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语文课程整合研究
2020-09-15付中官
付中官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所有的学生度过一个漫长的寒假,停课不停学,全中国的学生都参与到一场声势浩大的网络学习中。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2.0计划的实施,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对语文学科而言,如何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解构、跨界和整合,建立即能秉承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又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融合互联网思维实现语文课程整合目标
1.整合构建服务于教与学需要的课程平台
语文与现代化信息高度整合的前提是,需要一个可以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平台。互联网思维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服务性,语文学科也应借鉴互联网思维,更多地服务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学习、交流,为师生对话、协作研究、集体共建提供有力支撑,并依托网络资源和实际教学积累不断形成完备的资源库,实现资源师生共享,形成服务于教师的备课资源库和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资源库,师生都可以从网络教与学平台获取有效信息。而且通过师生共建的形式不断丰富完善课程平台,让语文学科能始终保持时代性。
2. 整合构建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通过互联网实现最大限度的集合,错综复杂的教学信息容易让学生迷失方向。教师要善于整合海量信息,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融合热点话题,将课堂内容自主拓展延伸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围绕教学内容形成多元立体的教学信息网,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例如,笔者在开设“《诗经》中爱情诗品读”阅读指导课时利用抖音录制朗读视频,汇编《梁祝》《孔雀东南飞》等视频集锦,设微信平台供学生讨论发表观点,利用学校广播站设置专门节目吸引全校学生参与,等等,把一节语文课放在整个校园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3.整合构建互动体验式教学新模式
体验至上是互联网思维的法则之一。语文教学也应该增强学生的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教师要竭尽所能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增加学生的切身体验,从知、情、志、意上不断获得学生的认可,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讲授一节诗歌鉴赏课时,能利用抖音,和学生互动一起朗诵诗歌,再带动同学一起探讨解读诗歌的内容与情感,则能更好地让学生接受。此外,教师要改变下课即教学结束的观念,要善于课后利用微信、QQ、微博等交流方式和学生互动,勤于了解学生的想法,要“在学生的参与中去优化课堂”。例如,我们上“微写作”的主题网课,当时引入新冠疫情的一些热点新闻和观点,围绕热点组织学生相互讨论,教师在讨论中了解到学生的观点和想法。
二、教育信息化时代下语文教师亟须蝶变
1.提升教师个体信息化素养
首先,教师要不断吸收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更好地为教学实际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其次,教师只有熟悉各种软件的功能,才能在信息化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合理有效地运用;最后,教师只有加强自身学习,提升语文教学能力,协调好师生、教材、媒体等各个教学因素的关系,借助强大的信息技术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提升教学团队群写作开发课程的能力
文学作品不仅仅包含文学的元素,有的还涉及哲学、历史、美学、建筑、音乐、绘画甚至是某些专业理论、实践的知识,教好这样的语文课不能只靠语文教师,遇到特殊作品教研组内集体备课也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高要求,各学科教师协作是必然的趋势。这在一些名师工作室中已有很多的尝试。比如,美食节与语文的跨界整合,就需要从美术教师的角度审视色彩的搭配,从校医的角度衡量营养搭配,从语文教师的角度看待菜名或宣传图片、文字等。
三、心连广宇提升语文课程整合的育人目标
1.解构语文实现跨学科的课程整合
对语文学科而言,不仅是实现语文内部的文本解构,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多元解读文本的内涵;更要解构语文学科的本位主义,在完成学科自身的教学目标的同时,能与其他学科有机整合,形成合力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充足动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参与为语文学科的解构和整合提供更多的机会。在疫情期間,经常在媒体上看到学生发布自己创作的诗歌并配乐朗诵,诗歌创作是语文的范畴,利用信息技术配乐并发布则是对解构和整合的初步尝试,这样的尝试不仅提升学生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对语文的热爱,更是提高了素养,增加了乐趣。
2.打造整合型教材
随着时代的进步,语文教师希望能有一套即能固守语文本位,又能兼容时代发展的教材。信息技术的参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尝试的思路,打造一套线上线下融合的整合型教材。巧妙地将学生生活相关的知识、技能、情感、观念纳入、语文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媒介。守着一本语文书教与学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了。
3.加强在学生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学科的应用性决定了学科的生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情出发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认识、能力、态度,为学生量身定制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学到书本的知识,更能通过实践活动检验知识、去伪存真,让学生把学习的“触角”延伸到课堂之外,触及从未发现的问题,在发现问题中不断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增强语文素养和能力。曾经看到“名字里的故事”综合实践课就利用媒体网络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前预习、课中讨论、课后生活。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语文学科的实践应用,为语文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四、规避现代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负面冲击
信息时代下对教育的影响正在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是信息技术不是学科的全部,更不能喧宾夺主取代语文学科的地位。不能滥用信息技术阻碍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教育不只是解惑,还要传道、授业,后者就需要教师用人格魅力不断感染学生;更不能生搬硬套照抄课件,或者形式过于华丽,丧失语文味道。信息技术与语文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激发语文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创造激情和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课堂效率。信息时代,传统语文教学确实要不断创新,在固守语文本位的同时,主动拥抱时代、与时俱进、常教常新,这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在信息时代必须完成自我革新的课题。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职业教育中心)
责任编辑:高珊
10407562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