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替沙星联合异烟肼、利福平、比嗪酰胺及乙胺丁醇在新发结核性胸膜炎中的治疗效果
2020-09-15阿克木江·阿西木
阿克木江·阿西木
【摘 要】 目的:探讨加替沙星联合异烟肼、利福平、比嗪酰胺及乙胺丁醇在新发结核性胸膜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94例新发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异烟肼、利福平、比嗪酰胺联合乙胺丁醇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加替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2周、1个月、2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的胸水吸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时两组患者胸膜粘连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时研究组患者的胸膜粘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年后研究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替沙星联合异烟肼、利福平、比嗪酰胺及乙胺丁醇在新发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中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且可有效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加替沙星;新发结核性胸膜炎;胸水吸收;不良反应;复发率
结核性胸膜炎是指结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胸腔引起的胸膜炎性症状,以出现大量胸腔积液为主要特征,若未及时治疗,胸膜腔内渗液中纤维蛋白沉积则会导致胸膜肥厚粘连、包裹性胸腔积液等,不仅增加治疗难度,也不利于预后改善[1]。针对新发结核性胸膜炎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抗结核药物来控制胸膜腔中结核性炎症,抑制病情进展,但治疗效果欠佳[2]。本研究以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94例新发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加替沙星联合异烟肼、利福平、比嗪酰胺及乙胺丁醇的临床治疗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94例新发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均符合初治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标准,年龄18岁以上,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排除妊娠合并症、糖尿病、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癫痫、尘肺、相关药物过敏史、治疗依从性差及失访者。其中男50例,女44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2.53±3.56)岁。将患者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7例,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异烟肼片,每次0.3g,每日1次;利福平胶囊每次0.45g(体质量>50kg剂量调整为0.6g/次),每日1次;吡嗪酰胺片每次0.5g,每日3次;乙胺丁醇片每次0.75g,每日1次。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0.4g加替沙星静脉滴注,强的松初始剂量每次75mg,于早8点服用,每日递减5mg。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每周抽液2~3次,连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胸水吸收情况、胸膜粘连及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
1.3 评价标准
1)胸水吸收[3]:胸透及B超检查胸腔无异常,双肋膈角清晰为完全吸收;胸水低于第四前肋以下为明显吸收;胸水无吸收或增多为吸收不良;总吸收为完全吸收与明显吸收之和。2)胸膜粘连:胸X线显示肋膈角钝,B超显示胸腔无积水。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检验采用SPSS 19.0软件,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胸水吸收情况
研究组患者在治疗2周、1个月、2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的胸水吸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胸膜粘连情况
治疗2个月时两组患者胸膜粘连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时研究组患者的胸膜粘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年后研究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病中的常见类型,在胸膜炎中的发生率高达80%以上,以胸膜充血或水肿、内皮细胞脱落、胸膜腔中积聚血浆蛋白为主要病理特征,具有治疗难度大、预后差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3]。异烟肼、利福平、比嗪酰胺及乙胺丁醇联合应用是结核性胸膜炎治疗的有效方案,但胸腔积液吸收速度较慢,且胸腔中药物浓度较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常易出现耐药性问题,取得的治疗效果常不尽人意。加替沙星是第四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杀菌活性较强,且与其他抗结核药物无交叉耐药性,还可增强其他抗结核药物活性,提高抗菌效果[4]。还有研究表明,加替沙星与其他氟喹諾酮类药物相比,对细菌Ⅱ型拓扑异构酶的选择性更高,吸收速度更快,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3]。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在治疗2周、1个月、2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的胸水吸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时两组患者胸膜粘连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时研究组患者的胸膜粘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年后研究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加替沙星联合异烟肼、利福平、比嗪酰胺及乙胺丁醇在新发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中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且可有效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运星,李繁,廖存章.采用左氧氟沙星短疗程方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03):161-162.
[2] 刘琼.地塞米松胸腔内注射联合常规抗结核方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5):50-51.
[3] 冯宗欣,赵顺现,薛存波,等.加替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新发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1):1555-1556.
[4] 薛存波,冯宗欣,丁红伟,等.加替沙星联合异烟肼、利福平、比嗪酰胺、乙胺丁醇治疗新发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研究[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5,09(03):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