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荡荡的房间开始
2020-09-15郭明晓
郭明晓
一、事半功倍,活用文化建设
为什么要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其实,我们很多老师心中并不重视这件事,因为觉得,这都是虚的东西。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许多老师一看到这么多的静态的文化建设,就担心自己能力不够,或担心自己没有那么多精力来搞这么多东西。当然,也有老师说,“我又不做新教育,我搞那么多东西来干啥?”
正确的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为老师省去很多麻烦和口舌,能够真正推动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而且这种文化建设,聪明的父母朋友还可以借鉴着在家里实施。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什么才是新教育“缔造完美教室”行动中的班级静态文化建设呢?有这么一个例子,是发生在我班上的真实故事。
在我们班级的教室里,常年挂着《新教育的道德人格发展图谱》和《幸福需要层次的图谱》。这两个图谱,体现着、引领着我们班级的共同的价值观。
它们怎样在班级生活里发挥作用呢?
五年级下学期的一天,班级里的一对同桌中的男孩把女孩弄哭了。我问他们该怎么处理时,女孩承认自己不应该先去惹人,向男孩道歉。但男孩拒绝道歉,他的理由就是“事不过三”,我已经警告过你了,你自作自受,凭什么我要接受道歉。
“事不过三”是我们班级的一条规则,同样的错误犯了三次就要接受处罚。
老师们,是不是你们也经常遭遇这样的孩子,明明自己错了,还有正当的理由,而且还用班级常用的规则来证明自己的对的啊?
我让女孩先离开,然后问男孩:“犯了三次错,就要挨打吗?”
“对!”孩子想都不想就回答我。
我紧紧追问:“为什么!”
男孩理直气壮:“说不听,打得听!”
我明知故问:“谁说的?这句话对吗?管用吗?”
男孩非常老实地说:“我爸说的,我觉得对,因为我不听话,我爸爸就打我,我也就不容易犯错误了。”
“哈哈,你小子也会跳进我挖的坑里!”我窃喜,一本正经地说:“哦,犯错三次就要挨打,谢谢你教我一条很管用的规则!那我们是不是要在班级实施这条规则呢?”
“当然要了!”他无比得意。
“改不改?想好了再回答!”我的坑越挖越深。
三次确认,他态度非常坚决,坚定地说不改,应该实施这条规则。
于是,我掏出手机递给他:“既然不改了,那打电话把你爸叫来吧!”
他疑惑地问:“叫我爸来干嘛?”
我高兴地说:“打你呀! 按照你刚才定的规则,你早就应该挨打了!因为……”我就鸡蛋里挑骨头般历数了他本周犯的错,接着说,“打人是犯法的,我是坚决不会打人的,所以只有让你爸来执行你定的规则了。打电话请你爸吧!”
事情就这样发生逆转了,由我要你改正错误,到你来求我放过你。
男孩就求我了,他要改变规则了。我哪能轻易答应。我就在那里做我的事,让他紧张地不停地求我放过。
等他磨叽得差不多了,我说:“看你态度这么诚恳,那说说你要改变这么管用的规则的理由吧。”
于是乎,他就用道德图谱上的将心比心来给我讲了一番道理。这番道理讲得比我讲得还好。
老师们,这就是利用班级文化来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又让自己快乐的方法。你们想想,如果要我来给他讲道理,一节空堂的时间全花进去不说,效果还没这么好。这样变成他來给我讲道理,我在那里做我的事,既节约了时间,又解决了问题,是不是很爽呀?!
因此,班级文化在教室里边儿的教育作用非常大。
而班级文化的建设,在新教育的十大行动里,属于“缔造完美教室”这个行动的内容。
什么叫“缔造完美教室”?朱永新老师在2012年的年度主报告里是这样说的:“缔造完美教室”,就是在新教育生命叙事和道德人格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新教育儿童课程的丰富营养,晨诵,午读,暮省,并以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为所有学科的追求目标,师生共同书写一间教室的成长故事,形成有自己个性特质的教室文化。
朱老师曾经把“缔造完美教室”归纳为“汇聚美好事物,关注每个生命,擦亮每个日子”。
而“缔造完美教室”的意义“就是要让教室里的每个孩子穿越课程与岁月,朝向有德性、有情感、有知识、有个性、能审美、在各方面训练有素又和谐发展的生命,一天天地丰盈着、成长着。”
“缔造完美教室”的班级静态文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使命、愿景、价值观。
第二,班级的独特命名。
第三,在班名统帅下的班徽、班旗、班歌、班诗、班训以及班级承诺等等。
当然也不见得这些所有的都必须齐全,当然也可以超越。比如说我们班就没有班旗,但我们班却有班牌。
二、三天布置,巧解燃眉之急
是的,亲爱的老师们,这些你都可以不干,但我想问的是:布置教室是不是每个班主任都不能够逃掉的事情呢?像我们学校,每学期的教室布置,不说要检查三四次,至少也有两次吧。也就是说,作为班主任,每学期必须要完成至少两次更新教室布置的内容。
作为一个班主任,怎样把工作中必须做的事做好、做得轻松愉快呢?我以为只有把应付检查的教室布置,做成这样有文化的系列的东西,才能够轻松愉快起来,否则你永远都会被一次次的检查搞得手忙脚乱,苦不堪言。以我某学期的教室布置为例,后面墙上的黑板上,画着本学期要贯穿整学期的共读书目《人鸦》的主题宣传画,黑板两边是班诗和班歌。下面是晨诵的两大内容,即谢尔大叔和金子美玲的诗歌的作品展示区,这个板块一学期基本不会换,只不断地更新学生的作品而已。
那么怎样操作呢?我的方法很简单,划定展示区域,把班级文化的东西,也就是只要不搬教室就不换的内容,用喷绘的方式贴上去,又好看又保持得久。学生的作品随着课程的进行不断地往上贴。而学生作品只要自己觉得好的都可以贴在相应的区域。这里有一个规则:每个月至少展示一个作品,可以多展示,不能少展示,展示不够的,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这是已带了的老班级的处理方法。那么,对才接收的新班级,特别是一年级,又怎样进行班级文化的静态建设呢?你怎样布置教室,才可以让一间空空的房间,开始有生命成长的故事呢?
以我的经验来看,这个时候别忙着去搞什么班级名啊等等,这时,首先要解决的是这些新生对校园环境的熟悉,至少得保证他们能找到卫生间,上课时能快速回到自己的教室而不是跑到其他班级的教室里;更细致的是所有老师要快速认识所有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要快速认识。
师生之间不认识,会给我们教学带来很多麻烦。学生之间不认识那麻烦就更多了。这个我相信大家都有体会。
因此,怎样快速地解决互相陌生的问题又能完成布置教室的任务呢?
告诉你吧,结合入学教育,三天轻松搞定班级的教室布置,并快速互相认识。
第一,是对学生的需要。
入学第一天,每个人自我介绍,张贴自己的相片与姓名。(贴满后墙)
入学第二天,熟悉校园,画自己的新校园。(贴满一侧墙)
入学第三天,说说自己读小学的愿望,再画下来。(贴满另一侧墙)
熟悉校园、说自己读小学的愿望,其实都是在为建设班级文化作准备。那么,相片是怎样解决燃眉之急的呢?
一年级报名那天,老师就布置所有学生第二天带来一张最漂亮的相片来贴在教室后边的黑板上;同时,在相片底下贴上自己大大的名字。
开学第一天,在孩子们做完自我介绍后,就让每个孩子自己去贴。为什么要自己去贴呢?其实这里暗含着班级的一个展示规则:只要自己觉得好的东西,就可以在教室里张贴展示。然后,请班级孩子在空白的地方画上插图。
这样开学第一天,学生就自己动手把教室的后墙布置好了。
第二,为每个学科老师和每个同学准备一张座次表,还要在讲桌上贴一个座次表。我这里要强调的是座次表除了给每位老师外,一定要每位学生人手一张。
第三,每个孩子还需要自己动手做一个桌牌,放在桌上,便于老师不看座次表,也能随时叫名字。
第四,每个孩子还得要挂个吊牌。上面有相片,有姓名,还有班级。
光是这样的布置还不够,还要组织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认识同学,同时,还要布置在課外认识同学与同学姓名的任务。比如,每天得认识三到五个新同学,晚上回到家要给父母讲讲认识的新同学,认座次表上的同学的名字。这时,学生看到那座次表上的名字,就与自己头脑中的一张张笑脸联系在一起了。
两周后,孩子们基本能认识全班同学,又都能认识全班同学的名字了。人熟悉了许多事情就好办了。收发本子的事等涉及到名字的事,老师就又可以交给学生去做了。这样,不仅老师轻松了,更重要的人心聚集起来了,轻松解决了开学一团乱麻的状态。
这就是班主任把必须完成的布置教室的工作,变成了营造自己轻松的工作环境,何乐而不为呢?在这样布置教室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是欣喜的,不断结交新朋友,每天在认识新的同学,自己也被新的同学认识,不断认识新名字,不断为班级服务,他们又是何等的快乐呢!这样布置教室,教室里的人气、友情就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来。在班级建设的开始,孩子们就参与了班级的建设与管理。这就为班级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入学教育三天,教室里有了自己的相片,教室是家园的感觉就有了。教室里有自己画的校园,自己是校园的主人的感觉也有了;愿望有了,学校教室就是自己成长的乐园的感觉就有了。有了这样的布置,空荡荡的房间才有了满满的温暖,才有了无限的希望。这样的教室,每个孩子才会自豪地说这是“我”的教室。
这不是班级文化是什么呢?这样的教室布置是不是很轻松啊?
关注每个人,关注每个生命,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根本。
上面说的是一年级。其他年级也可以同样操作。开学愿望,开学计划,学期主题,都可以在开学仪式中呈现。在开学仪式上,学生是要书写新学期愿望的,开学仪式结束后,自然是张贴开学愿望了。
布置教室就是班级静态文化的建设。只要我们老师能够利用环境帮助自己,更能够轻松快乐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我们对布置教室就有兴趣,就会干劲倍增。
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更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人文素养。当我们有这样的认识的时候,我们教室文化的布置,就会变得有长度、深度与厚度了。
三、日积月累,熬出文化韵味
下面,我来说说怎样建设出有韵味的班级文化。
从教室的布置、班级静态文化的建设来说,我对“缔造完美教室”的理解是:作为一个班级的灵魂人物,要建设一个环境优美且有文化内涵的成长空间。这个空间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这个空间的环境布置能促进学生成长,使学生达到成绩优异,品德优良,具有独立的个性,又有特长,更有包容合作等等品质。同时,每个人都觉得生活是快乐的,幸福的。
班级文化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也如一粒种子从播种、发芽,到长叶一样生长起来的。
每间教室的特质与班级灵魂人物关系极大。我们的班级文化的生长,其实与我个人的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光是我们班级的命名就有经历了三次。
一二年级是“追逐太阳”,三四年级我们班的班名叫“太阳花班”,五六年级叫“向日葵班”。
一二年级的“追逐太阳”严格来说不是一个班名,而是一个班级帖子的名称。2008年我50岁,已经有了职业倦怠,想轻轻松松过好教学生涯的最后5年。但是,在邂逅新教育以后,我发现了新教育的美好,经历几个月痛苦的挣扎后,在2009年的3月,我才在教育战线论坛注册了一个班级主题帖表达我愿意永远向着明亮的那方成长的愿望,我就给我们班级的帖子取名为“追逐太阳”。
于是这个“追逐太阳”就成了我们班的代名,而这个班级帖子就成了我们班级的精神家园。
到了三年级的时候,那年新教育的年会主题是“为学校文化立魂”,在学习学校文化建设的时候, 我也就想到了我们班级名称。用什么样的名称呢?我们当然想在一二年级的基础上,生长出班级文化来。于是,有老师建议用“太阳花”,这样就能与“追逐太阳”紧密地联系起来。
找到了“太阳花”这个班名,又怎样来确定这个“太阳花”班级的内涵呢,也就是说怎样确定班级精神呢?于是,我们班级的师生、父母又一起在网上了解太阳花的这种植物的特性,去寻找有关太阳花故事、诗歌来体现太阳花班的精神。
我们在寻找的过程中,只找到了《太阳花》这首诗来作为班诗,用《向着明亮那方》来作为班歌。班级精神通过什么故事来体现呢?我们在网上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后来在查找太阳花这种植物的特点时,我们发现了太阳花还有一个名字叫“死不了”,由“死不了”这个名字,我想起小时候,有一段与只有一寸长的死不了的故事。我把这个故事,讲给班级的父母和孩子之后,我们又从这个故事中归纳出了“太阳花”包含着的我们班级精神的三个词:乐观勇敢,自强不息,欣欣向荣。就这样,我们就解决了在班级命名中的最大的难题,找到了“太阳花”班的精神。
到了四五年级,我们觉得我们的班级文化应该有更深的发展。我们也想通过升级迭代的方式来让班级文化生长得更加茂盛丰厚。
因为班级精神已经有了,所以我们很容易就找到了向日葵来作为我们的班级名称。我们把我们的班级命名为“向日葵班”。我们班级的精神从三年级的三个词扩展为四个词:乐观勇敢,自强不息,欣欣向荣,追求卓越。
所以,我们班级静态文化的生长的方法是:
第一, 确定使命、价值观、愿景。
第二,寻找一个大家认同且喜欢的事物,作为班级名称。
第三,从这一事物的特性中,提炼出班级精神,用简单凝练的词归纳。
第四,共同设计班级静态文化的内容。
当然了,每一项班级静态文化的内容的设计,设计的方法,不同的班级肯定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班级,在不同时间设计同一内容也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大家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了。
上面其实只讲了在建设班级文化中的技术性的问题,其实更重要的班级文化的建设应该在课程中生长出来。比如,我们的班级愿景就与《论语》课程有关,我们的班徽就与古诗词的《儒道课程》有关。而班级文化真正融入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得在课程建设中进行的。因为时间关系,这些课程就留在我们种子计划的系统培训中吧。
有了这些方法,我们就设计出了完整的班级静态文化。
教室文化是完美教室的灵魂,是一个班级的使命、价值观、愿景的集中整合与体现。
在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在四年级下学期,做了一个古诗词儒道小课程。我们都知识,读中国的古诗词,离不开理解中国的儒文化与道文化,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儒文化、道文化中了解中国,了解自己的道路。
到了五年级我们才真正完成我们班级名称的定义。
我们的班名:向日葵花班。
向日葵花,象征着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朵向日葵花,追逐太阳,向着明亮那方,坚强地面对困难,努力地开出一朵花来,散发自己生命的芬芳,在美好世界创造幸福。
我们的班训是:相信种子,相信岁月。这既是新教育的理念,更有我们班的具体内涵。
班徽,是班级的图腾,班级的象征物,更集中体现了班级文化的内涵。我们的班徽是:一朵向日葵花上有班名和“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的字样,中间是一个中国传统式的太极图,上面有“儒道”二字。
相信种子,就是相信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同学,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家长,每一个向日葵班的新教育人,我们的生命里,都有着善良、美好、卓越的种子,都最终会向世界开出一朵特别的花。
那么什么是相信岁月呢?什么是岁月?瞧,我们的班徽中间,像两个缠绕着转动着的圆圈,是中国传统的太极图,象征着白天和黑夜永恒地转动,而周围的12个花瓣,表示12个月,表示种子在经历了无数的日子之后,在岁月中陆续地开出花来。而在每一片花瓣中间,有一条暗痕像叶子的叶脉一样,把花瓣一分为二,这象征着24节气,它表示我们是有着传统农耕文化的中国人,我们将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班歌,是与班级愿景、名称的精神气质吻合的歌曲。
我们的班歌是《向著明亮那方》,这班歌无疑与我们班级永远追逐太阳的核心是一致的。
班诗,与班歌相同,也是与班级愿景、名称等和谐协调的诗歌。
我们的班诗,集中体现向日葵这种植物的特点和班级所有人需要的“乐观勇敢,自强不息,欣欣向荣,追求卓越”的品质的一首诗歌。
我们的班级口号是“永远绽放阳光笑容”。
我们的班牌上以向日葵作为背景,除了有班名、班徽和班级口号外,还有每年“六一”全班师生照的“全家福”相片,寓意是我们向日葵班的所有人员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当然了,有了这样的班级文化,我们就要“以物彰显”,设计布置教室的方案,张贴在教室里,更重要的是要“以行内化”,用自己的行动不断践行班级文化,让班级文化在自己的成长的经历中生长出来,融入每个人的生命,让每个人真正地走向卓越。
(作者单位:新阅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