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主题式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2020-09-15邹秋芳

中国教师 2020年9期
关键词:幼小学科幼儿园

邹秋芳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从学前教育到小学教育之间的过渡和连接,准确地讲,是指幼儿从幼儿园大班向小学一年级的过渡。学前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玩”兼带“玩中学”,而小学低年级的主要任务是“学”兼带“学中玩”。幼儿要实现从以“玩”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面临心理认识、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的重要调整,因此,幼小衔接是幼儿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主题式课程,简单而言就是打破学科界限,教师围绕某一个固定或系列主题从不同学科、不同领域进行教学,提倡学生自主观察、自然关联、发散跨界,教师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引导的一种课程活动形式。

幼小衔接主题式课程是指以学校“教育浸润生命”理念为引领,将幼儿园的主题教育活动、小学的单科教学课程相互结合,并融入幼小衔接的元素,实现固定主题下的横向领域融合统整与纵向层面辐射延伸。

一、相关课程的开发过程

我们的主题式课程受幼儿园的主题教育单元启发,但不同于幼儿园的主题教育。区别在于,幼儿园普通课程是围绕主题创设环境,提供学具或玩具,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不涉及多学科教学,而我们的主题式课程是基于学前幼小衔接教育的需要,带有一定的单学科背景、多学科和跨学科特征。

1.最初的主题课:多位教师协同授课

学校的幼小衔接从一开始就是由不同学科的小学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没有固定教材,教师的自由度很大。最初的主题课可以称为“日主题课”,就是在一日或半日的主题教育中,三位教师根据同一主题进行相关学科优势内容的教学,颇有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感觉。这种上课形式更容易吸引幼儿的兴趣。

后来学校进行得最多的是“周主题课”,就是一周有一个固定主题,每位教师按照固定的时间,用一整节课进行教学。在“周主题课”的基础上,我们还开展了“月主题课”,就是一个月确定一个大主题,各学科围绕大主题连续做几次小主题课。例如,以“春天”为月主题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春神跳舞的森林》《是谁唤醒了春姑娘》《小牛春天》等一系列绘本带领学生进行早期阅读,也可以学习古诗《春晓》、儿童故事《小熊种豆子》、现代诗《春风》等;数学教师设计关于“美丽的花园”的寻找简单规律的活动;英语教师可以讲授关于春天的单词、常见句型等;科学教师可以从讲《一粒种子的旅行》的故事进而延伸到种植日记,带领学生认识春天的花、美丽的蝴蝶、漫天的杨絮等;音乐教师可以教学生《春天在哪里》《春姑娘》及儿歌《小雨和小草》;体育教师则可以借助“小蜗牛旅行”和“能干的小青蛙”系列故事,讲授关于爬行和跳跃的知识……“月主题课”的优点是主题容量庞大,可以涉及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大量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较“日主题课”和“周主题课”都有很大的突破。

2.提升中的主题课:单节主题课

考虑到多位教师协同授课多有不便,我们又进行了改进,形成了“单节主题课”的授课形式。这种课型是由一位教师围绕一个主题融合多门学科进行教学。单节主题课更加考验教师自身的课程理念和多学科融合的能力。例如,一节以“雪花”为主题的多学科融合课,这是“冬天”这一大主题下的一个子主题,涉及学科包括语言、数学、科学、音乐、英语及手工,课时为一课时。教师计划语言领域学习绘本《雪花人》,用研究雪花的学者班特利的真实故事渗透做事情必须付出很大努力的思想;数学领域则比较雪花的大小、计算雪花的数量及了解对称图形的美;音乐领域欣赏歌曲《雪绒花》;英语领域主要是讲单词“snow”及其合成词;科学领域讲解雪花的形成,带领学生手工制作雪花折纸,这里涉及了对折图形的制作,与数学“对称图形”相呼应。这样“文理穿插,艺术居中”的安排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而且各学科衔接过渡也更自然,学生更易接受。

單节主题课要求学科教师尽量弱化自己的专业和学科特点,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兴趣,教学方式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灵活设计、不断改进。

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多轮积累和提炼,我们总结出了符合学情校情的幼小衔接主题式课程,以“月主题”“单节主题课”为课程的主要形式,多学科融合、蛛网式发散则是课程的主要特征。

二、课程的整体设计和说明

首先,幼小衔接主题式课程是贯穿在大班的整体课程计划中,作为经常性的教育活动而开展的。在整体课程框架设计方面,我们主要列了六个大主题单元,其中,“地球·家园”和“畅想小学”主题单元分别排在上学期和下学期,其他四个主题单元都贯穿整个学年,每个主题单元下面按照逻辑关系设有四个分主题(“节日·记忆”单元是按照当月节日对应开展的)。平均每个月有2~3个分主题课程,每个分主题下设八个小活动,具体架构和时间见表1。

从表1中可以得知整体课程实施的时间与核心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要兼顾活动环境的横向空间以及家园共育。六个主题非常宏大,我们在具体实施时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每个分主题下面都设立八个操作性、针对性较强的主题活动,以此更好地实现学前部“以促进幼儿整体、和谐、健康发展为根本,培养体能健康、生活自理、胸襟广博、理性温润、做事自信、视野开阔的‘自然儿童,为幼儿能够顺利升入小学奠定基础”的幼儿培养目标。

六大主题单元的选择也经过了慎重考虑。“缤纷·四季”主题主要带领幼儿进行有关四季的探索,帮助幼儿通过观察、归纳、实验等手段发现四季给世间万物带来的变化,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渗透自然主义的生命教育理念。“理想·追求”主题与幼儿的发展关系密切,符合幼儿的基本需要及心理特点,有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爱国情怀、关于个人成长的自我觉知。这既符合幼儿的前后发展顺序,也是幼儿前期经验的延续与提高,是一种着眼于社会层面的生命教育理念延伸。“地球·家园”主题让幼儿不仅在偌大的地球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爱上地球这个人类共同的家园,而且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从小树立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再见,学前”主题是幼儿迈向小学的重要活动主题,教师和幼儿一起品味成长的自豪、集体的温暖与友谊的珍贵,让幼儿与幼儿园告别。“畅想小学”主题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好奇与憧憬,让幼儿对小学有所了解,积极发现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知道做小学生还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本领,学做一名出色的“小学生”。“节日·记忆”主题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化浸润式教育方法,让幼儿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感受不同节日的特点及其传递出的情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三、具体课程实施案例

以“再见,学前”这一大主题单元为例,9月开学阶段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我们开展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分主题课程,包含八个小活动。

活动1 有趣的倾听小游戏

活动目标:理解倾听的重要性;了解干扰倾听结果的原因;养成安静专注倾听的好习惯。

活动过程:玩“传声筒”游戏,将幼儿分成几组,每组五个小朋友,教师告知第一个小朋友一句话,口耳相传,不能让旁边的小朋友听到,最后一个小朋友重复刚才的句子,又对又快的小组赢。

活动2 整理小书包

活动目标: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愿意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活动过程:教师将准备好的书包、文具、书籍等放在操作台上,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要放进书包里的物品,教师边做示范将物品放进书包,边向幼儿展示物品应该放在书包中的哪些位置。

组织竞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整理好书包。

将竞赛活动多组织几次,引导每位幼儿参与其中。

活动3 个性化的活动记录单

活动4 自主取餐,方便你我

活动5 我是人民解放军,看谁军姿最整齐

活动6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7 集体运动,自护最重要

活动8 勇于犯错、乐于改正的好孩子

这一系列活动从行为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自主学习动机、社会交往沟通等多个角度设置幼儿可接受、可理解的小游戏,让每个幼儿在游戏中培养习惯、提升能力,并在未来的一学年的日常活动中不断强化。

幼小衔接主题式课程纠正了幼儿园小学化的不良倾向,以培养兴趣和习惯、形成品质和意识、提升能力和素养为主,以知识习得为辅,有利于帮助幼儿全面发展和均衡发展,有利于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和整体能力,有利于幼儿快速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猜你喜欢

幼小学科幼儿园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苦恼的“幼小衔接”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甜蜜欢颜
爱“上”幼儿园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想念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