增强,两者的相对失衡状态趋于缓解。

(二)流通水平与消费升级的协调度评价

在耦合度测算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流通水平与消费升级的协调度进行了评价,首先给出了基于省级层面的协调度评价值测算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流通水平与消费升级协调关系的省际分布

如表6所示,我国流通水平与消费升级协调度数值均在0.5-0.8之间,说明各省流通水平与消费升级的发展关系均处于高度协调阶段,两者发展的内部一致性关系相对较强,并且不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不过具体到协调度数值来看,所有省份均在0.63以下,这也说明各省仅处于高度协调状态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流通水平与消费升级关系的协同发展关系显著存在,这一关系仍然存在着较高的弹性增长空间,同时也反映出两者协同关系存在着不稳定性。尤其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居民消费升级的进程相对缓慢。在高房价、低保障的社会环境下,居民在发展性消费支出方面的需求仍不明朗,尤其在部分农村与贫困地区,受到收入水平的约束,食品性消费仍然占据着日常支出的主要部分,严重制约着消费结构的优化,而快速发展的流通业又呈现出供给相对过剩的局面,从而导致两者的协同发展关系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表7给出了基于时序层面的协调度评价结果。

如表7所示,我国流通水平与消费升级协调度的变化趋势与耦合度较为相似。总体上来看,东部协调度的波动幅度最为剧烈,2012年出现了样本期间的最小值,2015年后又呈现出大幅增长趋势;中部也表现出明显的波动变化趋势,不过在2012年后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协调度数值在2018年达到最大;西部协调度的变化趋势较为平缓,基本上保持在0.6左右,除了2015年外,协调度数值于2012-2018年间一直在小幅增长。从上述现象可以看到,我国各地区流通水平与消费升级存在着高度协同发展趋势,但是在不同经济地带也存在着一定的变化差异,这也说明在地方经济水平的影响下,我国流通水平与消费升级的协同发展关系表现出一定的区域特征。

综上所述,在流通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背景下,我国流通水平与消费升级的耦合关系处于对抗阶段,两者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但是消费升级的进程相对缓慢,两者的耦合关系存在着向良性耦合阶段过渡的趋势。此外,流通水平与消费升级的发展存在着协同发展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仅处于高度协同状态的初级阶段,各地区协调度的变化趋势具有一定差异,不过总体上表现出上升趋势。

表7 流通水平与消费升级协调关系的时序分析

政策建议

第一,持续加大流通资源投入,鼓励流通技术研发与创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流通资源配置存在较大差异,在消费需求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不仅要加大对仓储、运输等传统物流资源的投入力度,还要紧抓电商经济的时代机遇,加大对网络基础设施的资源供给力度,尤其在农村与偏远地区,要不断改变不通网、信号差等网络设施落后的局面。同时,也要不断鼓励企业对新型流通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充分利用大数据等高新技术,提高流通业的产出效率,为流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技术支撑,实现流通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

第二,鼓励居民转变消费观念,提升居民的消费升级水平。消费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关键问题,尤其在流通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消费升级缓慢导致流通经济与消费市场出现了相对失衡的状态。因此,要进一步鼓励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在满足基本温饱消费基础上,发挥服务市场的消费引导作用,根据居民个性化与多元性并存的消费现象,丰富服务供给内容,激发居民的消费热情,在提升居民消费率的同时,鼓励文化、娱乐等发展性消费的不断增长,持续提升居民的消费升级水平,为流通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猜你喜欢

流通业耦合度流通
中国北方蒸散-降水耦合度时空变化与水热因子的关系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
辽宁省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分析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基于耦合度分析的家禽孵化过程模糊解耦控制系统
商贸流通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