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我国农村服务消费的影响

2020-09-16闫海鹰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服务性农村居民产业结构

闫海鹰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山西晋中 030800)

引言

2019年,中央政府发布正式文件再次强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通过乡村旅游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消费存在着差异,农村居民消费受到收入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长期得不到提升,难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发展动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原本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开始向低能耗、高附加值的发展方向转变。在以往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较为有限。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大背景下,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根据克拉克定律,产业结构的调整会使得劳动力出现大规模的迁移,最终导致农业人口会开始下降。这意味着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农村居民会因职业的变迁得到更多的可支配收入,消费能力也会随之增强,有能力从消费市场获取更有品质的商品和服务。根据一般规律,收入的增加会使得居民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发生变化,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生产能力有限,很多消费品并不一定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产业转型对农村服务消费产生了何种的影响是文章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现状

消费结构是衡量居民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得到了持续的提升,但是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民收入长期得不到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与城市地区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农村地区人均食品和服饰消费支出有所上升,住房支出上升态势开始下降,而文化娱乐服务性支出比例开始上升。同时,交通通讯服务支出比例开始上升,家庭用品支出比例开始下降。总的来看,农村消费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低层次的消费变得更加平稳,高层次的服务性消费比例有所上升,但仍与城市居民有着明显差距。消费结构的不合理限制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村市场在我国消费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农村地区消费结构的不合理降低了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因此,优化农村地区的消费结构,提高服务性消费的比例,不仅能够提升我国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同时也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学术界对我国居民的消费现状进行了诸多分析,苏洋等(2020)提出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通过对消费升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政府需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调整商品的供给来刺激消费。张梦霞等(2020)对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在1978-2007年之间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最为明显,从最初的生存型转变为温饱型,最后逐渐变化为消费型,但是消费型仍处于较低水平。刘盾(2020)分析了居民消费升级的阶段性特征,分析了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因素,在新常态背景下提出了消费升级的建议:优化政府监管体系、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消费环境和加强文化建设。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正处于稳步上升的状态,但整体消费水平偏低,尤其是服务性消费动力不足。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探究产业结构和服务性消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村服务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数据及变量设置

文章的因变量选取农村居民的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全年消费总支出的比重(ratio)。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分类,居民消费可以划分为食品消费、服饰消费、住房消费、家庭用品消费、交通消费、娱乐消费、医疗消费和其他消费八种类型,其中后四类消费与服务性消费相关,据此计算出服务性消费的占比。

反映产业结构变化的解释变量采用偏离份额法,该方法是学术界常用的方法,既能将生产要素的结构效应和内部增长率分离出来,也能够将就业因素考虑在内。产业技术进步效应(ein)表示产业结构没有发生变化时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效应,即技术进步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静态结构变迁效应(esta)表示在劳动生产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因劳动力的迁移所导致的结构变化效应。动态结构变迁效应(edyna)表示劳动力迁移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双重变化效应,产业结构的变化使用这三个指标进行衡量。除了核心解释变量之外,在研究模型中文章还选择了部分控制变量:对外开放程度(open)、政府行为(gov)、国企比率(soe)、城镇化率(urban)、基础设施建设(road)。

(二)基准回归模型与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混合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再按照东、中、西部不同区域进行回归,回归模型如下所示:

表1为全国基准模型回归结果,分别进行混合效应、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豪斯曼检验结果显示固定效应模型最优。表2为分区域模型回归结果,分区域进行了固定效应回归,可以发现不同地区的回归结果有着显著差异。

综合分析表1和表2回归结果可知:从全国范围来看,产业结构效应的回归系数均为负,说明产业的结构效应并不利于我国农村居民服务性消费能力的提高。综合反映出生产效率的提升虽然会产生规模效应,降低单位商品的生产成本,商品价格的下降可能会刺激农民的商品性支出得到提高,挤压农民的服务性消费支出。在控制变量上,对外开放程度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且显著,说明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开放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提升农村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应增加服务性消费。

表1 全国基准模型回归结果

表2 分区域基准模型回归结果

根据东、中、西部地区的回归结果,可以深入分析我国三大经济带的发展特征。从区域回归结果来看,东、中、西部的组内效应变化特征与全国范围内的波动基本一致,进一步证实了技术进步在短期内会不利于农村地区服务性消费的提升。职业的变化对劳动者的直接影响是收入会发生变化,服务业从业人口的增多也会增加市场上的服务性产品供给,降低服务性产品消费成本。职业的变化也会使得农村人口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因此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服务消费的比例会上升。但是中西部地区也存在着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情况,但是收入水平并未得到显著提升,这些地区的服务性商品供给也相对有限。消费能力的提升往往需要消费供给和需求两者同时满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虽然提高了技术创新能力,但是在短期内却无法大幅度提升服务性产品的供给,导致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并没有显著提高农村居民的服务性消费能力。

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探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农村服务消费的影响,根据东、中、西部地区的分区域回归结果,可以深入分析我国三大经济带的发展特征。从全国范围来看,产业结构效应的回归系数均为负,说明产业的结构效应并不利于我国农村居民服务性消费能力的提高。综合反映出生产效率的提升虽然会产生规模效应,降低单位商品的生产成本,商品价格的下降可能会刺激农民的商品性支出得到提高,挤压农民的服务性消费支出。在控制变量上,对外开放程度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且显著,说明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开放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提升农村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应增加服务性消费。消费能力的提升往往需要消费供给和需求两者同时满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虽然提高了技术创新能力,但是在短期内却无法大幅度提升服务性产品的供给,导致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并没有显著提高农村居民的服务性消费能力。最后,本文认为为提升农村地区的服务性消费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改进措施:

第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化率。多年的城镇化建设经验告诉我们,基础设施建设是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城镇化率的提升意味着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的上升,脱离了农业导致这部分人只能从市场去获取生产资料,从而扩大国内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第二,加大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利用“一带一路”的契机,加强跨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往来,促进生产要素在国内市场的快速流动,缩小区域和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也会促进农村居民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注重消费品质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第三,继续深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够增加就业岗位,实现农村人口的再就业。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有意识的促进高端服务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为农村人口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收入来源变得更加多元化,为农村地区消费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服务性农村居民产业结构
高职体育教学中贯彻服务性管理的探究
电视法治栏目服务性问题的探讨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从《连线119》探讨服务性电视新闻节目的要素
产业结构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