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制学校小初衔接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020-09-15赵金龙刘强民
赵金龙?刘强民
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是一所一贯制学校,遵从一体化办学思想,多年来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着重体系建设、致力于打通各学段阻隔,保持一致性与连续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其对小学与初中的共性和个性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科学和精准地开展教育的引导、支持和补充,实现学生从小学教育到初中教育的渐进转变和平稳过渡,在小初衔接教育实践方面取得重要的经验和成果。
一、管理的创新和变革
学校的组织架构对于学校管理和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衔接教育的落实首先体现在对原有管理的突破与创新上,体现在学校组织架构的变化上。学校推行分合统筹、条块交互的管理模式。学生进入六年级后,教育教学及学生统一管理由初中学段部门负责,使教师和学生逐步接受初中的管理方式,这种六、七年级教育教学管理的贯通,有助于学校形成共识,提高办学效率;此外,综合实践活动打破学段局限性,在日常体育、艺术、科技等活动中六、七年级共同参与,使小初衔接工作做到自然过渡、平稳衔接。
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是小初衔接教育实行的重要保障。中小学师资贯通,跨学段流动,提升教师整体育人能力,如学校一部分教师是实行六年级至八年级的循环,这样七年级的教师,一部分是从初三刚下来的教师,一部分是来自小学六年级的教师,这样有利于提升教师整体育人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教师风格和教育环境。学校在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方面,积极探索同学科教师集体备课,探索跨学段教学,探索课程的衔接性实施。不管是常规课程还是校本衔接课程,都有中学阶段的教师参与六年级教学,六年级阶段的教师也会有部分与学生一起进入中学阶段进行教学。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教师安排,而是采取同学科跨学段研讨会、跨学段同课异构、校本衔接教材编写等活动,这一做法已形成常态。跨学段的教学经历,可以帮助教师更深刻地理解中小学教学的共性和个性,融合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课程整合,从而改善小初相同领域学科之间的分离状态。
二、课程的创新和实践
基于学校“教育浸润生命”的理念,对小初衔接校本课程进行精心设计和有效实施,这是学校“生命浸润”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以六年级为重点和难点,兼顾七年级,对六年级进行毕业“衔接”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对七年级进行入学“引桥”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而且对课程整体思考,一体设计、区分管理,体现中小学的共性和个性。实现六、七年级学生在知识准备、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心理素养、社会实践等多个维度的有效转变和平稳过渡,推动学校毕业课程和入学课程的创新和特色化发展。
1.六年级毕业“衔接”校本课程的設计和实施
六年级在教育教学日常安排与中学同步的同时,我们逐步启动各种富有特色的毕业“衔接”校本课程,包括建设和实施语文、数学、英语小升初学科衔接课程;开设生命教育和心理成长课程;开设以毕业教育为主的校园实践、社会实践和国内外人文访学课程等。
我校六年级学生在六年级下学期会上为期两周的“特殊课”—小升初学科衔接课程,而且是中学教师授课,主要是完成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方式的衔接,我们还为此专门开发了语文、数学、英语系列校本教材《中小衔接能力拓展》,通过这两周的教学来填补由于教材编写的割裂而造成的学科知识方面的盲区。这样的课程安排既可使学生更顺利地学习初中的知识,又可使学生提前熟悉中学的授课方式、学习方式。六年级下学期生命教育课程重点学好四个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学习的智慧”“给未来的一封信”“创新让生命绽放色彩”,我们引入专业团队对学生、教师、家长三个受众群体进行有体系、有侧重的心理认知培训,对六年级学生定期开展“告别童年,我能自我管理”心灵成长系列课程,帮助小升初过渡阶段的学生认识自我、管理情绪、有效沟通、关注梦想、思考价值等。毕业教育人文访学,国内地点我们选择古城西安,目的就既是要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也是对学生进行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的熏陶;国外地点我们选择美国或英国,侧重于英语的交流与学习,让学生深入美国、英国的家庭,给学生创造学习语言的环境,为中学语言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2.七年级入学“引桥”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七年级学生中,我们本校直升的占大多数,也有一部分来自外校的学生,在融入新校园生活,熟悉新同学、新老师、构建新的班集体的同时,我们要开展系统入学“引桥”校本课程,包括开展新生军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生命教育和生活教育课程,补充开设学科概述导读和学科特色活动课程等。
七年级学生入学首先进行军训。 一般情况下,军训会在校内操场上进行,由外聘教官和本校全体初中体育老师负责,军训以班级为单位,训练最后一天会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队列表演验收。军训课程对于学生展形象、塑气质、提升集体意识、培养吃苦能力和坚毅精神起到重要的作用。七年级上学期生命教育课程重点学好四个单元“生命,从这里开始”“生命的坐标:认识自己”“生命的健康:良好生活习惯”“生命的潜能:放飞梦想”,生活课程主要是对七年级新生进行规则意识、心理调节、责任意识、自主管理、人际交往等方面教育。学科概述导读课程是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等各学科重要价值、主要内容、特点和学习方法。学科教学特色活动课程,如语文学科的整本书阅读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以及端正学业态度。历史学科在参观军事博物馆的活动中利用学习单的形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特色“引桥”课程对促进学校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初中学习和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教育的创新和协同
在学校教育“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觉行动”特色理念的引领下,六、七年级组也相互配合,精心设计年级系列衔接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和家长能够理解小学与初中的不同之处,并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心理调节,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让家长学习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沟通方式,帮助孩子顺利渡过这一人生重要时期。
1.年级组精心设计班级和年级衔接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进行调节适应
为了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即将面临的角色转化,明确努力的方向,学校六年级召开了系列与小升初相关的主题班队会或专题教育活动。例如,“做优秀的小学毕业生”回顾自己的小学生活,在最后的一学年努力完善自己,争做优秀毕业生;“好习惯成就精彩人生”引导学生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温暖的港湾—难忘母校”引导学生思考曾经为母校做了什么,还能做些什么,加强爱校教育,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六、七年级还开展多种互帮互动交流学习活动,例如,当七年级有主题公开课时,会请六年级学生走进课堂,感受七年级学习氛围、上课方式,甚至老师会精心设计一些问题,需要六、七年级学生共同来完成。
学生进入七年级,年级组主要是开展“适应初中生活,目标引领新学期”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我骄傲我成为亚太中学生”对学生进行校史和爱校教育及纪律和规则教育;“我勇敢我认识新朋友”引导学生用于展示自己、接纳新同学、结交新朋友,融入新集体;“我要为自己的学业负责”引导学生确立目标、制订计划、强化责任担当,并付诸行动等。新学期我们以理想信念、价值观为核心,重点开展“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怎么学习?”的教育,启发学生建立学习的志向、拓展学生学习的胸怀,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将初中综合素质评价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我们还强调教育教学要相互协作,学科教师在新学期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培养自学的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及方法帮助学生实现从小学到初中的平稳过渡。
2.年级组定期召开家长会,帮助家长提升教育决策和引导能力
六年级相关家长教育主要是引导家长了解小初衔接学生当下的问题和未来的导向,能够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尊重孩子的意见,配合學校给予学生引导和支持,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父母的幸福,家长的责任,促孩子健康成长”请六、七年级家长做经验介绍,交流孩子在亚太成长的收获;“帮助孩子勇敢快乐登上新台阶”请优秀学生代表作主题发言,介绍初中学习生活感受,初中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介绍我校初中学习生活特点等。
七年级相关家长教育主要是引导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课程特点和管理要求,能够构建良好的环境和关系,重视孩子的自信心、行动力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支持孩子的学习、重视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例如,“为学生的成长助力”,主要是学生代表谈各学科特点和学习方法,年级主任讲初中三年的规划、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业的要求等,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总结学生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的基本状况及存在问题,改进方式及措施等。
我们还借助家长学校的形式聘请专家对六、七年级家长普遍感到困惑和关心的问题进行更专业的指导,主题有“出国还是不出,这个决定请慎重”“读懂孩子,家庭教育成功的第一步”“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原因及应对方法”“当谈论孩子追星时我们在谈论什么”……通过这些指导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水平,提升家长的教育决策和引导能力。
我们让更多的家长找准角色,尽自己所能科学地去关爱、支持和引导学生,配合学校和班级协同教育,促进学生在小初衔接过程中的平稳过渡、幸福成长。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高珊
10407562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