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在东盟投融资服务中的应用
2020-09-15李恩成
李恩成
[提要] 近年来,东盟自由贸易区在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下规模越来越壮大,东盟各国经济、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带动新兴金融产业、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本文针对相关问题,分别提出建立相关组织、颁布相关政策、开展共同研究的政治对策,规范发行市场、提升市场信用、推进产业布局和融合的经济对策,建立可持续发展环境和加强群众相关认知的社会对策,统一技术标准、提升安全性能的技术对策。
关键词: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融资;区块链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6月15日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的进步,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世界的经济交流呈现出了多元化、现代化、数字化的发展,东盟间的国际直接投资市场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信息化、数字化走向新时代。
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型技术,跳脱出原先只承担比特币市场底层架构这个单一设定后,其应用前景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自“区块链+”的理念被提出后,各国政府给予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市场积极的态度。我国也在不断地推进区块链应用市场的发展。2016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白皮书正式介绍了中国区块链技术发展路线蓝图以及未来区块链技术标准化的方向和进程。同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首次将区块链技术列入国家级信息化规划内容。紧接着,各地区纷纷出台针对区块链产业的布局,将区块链项目列入了未来信息技术的主流发展项目,并在技术完善、机构监管、安全风险等领域出台各项政策,持续有力地推动区块链在中国的发展。
一、区块链技术在东盟投融资服务中的必要性
(一)电子票据与跨境支付。国际间的投融资最基本的要素就是金钱,而电子商业票据和跨境支付则是资金跨国转移的主要方式。但是,东盟各国在电子商务票据和跨境支付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电子票据业务上,老挝、印度尼西亚国内的票据黑市存在一票多买的情况,导致票据信用力降低而严重影响了投融资间的票据浮动利率。分布于东南亚各国的“电子农场”进行互联网算力交易时容易造成票据交易系统的紊乱。东盟各国对电子票据市场的监管政策的不同导致电子票据交易程序的繁琐;在跨境支付业务上,由于某些东南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导致跨境支付中专有网络存在不稳定的问题。某些东南亚国家柬埔寨、缅甸等,其信息网络安全监管较弱且网络基础设施布局较落后,容易受到网络黑客技术性、物理性攻击,结果造成交易数据被篡改、交易金钱流失、交易平台崩溃的后果。
(二)资产认证与企业征信。在国际间投资中,对于企业投融资风险的把控主要参考就是企业的资信评级,但是鉴于东南亚国家不同的国情,传统的资信评级行业存在一些问题。在经济层面上,东南亚的黑色产业链使得国际间资信调查具有局限性。例如,第一层为第一产业的基层劳动者,通过村民、家族合作的工作模式,每个季度都能开采、生产出丰富的未加工原材料。第二层,许多不具备生产资质的劳动密集型黑工厂再通过廉价劳动力来对产品进行加工。第三层,具备生产资质的企业对半成品进行最终生产,并赋予品牌价值。这种黑市经济下的生产模式没有合法且清晰的产业链,难以对其进行资产认证,笔者将其称为产业模糊化;在政治层面上,东盟众多成员国不同的政体使得传统的资信机构的介入调查无法进行。比如类似于柬埔寨、泰国等是基于将军、政客拥有实权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多资信机构实际受到少部分寡头集团利益高层的控制,可能存在经济集团为了更多的吸引外资对信用进行造假的行为。
(三)智能融资。在国际投资中,货币利率、条款商定、不可控人为操作对融资具有重大的影响。在货币利率上,假如融资的企业对象本国存在货币市场极度不稳定的问题,那么可能会造成企业融资金额的不可预测性变动;在条款商定上由于各国设定的关税比例以及投资政策的不同,使得融资条款变得复杂化和多变化,加大了融资的工作难度。在不可控人为影响上,由于是境外投资的不确定性,对东南亚企业的投资可能存在“假融资、真骗钱”的人为风险。
(四)必要性。基于上述问题,构建一个具有安全性、便利性、稳定性的跨国资金转移系统是提升东盟经济贸易往来的基础;创造一个能在脱离政府干预和克服产业模糊化限制的新型资信系统是革新东盟传统资信评级模式的条件。应用一个自动化、去人为干预的新型网络融资技术是发展东盟数字经济产业的核心推动力。
二、基于PEST模型的区块链在东盟投融资服务中的实证分析
本文将用PEST模型来分析区块链在东盟投融资服务中的应用问题。PEST为一种产业所处宏观环境分析模型,所谓PEST,即P是政治(Politics),E是经济(Economy),S是社会(Society),T是技术(Technology).
(一)政治因素
1、各国对区块链技术监管程度不同。基于东盟各国不同的法律制度,各国政府对于区块链的监管规则也不尽相同。虽然区块链独有的加密规则保障了交易过程的安全,但是在法律层面上,并没有出台对于区块链投融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惩戒方案。
2、各国对区块链技术的推行程度不同。东盟各国政府基于不同的国情下,对区块链技术的开放程度也不同。相对于西方在开放型市场对区块链研究的如火如荼,东盟一些国家政府對区块链始终保持着消极的态度。
(二)经济因素
1、区块链在东盟投融资中的应用市场问题。区块链项目在ICO(代币首次公开发行)市场上充斥泡沫。低门槛、低成本的区块链项目开发吸引了众多圈钱者加入,他们短时间内开发出一个区块链项目并加以宣传吆喝,逐渐使得ICO市场充斥着大量“注水”项目。加上资金募集的虚拟化,且虚拟资金的转移不受金融部门的管制,这很可能导致人们对区块链市场失去信心,不利于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2、区块链在东盟投融资中的应用产业问题
(1)数字经济和实体产业融合度不高。相对于新加坡、越南等相对发达国家来说,其他东南亚小国的经济基础较差、信息科技较落后。所以,对于数字经济产业的布局还没解决与实体经济间相互独立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数字化无法与传统实体经济相接轨。
(2)东盟各国产业布局重心不同。东盟成员国大多由第三世界国家组成,其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比较小,农业是东南亚地区的主要经济活动,对于东南亚大多数国家来说,农业对GDP贡献非常大。所以基于农业为中心的东南亚国家,对新兴数字产业的布局有着明显的阻碍,不利于区块链融资服务开发。
(3)寡头经济的阻碍。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使得两方实现点对点的交易,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间机构的控制。而基于东南亚某些国家特殊国情,这种模式会导致东南亚寡头集团对于市場的影响力下降、利益受损,而在经济、政治都有话语权的寡头组织势必会阻挠区块链进入其国家的市场。
(三)社会因素
1、算力资源。区块链的共识机制的最大缺点就是对于计算力的需求。每当一个区块生成、加密并向全网广播的过程都需要每个节点参与计算。但是在计算过程中虽然每个节点做着同样的工作但是并不会生产出多余的区块,导致了算力的浪费。
2、人才资源。自区块链技术面市以来,区块链相关产业的人才缺口一直在扩大。《2018年区块链白皮书》指出,2018年第一季度对区块链人才的需求量相较于2017年同期增长了9.7倍。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人才的供需比例一直在下降。特别是针对教育水平落后、公民文化普遍较低的东南亚国家,人才资源的紧缺极大制约了区块链金融的发展。
(四)技术因素
1、区块链应用的技术标准不统一。东盟不同的国家所发展的区块链项目重心不同,比如新加坡致力于发展ICO(首次代币公开发行)市场、印尼致力于加密货币的交易等。加上东盟各国大部分国家只是推行区块链项目的试点,并没有实现区块链产业化。这些都导致了区块链的应用技术标准的制定不完善。
2、智能合约漏洞。智能合约的编程由人来进行,那么人为的失误也可能造成智能合约的漏洞。在智能融资进程中,如果输入的合约条款本来就存在漏洞,那么合约就会朝着一个错误的方向进行,违背投融资方最初始的意愿。再加上智能合约不可篡改,导致后期漏洞修改上的困难。以太坊智能合约中的问题包括合约编程Solidity、编译器错误、以太坊虚拟机错误、程序错误的不变性以及其他尚无文档记录的攻击。
三、关于区块链在东盟投融资中的应用对策
(一)政治对策
1、建立互利共赢的区块链组织。在世界一体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国家与国家间的合作组织有利于实现经济、技术的共同发展。而对于东盟自由贸易区来说,建立一个互利共赢的区块链组织是加速FDI(国际间投资)的核心推动力。可通过打造一个东盟各国之间经济互通、技术互联的区块链组织,实现国际投融资交易便利化、区域内技术标准统一化,同时更能促进跨国投融资业务的繁荣。具体可参考R3联盟链、EBP(欧洲区块链合作组织)。
2、颁布共同监管的区块链政策。如今,区块链业务范围逐渐增大,世界对区块链的关注也愈加深入,但法律监管不到位减缓其规模化进程。在东盟跨国交易业务日益增加的环境下,想要深化区块链在投融资服务中的应用,就更要加速具有针对性、标准性区块链法律法规的颁布。此条政策的制定必须由东盟各国共同进行,不得以国家机器来影响政策的共同制定。同时,政策上必须涉及公平、公正、公开的应用管理制度,以及对于利用区块链实行不法行为的惩罚制度。
3、开展资源共享的区块链研究。随着区块链在世界范围内的火热,各国也加大了对区块链技术的关注度。但是东盟各国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市场关注程度的不一致,技术重心的不协调,使得投融资服务在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受阻。应在基本区块链技术上实现交流共享,在人才资源上实现研究合作。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使得“区块链+金融”相关理念在区域内得到广泛普及,促进相关技术在区域内得到升级,推动相关产业在区域内实现布局。
(二)经济对策
1、规范发行市场,提升市场信用。区块链项目的发展同时也伴随着泡沫化和信用缺失。所以应当通过规范区块链项目发行市场的投融资准则,加强ICO市场的募股要求,完善对于区块链发行项目的资信调查。同时,要设立相关的保险、监管、理赔机制,由此保护对区块链项目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加大对投融资应用的产业试点规模,组织研究并建立相关的容错机制,广泛普及“区块链+金融”的理念,由此来夯实市场对其的信用基础和培养市场投资兴趣。
2、推动产业布局,实现产业融合。在机构组织上,政府通过给予相关的经济、政策支持来推动大型金融机构对区块链产业的应用布局,并加强跨国金融机构对于区块链金融方向上的合作布局。同时,大型国际间金融机构也要发挥引领作用,将区块链金融的应用推广辐射到区域中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机构和相关互联网企业,在宏观层面上积极推动“区块链+金融”项目相关产业的布局;在经济市场上,应积极调动市场资源配置的核心作用,倾斜相关资源到区块链投融资服务中去,借此推动此项目在各个领域的产业融合。
(三)社会对策
1、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为了实现区块链金融发展中对于社会资源的良性互补,应打造可持续的资源应用模式。一是在人才资源可持续发展上,东盟应积极培养本国和吸引外来人才。东盟各大院校应设立相关的学科并给予一定教育资源的倾斜,地方政府应鼓励相关金融机构走进校园开展区块链金融项目的相关课程,包括行业实习和行业发展规划。国家应加大对于外国人才的引进,通过给予相关政策和资金扶持不断提升外国人才资源的转移。二是在电力、算力资源可持续利用上,东盟应对区块链进行合理应用。对于电力、算力资源使用应制定一个合理的使用模式,对于资源产物进行合理地运用,使得资源转换率利于应用的发展。
2、弥补群众认知缺陷。东盟各国应运用政府、传媒、广播等行业对区块链相关理念和应用愿景进行宣传和普及,弥补群众对区块链相关领域的认知不足。同时,还要进行区块链应用的基层试点,让群众能切身体会到区块链对于日常生活的创新,加深群众对于其的认识。
(四)技术对策
1、统一技术标准。东盟自由贸易区以组织的身份应积极在世界舞台上推动区块链技术的世界统一标准。通过国际间组织对于服务标准的积极探讨,通过相关专家对区块链数据架构应用标准的发展研究,通过国际金融业间对于权限管理和交易管理的标准化研究,来制定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投融资服务的应用技术标准。
2、提升安全性能。凡是互联网,都存在漏洞和风险。但是对于还在起步阶段数字技术,必定存在着升级创新的潜能。第一,东盟各国应重视技术的理论基础研究,对于各大研究所、高校给予资金、政策上的扶持。由此加强对于安全性的技术攻关,早日破解51%算力难题和密钥丢失难题。第二,关于投融资业务上的区块链应用必须经过代入性测试,由此发现理论模拟上不能发现的问题。第三,加强区块链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建立智能合约的代码核查机制,避免人工失误带来的技术性风险。第四,加强智能合约漏洞识别和建立漏洞暂存机制,防止不法分子利用公开合约的漏洞进行攻击。
主要参考文献:
[1]东南亚国家农业的投资机遇在哪[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9(6).
[2]包伟.对称密码体制与非对称密码体制比较与分析[J].硅谷,201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