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体悟式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2020-09-15彭念慧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思考力体悟生命

彭念慧

《论语》(为政篇)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不言而喻。2017 版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思考力对每一位师生而言都显得至关重要,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实践的重要方面,通过阅读教学能更好地挖掘师生的语文思考力。

语文体悟式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对文本的感知、体验和感悟过程。体悟式阅读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心思凝聚在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从而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阅读教学中收获知识。通过体悟式阅读教学浸润语文课堂,教师的思考力与学生的思考力得到同时开掘,极大地提升了师生的语文思考力及语文视野。而体悟式阅读教学可以更好地通过文本深入解读、作家作品分析、联系作者生命与读者生命、感悟文本内涵主旨、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等等角度更好地挖掘语文思考力,促进读者反应批评与接受美学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广泛运用。

一、体悟式阅读教学能提升师生的审美情趣,思考力能促进审美鉴赏

体悟式阅读教学与中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有着紧密的联系,对此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思考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必经之路。文学的审美功能、文学作品内涵的丰富性、意蕴的多元化解读对于初中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和个人创新思维的形成,以及真正地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文学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吸引着读者,天然地成为中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蓝本和人格养成的沃土,通过语文的体悟式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它能够引导学生形成开放性的评价思维,在品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形成健康完善的个性特征。

例如,古诗词的鉴赏需要通过学生品读诗句,感受诗歌内涵与作者情感,在了解创作背景的前提下,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通过具体诗句的解析,感受诗歌的具体内涵。例如,学习王维的《竹里馆》时,我们想要了解这首诗,必须首先体悟王维其人、其诗,该诗的创作背景、诗歌内涵等,这就需要学生要有一定的思考力和教师的思维引领作用。通过对学生语文思考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加以教师的思维拓展点拨,让审美鉴赏不再停留于教材参考书,而是每个学生都能从作品中解读出属于自己的审美内涵,从而养成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增加生命的厚度。

二、体悟式阅读教学能连接作者生命与读者生命,思考力能延续生命意义

通过体悟式阅读教学,让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本,深入探讨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感悟文字的生命力量,这是语文思考力的独特作用。艾布拉姆斯《镜与灯》中提出文学批评的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以,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联系作者与读者,将文学批评理论中的读者反应批评和接受美学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实际中去。

例如:鲁迅是现代文学史上难以逾越的作家。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会觉得鲁迅是严峻的、高深的、神圣的,从而敬而远之,心生畏惧。如何让当今的中学生走进鲁迅的作品,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寻找鲁迅生命与学生生命之间的契合点。如《阿长与<山海经>》,写的是儿时的鲁迅与保姆阿长的脉脉温情,呈现的是普通人之间的信任与关心,延伸开来,学生的生命中是否也有这样平凡而默默温暖你的人的存在?以此,可以引发学生体悟作者生命与自己生命的关联。《五猖会》和《父亲的病》写的是作者与自己父亲之间的事,这些内容可以让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中学生更好地反思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藤野先生》是鲁迅记录自己在日本留学期间,自己的老师的一篇文章,也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师生关系的话题。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让学生的生命与作者的生命之间找到贯通的连接点,并鼓励学生思考,可以更好地将作品的内容延伸到学生的生命中去。

三、体悟式阅读教学促进教学反思与学生反馈,思考力能引领教育行为

语文教学中的体悟式阅读,注重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课堂上的思想交流往往是片段的、零碎的、不成系统的,但却是重要的、不容忽视的,有的甚至对学生起着醍醐灌顶的引导作用。所以这就需要我们重视教学反思和学生反馈。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与反思的总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的重要价值。教师的全部尊严都在于思考,一个不善于思考的教师也就没有了教育学生的灵魂。有些时候,教师往往被教案与教参束缚而缺乏思考,尤其是缺乏自己的思维。在每天疲惫的工作之余,随着时间的流逝与消磨,渐渐退却了当初的激情和工作的热忱,疲于应对各种检查等等,都将老师的进取心渐渐吞噬,忙碌而单一的教学生活,也让教师的创新意识不断减弱。而注重考试成绩的评价模式也使学生长时间生活在压抑之中,何来思考力的培养可言。所以,当下的教育现状确实令人堪忧。当下的中学生,有着较为宽裕的物质和文化条件,但是却往往被考试的枷锁所束缚,学生为了分数而学习,为了成绩而不顾其他,早已习惯学习是为了考试的思维模式。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努力改变这种现状,还要教育学生改变应试教育的观念,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养成思考的习惯,从而有效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教师注重教学反思也是教学的重要一环。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句话不仅指的是课堂时间上的有限,同时也指思维上的未完待续。所以课后的小结与反思应当成为教学行为的常态。备课组之间进行教学的反馈与点评,可以促进教师思维火花的碰撞,以便更好地打磨每一堂课。学生之间就课堂内容,可以在课后继续延伸讨论。体悟式阅读教学是一个常读常新的过程,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反思教学,让思考力引领教学行为,这样才能真正地将语文教学做到教学合一。

四、体悟式阅读教学能促进多角度文本解读,思考力能拓展语文教学的视野

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已经取代应试教育成为当前中学教育的主旋律。语文教学,特别是文学阅读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智育与德育互渗,知识与能力并行,文学体悟式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优秀的文学作品所引发的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对文学语言的独特体悟等,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语文教学的外延即生活,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视野尤其重要,而思考力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通过体悟式阅读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多角度地解读文本,从而体现语文学习中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笔者深有体会。例如,在课文《最苦与最乐》(梁启超)一文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课前导入的问题是:“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生命中、生活中、学习上的最苦与最乐。”学生的反馈让我大开眼界。一位学生的回答是“最苦的事情是无所事事,碌碌无为;最乐的事情是学有所获,有梦可追。”从这些思考和回答中,我们可以看见,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对问题往往有着独到的思考,我们不能因学生年纪小就忽视了他们的思考力。他们往往会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之下,迸发出生命的火花。而课文中讲到,最苦是未尽责任,最乐的是尽了责任。在这里,学生就是从自我的角度对课文进行了富有个性的解读,这些生成的教学资源是值得我们教师认真对待的。

综上所述,体悟式阅读教学在提升师生的语文思考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体悟式阅读教学,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升教师的文本挖掘能力,有效提升師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促进师生思考力的发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语言建构能力的不断发展。

[作者通联:武汉市武昌首义中学]

猜你喜欢

思考力体悟生命
萌宠
懂,才能得
Logic Dots
提升思考力
未来在等待的人才:哈佛、牛津的5堂思考力训练课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思考力探究
解题中的数学史
“体悟教学”的教育学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