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跨境电商发展仿真分析
2020-09-16李隽波教授赵约翰陈铭达
李隽波 教授 赵约翰 陈铭达
(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0)
文献综述
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的背景下,众多学者对其进行相关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尤其在跨境物流、跨境监管方面的研究日渐成熟。如张夏恒、张荣刚(2018)对跨境电商和跨境物流有序度进行研究,发现两者构成的复合系统处于协同状态。逯宇铎、孙秀英(2017)通过ANP方法对跨境电商监管进行因素体系分析,并结合FAM静态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动力学动态模拟对结果进行定量演化分析。跨境电商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复杂系统,系统内部要素众多且相互作用。对于跨境电商发展的影响因素,诸多学者进行梳理和研究工作,如郭海玲(2017)以河北省为例研究产业集群视角下跨境电商发展对策时,认为跨境电商发展的影响因素有跨境物流体系、跨境金融体系、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电商监管体系以及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杨坚争等(2014)基于因子分析方法,从电子商务法律、电子支付、国际市场环境、电子通关、跨境物流、国外经济环境等8个方面建立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这些研究为进一步应用系统动力学探究跨境电商发展提供借鉴。
为了更加准确归纳跨境电商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课题小组(Li Junbo等,2018)广泛搜集新闻资料、政策材料、研究报告和期刊文献资料,通过访谈与实地调研,基于生态圈系统理论,应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构建跨境电商生态圈模型,研究发现平台建设、跨境物流、信用风险管理和人才培养是影响跨境电商发展的关键因素。
平台建设。平台建设包括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通关服务平台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跨境支付平台建设(张薇,2016),四个平台相互作用,共同促进跨境电商发展。随着跨境电商一站式服务的不断完善,上述关键平台建设直接影响消费者购物便利性,从而影响跨境电商进一步发展。
跨境物流。跨境物流是跨境电商的重要环节,包含电子通关建设、海外仓建设、物流信息化建设。目前跨境电商物流通关较多采取传统报关方式,其繁琐的报关手续和检验检疫等手续严重降低跨境电商物流时效,故亟需加强电子通关建设,提升跨境物流效率。胥小丽(2018)认为,物流企业应结合消费者需求,加强海外仓和物流信息化建设,提升跨境电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是跨境电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包含政府监管机制、消费者投诉机制、平台监管机制、保险保障机制。荣飞琼、郭梦飞(2018)从线上发展规模、供应商从事跨境电商时间、供应商提供信息的完整度等16个方面研究跨境电商平台供应商信用。政府监管包含多种形式,学者们做了大量研究。
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的基础与创新源泉,包含人才培养体系、人才服务体系、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叶碧琼(2017)提出在“互联网+”背景下包含实践教学、创业实战等“六位一目标”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跨境电商人才服务生态圈。人才培养体系、人才服务体系、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各有侧重,目的是培养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增强我国跨境电商竞争力。
综上所述,对于跨境电商影响因素的研究日渐完善,但是由于跨境电商系统具有影响因素众多、不确定性高等特点,鲜有学者从定量角度进行研究。系统动力学适用于研究复杂系统结构和行为之间的动态关系,然而目前国内采用系统动力学对跨境电商进行仿真研究的文献较少。本文尝试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从宏观因素角度对跨境电商发展进行定量研究,展开政策模拟分析,为政府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跨境电商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一)跨境电商发展的关键因素构成
本文将跨境电商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归纳为平台建设、跨境物流、信用风险管理以及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其中平台建设包括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通关服务平台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跨境支付平台建设;跨境物流包括电子通关建设、海外仓建设、物流信息化建设;信用风险管理包括政府监管机制、消费者投诉机制、平台监管机制、保险保障机制;人才培养包括人才培养体系、人才服务体系、创新创业支持体系。
(二)系统模块分析
系统动力学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解决复杂社会系统问题,主要包括系统模块分析与系统模型构建。系统模块分析是定性研究,主要为系统流图的建立梳理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基于跨境电商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从平台建设、跨境物流、信用风险管理和人才培养四个子系统模块出发,构建跨境电商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平台建设子系统包含4条正反馈回路和1条负反馈回路。4条正反馈回路分别从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通关服务平台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跨境支付平台建设四个方面促进国际网络营销,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加快跨境电商发展。负反馈回路表示通过国际网络营销,影响潜在消费者的消费过程,当消费者规模增加时,潜在消费者数量将减少,营销效果减弱,消费者规模增速放缓。
物流子系统共包含3条正反馈回路。物流速度影响消费者对跨境电商的满意度,而物流速度表现为电子通关耗时、货物中转耗时、货物路途耗时的总和。通过加大对物流建设投入,分别从电子通关建设、物流信息化建设、海外仓建设方面降低电子通关耗时、货物中转耗时、货物路途耗时,进而减少物流天数,提升客户满意度,带来消费者数量增加,促进跨境电商发展。
人才子系统共包含3条正反馈回路。针对跨境电商行业面对的人才问题,通过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和人才服务体系,针对性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增强跨境电商竞争力水平,吸引更多消费者选择购买跨境电商产品,促进跨境电商发展。
信用风险管理子系统共包含4条正反馈回路。由于信用缺失会导致跨境电商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制约跨境电商发展。信用管理子系统通过对信用风险管理的投资,完善政府监管机制、消费者投诉机制、保险保障机制和平台监管机制,提升跨境电商可靠性水平。跨境电商可靠性水平提升将使得更多消费者放心购买跨境电商产品,使跨境电商稳健发展。
以上四个子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的因果反馈回路如图1所示。
(三)系统流图构建
为了对系统进行定量分析,需要借助系统流图作进一步探究。通过对跨境电商发展系统因果关系的梳理,结合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实际情况,运用Vensim Dss软件构建跨境电商发展的系统流图,如图2所示。
取INITIAL TIME=2013,FINAL TIME=2023,TIME STEP=1,主要结构方程设计及说明如下:
系统流图中共有两个状态变量,并对应三个速率变量,消费者规模= INTEG(受营销影响的消费者人数,31200),跨境电商市场交易规模= INTEG(跨境电商交易增加额-跨境电商年投资,31500)。其他主要方程:
跨境电商平台建设=跨境电商市场交易规模*跨境电商平台投入率
跨境物流建设=跨境电商市场交易规模*跨境物流投入率
信用风险管理建设=跨境电商市场交易规模*信用风险管理建设投入率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跨境电商市场交易规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投入率
国际网络营销=公共服务平台+综合服务平台+通关服务平台+跨境支付平台
跨境电商可靠性水平=政府监管机制+消费者投诉机制+保险保障机制+平台监管机制
图1 跨境电商发展的因果反馈回路
跨境电商人才=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创业支持体系+人才服务体系
物流天数=电子通关耗时+货物中转耗时+货物路途耗时
跨境电商竞争力水平=跨境电商人才*人才转换竞争力因子
潜在消费者规模=网民规模-消费者规模
跨境电商交易增加额=人均购买量*消费者规模
模型仿真分析
(一)模型有效性检验
为了确保模型可靠性,需要对模型进行有效性检验。本文对消费者规模和跨境电商市场交易规模进行检验,以2013-2018年为检验周期,将模型仿真数据与实际数据进行比较,计算相对误差,以此检验模型仿真效果。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一般来说,仿真误差在10%以内可以通过检验。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模型仿真数据和现实数据的相对误差最高值为4.44%,处于允许范围之内,说明模型可以较好将仿真数据与实际数据进行拟合,据此可以进一步分析跨境电商发展趋势。
图2 跨境电商发展系统流图
表1 系统仿真数据与实际数据对比
(二)模型仿真结果分析
通过对2013-2018年数据的模拟,进一步预测2019-2022年跨境电商消费者规模和市场交易规模,两者均逐年增长。分析结果显示,本文构建的跨境电商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对我国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状况进行模拟。
消费者规模。从仿真结果中可以看出,消费者规模逐年上升,但上升速度逐年放缓。这是由于潜在消费者人数降低导致受营销影响的消费者人数逐年降低,进而导致消费者规模增速放缓。政府企业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吸引更多网民,提升潜在消费者人群数量,同时维持国内外现有消费者规模,保障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增长。
跨境电商市场交易规模。跨境电商市场交易规模逐年上升,通过仿真分析,2018-2023年跨境电商市场交易规模都将处于稳步增长状态,到2023年,跨境电商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147900亿元。说明未来跨境电商发展潜力较好,政府、企业应该加大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投入、加快构建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积极建设跨境电商平台、完善跨境物流运输服务,从而提升跨境电商市场交易规模。
政策模拟分析与建议
(一)政策模拟分析
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最大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对变量参数值的调整,对系统在新政策环境下的行为进行模拟,通过调整参数之后模拟的结果与调整之前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新政策对系统的影响程度。
本文分别通过调整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投入率、跨境电商平台建设投入率、跨境物流建设投入率、信用风险管理建设投入率的参数值,将其值分别调升0.5,其实践意义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政府分别额外加大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跨境电商平台建设、跨境物流建设和信用风险管理建设投入,以探究跨境电商在新政策环境中的发展趋势。政策模拟仿真结果如图3、图4所示。
政策模拟结果表明,不同方案模拟结果展现了不同程度增长趋势。其中test1、test2、test3、test4分别代表参数调整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信用风险管理建设、跨境物流建设、跨境电商平台建设的仿真结果。
方案一:调升人才培养投入率参数,其他参数不变。政策模拟发现跨境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增长并不明显,如图4 test1所示。这是由于人才转换竞争力因子的影响,该因子主要体现在人才质量上,通过调升人才转换因子数值,进行政策模拟分析(见图4 test5),发现跨境电商市场交易规模有较大幅度增长。由此可见,对跨境电商高端人才的培养可以促进跨境电商发展。
图3 四大因素投入率参数调整对比
图4 人才转换竞争力因子参数调整对比
方案二:调升信用风险管理建设投入率参数,其他参数不变。通过政策模拟分析,发现跨境电商市场交易规模显著提升,可见信用风险管理对跨境电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方案三:分别调升电商平台建设投入率和跨境物流建设投入率,其他参数不变。政策模拟分析显示,两者均表现出较为明显增长,同时增长幅度也比较接近。这表明跨境电商平台和跨境物流存在显著竞合关系。
对比不同方案,发现信用风险管理建设对跨境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跨境电商平台建设和跨境物流建设。人才培养虽然影响较弱,但当提升人才转换竞争力因子的参数值时,影响效果显著。
(二)政策建议
第一,重点加大对跨境电商信用风险管理的投入。由于信用风险管理对于跨境电商发展最为重要,政府可以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搭建多元化信息共享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监管精度与力度,完善对跨境电商商品监管的溯源体系,实现海关、质检、工商、税务等多部门协同监管,同时应充分发挥社会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建立健全消费者投诉机制,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营造良好市场信用环境,降低跨境电商交易流程风险。
第二,优化平台建设和物流服务。平台建设不仅需要增进与境外消费者的互动交流,促进彼此信任,同时也需要重视产品结构优化与创新,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增强国际竞争力,以便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对于跨境物流发展,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公路、铁路的建设、海外仓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等,提升物流效率,通过提升两国或地区物流企业以及跨境电商平台之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优化业务与服务,给消费者带来更好消费体验。跨境电商平台销量的提升,又将反过来促进跨境物流发展。
第三,注重培养跨境电商高端人才。通过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创业支持体系、人才服务体系,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环境。同时,借助政府、企业、高校的力量,进行联合人才培养,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跨境电商发展趋势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市场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高端跨境电商人才。
通过政策模拟分析,我国跨境电商未来几年具有较好发展潜力,政府、企业、公众应把握机遇,积极参与跨境电商建设。在影响跨境电商发展的四大关键因素中,信用风险管理在跨境电商发展中起最重要的作用,跨境电商平台建设和跨境物流建设相辅相成并直接影响客户满意度,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需要重视高端人才建设。政府在跨境电商建设过程中,应当把握上述特征,采取针对性政策措施,促进跨境电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