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管理工作研究
2020-09-15陈晶晶
陈晶晶
【摘 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以及学校造成的影响均较为严重。2019年末开始并延续至2020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典型事件,各大高校均展开了一系列防范工作。本文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为研究内容,通过分析常见问题,如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疫苗接种问题以及大学生安全教育等,制定防范对策。明确在新形势下,高校应当充分发挥校医院的作用,并有效联合其它职能部门,做好预防以及控制工作,进而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能力,为师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及管理;工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 R19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7-281-0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发生在人口密集、居住集中且人员流动性大的地区,而高校同时具备了这些特征,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地、多发区。根据调查显示,全国大多数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其概率为70%。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危害性极大,其起因有人为,也有自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给高校师生带来的健康危害,以及引起的社会恐慌等均较为严重。为了维护高校的正常工作以及社会的稳定,本文针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在高校的预防控制加以分析,旨在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1 高校常见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1.1 学生集体食物中毒 在高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学生集体中毒是最为常见的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显示,2010年的1月至5月,全国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共发生了68起,中毒人数高达1646人,死亡18人。在这68起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中,高校食堂集体食物中毒占据了36起,中毒人员高达922人,其中1人死亡。高校食堂集体食物中毒造成的负面影响极为重大。通过对中毒原因进行统计,除食物在加工制作,储存以及运输等过程中受到污染外,还包括食堂的经营管理不善等。此类事件的出现使得高校食品安全受到了极大程度的影响。
1.2 传染性疾病的爆发以及流行 传染性疾病的爆发往往发生在人口高密度的地区。在高校,最为典型的传染性疾病为流感、肺炎以及肺结核等。由于高校人口密度巨大,导致传染性疾病一旦爆发即不易控制,其造成的恶性后果也较严重。首先,结核病在各个高校的爆发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在结核病的影响下,学生因病休学的概率也随之上升。尤其是肺结核病菌导致的大学生因病休学的概率更高。肺结核的传染性较强,对人口密度高的高校来说影响也较大。其次是麻疹造成的疾病爆发,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出现麻疹大多在实习人员中,且每年都有大学生出现麻疹的案例。再次,还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在我国的传染性流行病中,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最为广泛且危害十分严重的一种传染病。在人口密度大的高校里,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爆发较为常见,并且对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与健康都造成了极大程度的影响。另外,还有其他类型的传染性疾病,在高校的爆发同样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例如,流行性感冒、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甲型病毒性肝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登革热等。此类传染性流行病易在高校爆发,將导致在高校大范围的传播流行[1]。
1.3 意外伤害事件 在众多社会群体中,大学生群体十分特殊。此群体将社会、感情以及家庭等方面的因素全部综合在一起,心理郁结以及烦闷等心理问题较为突出,若不能够及时解决,则可导致心理上出现不健康的情况。同时,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又存在缺失,一旦学生产生了心理问题即会增加心理疾病产生几率,此时若未得到相应的疏导,则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发生创伤。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理疾病的不断研究,高校师生自伤以及他伤事件的发生屡见不鲜。除此之外,高校对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培养不足,交通事故、煤气中毒及火灾等意外伤害事件时有发生。近年来,高校学生宿舍因私接乱拉电源线路、违章使用电器等原因频频引发火灾,给广大师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2 新时期高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
2.1 加强高校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管理 学校食堂是涉及校园食品安全事件较为频发的地方。针对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工作的管理来看,通过加强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工作,能够有效降低高校食堂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首先,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应当遵守国家食品卫生法规,以及相关法律严格执行。其次,针对高校食堂的人员管理也应当建立起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对食堂人员的管理管控。例如,高校食堂的食品加工间应对管理人员的进出进行严格控制,避免高校食堂投毒事件的发生。高校食堂的采买工作也应当由专人进行。同时,针对高校食堂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预案制定[2]。在食品中毒事件发生之初应立即启动食品中毒事件预案,并对中毒人员进行及时的救治。另外,针对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需对食品的质量安全进行严格把控。在食品采买、食品储存、食品加工以及食品的营销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保证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质量。例如,在食品管理工作中,食堂管理人员应当针对食品的质量进行严格检验,通过验收的食品才能够进入到高校食堂,以保证高校师生的食品安全。此外,加强高校校园食品安全,还须严格学院超市、咖啡吧、饮用水等饮食服务场地所的管理,定期检查超市散装零食、面包、牛奶和饮品等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掌握进货渠道,杜绝“三无”产品进校园。
2.2 开展传染疾病疫苗接种工作 针对大多流行性传染疾病,采取疫苗接种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高校传染病的大范围爆发。在高校极易爆发的传染病中,以结核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以及乙肝等疾病最为多见,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均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根据调查及报道显示,大学新生的PPD检测阳性的概率高达48.90%。就各个传染性疾病的爆发以及危害来看,肺结核、乙肝等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的影响十分巨大。就目前的大学生因病休学情况来看,大多病因是乙肝、肺结核等。此类传染病也导致了高校大学生因病休学、因病退学的概率上升。因此,针对此类传染病展开高校传染病疫苗接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传染病疫苗接种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免疫力。其次,对高校传染性流行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来说有着极大的意义,能够为广大师生提供健康保障。
2.3 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 针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展开能够有效降低传染病在高校爆发的概率。但是,就目前大学生对传染性疾病的认识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对其认识不足。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在校大学生对传染性流行病的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对疾病的认识能够在源头上加以管理,对疾病进行防治。展开大学生的传染疾病的相关教育可通过校报、广播、宣传栏以及论坛等形式。通过大量的宣传让学生不断认识到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主动掌握应对措施的基本技能,从而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自我防护保护能力[3]。
2.4 建立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针对高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制定应急预案,并加强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管理,能够在事件爆发时起到有力防护作用。首先,在高校建立起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指挥中心,针对高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工作要求加以安排,例如,应急指挥中心应当制定出各项应急措施,对各个组织进行协调,针对事件进行落实调查等。其次,成立相关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小组,并完善设立相应部门,确保作用有效发挥。针对传染病的出现,全国上下都在进行自我防护,有效降低传染疾病的大面积爆发。再次,高校在进行救助时,病患应当及时转移到相关医院或指定单位进行救治。此外,针对高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建立起完善的后勤处理小组,配合高校的预案工作。例如,建立起高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后勤处理支援小组、安全小组以及综合事务小组等。另外,需结合高校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需要,将后勤处、工会、学生会、保卫处、宣传处以及团委等部门组织起来,依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等级,及时调整各项事宜,将人力、物力、资源、车辆以及资金等及时运用到位,进而为广大师生提供健康安全保障。
3 新时期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方案
3.1 校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针对校内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高校能够通过及时的预防做好相应的处理。针对校外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来说,高校依然需要针对事件的问题所在进行严格的防控。展开校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时,高校应当根据相关上级文件进行相应的处理。首先,高校应当及时调整预案,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同时对于返校人员以及外来人员进行检查登记工作。出现任何不良反应都应当及时转入校医院或定点医院进行正规治疗。针对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以及早治疗。同时,展开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时,应当将全部力量都发挥出来,将电视广播、专题讲座以及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大力使用起来,将宣传效率以及效果都发挥到最佳的程度。另外,需开展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知识宣传工作,例如,通过印发宣传小册子等方式对高校师生进行教育:不去人员密集地区、出门戴口罩、回家及时洗手勤通风等;住校大学生应当注意宿舍卫生、勤通风,保证宿舍及教室的空气流通等。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对疾病预防意识和能力。
3.2 校内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针对校内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而言,首先,应当对事件的源头进行控制,防止事件的进一步扩大。其中,学生返回学校也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源头之一,应当进行严格管控。如今,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学校能够通过微信以及QQ等联系方式联系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通过此类方式将学校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政策告知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例如,在假期中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对于身体不适的学生应当建议学生延期开学返校报到。学生应当及时向学校报告自己的身体状况,辅助学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工作的展开。其次,应当加强病例的管理工作。在校医院的带领下,将高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的相关制度等进行详细的制定。进行严格的管控的同时详细记录各项事宜。再次,应当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要规范上报,及时开展督查,确保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零遗漏”。首先要做到人员排查清晰,不折不扣落实师生员工“每日报平安”制度,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教职工以部门(院部)为单位每日报平安,全面掌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落实封闭制管理,进入校区一律凭有效证件,对校园大门、生活区、礼堂、公共大教室等重点区域实行专人负责管理,需测量体温无异常情况后方可进入。发现异常情况,原地进行处置。除此之外,应当加强心理疏导和信息发布。因心生畏惧而反应过度,容易导致社会心理的危机,轻者产生忧虑情绪,重者会诱发患者和患者家属信任危机,焦虑引起的次生危机有可能成为第二波伤害。因此,要安抚好广大师生在事件中的情绪,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的出现。通过新闻媒体、微信等平台及时公布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及时让公众了解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管控文件和要求,可以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积极主动参与到事件的防治与管控工作当中。通过广大师生的有效措施将事件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降低事件的扩散与蔓延的程度[4]。
4 总结
在高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中,校医院是其工作展开的主心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突发事件处理经验分析,高校应当高度重视校医院的建设与发展,通过加强校医院的建设,提升高校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地域管理能力。当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可迅速联系各个部门,為广大师生提供充足的保护,在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同时,保持学生生活秩序的稳定,为高校公共卫生防护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胡颖菲,吴琳.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探讨[J]. 江苏科技信息, 2016(16):32-33.
[2] 刘生明. 新形势下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管理的探讨[J]. 现代预防医学, 2012(19):100-101.
[3] 叶云霞.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探析[D]. 华东理工大学, 2014.
[4] 李桂霞.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因分析、预防和应急处理[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1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