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游长白山(上)
2020-09-15春晓
春晓
“坚冰连夏处,太白接青天。云塞石房路,峰明雨外巅。夜禅临虎穴,寒漱撇龙泉。后会不期日,相逢应信缘。”读罢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送僧归太白山》,夏季太白山最鲜明的特色跃然眼中。根据贾岛的描述可知,这里所说的太白山并非陕西秦岭的最高峰,而是吉林省东南部,鸭绿江、松花江和图们江的发源地——长白山。
在亿万年以来的地质历史上,长白山地区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最初,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后來由于地壳上升,海水退出,地表重新露出水面,在外力作用下,地面岩石遭受风化和破坏,最后长白山还经历了火山爆发和冰川的雕塑,形成了如今的地貌景观。距今约四十五亿年前基本形成的时候,在东半球的一个点上出现了一个缺口,这个缺口所在的位置就是整个长白山地区。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在过去2500万年的时间里,长白山地区经历了4次火山喷发活动,玄武岩浆从上地幔出发,沿着地壳中巨大的裂隙不断上涌,巨大的能量裹挟着强大冲击力的岩浆喷出地表,将原来的岩石及岩浆中先期凝固的岩块及火山灰、水蒸气等喷向空中,然后在重力和风力的作用下降落到火山口周围或一侧,堆积成各种火山地貌。由于玄武岩浆粘度较小,在地表的流动速度较快,流淌的距离较远,所以形成了广阔的玄武岩台地。长白山区沿北西方向分布的南岗山脉,长虹岭及影壁山等长白山主峰的基底均为此期形成的玄武岩台地。距今21万年前,长白山地区发生了第四次火山喷发,碱性粗面岩又一次堆积,厚度为196米,在那次火山喷发活动的末期,经火山口沉陷而形成了天池。经历了4次火山喷发后,现在的长白山基本处于稳定时期,火山口湖的周围,群峰屹立,陡峭嵯峨,挺拔峻秀,如莲花、似竹笋,顶部几乎全由喷发的火山灰和淡黄色浮岩所组成,十分壮观,与天池碧水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关于长白山,《山海经·大荒北经》中有这样的记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不咸”为满语的音译,意为“白色”,这里所说的不咸山即长白山,《红楼梦》开篇楔子有贾宝玉是女娲炼得的补天石中的一块顽石,林黛玉是绛珠仙草一说,该石便出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有人认为大荒山就是长白山。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长白山随着年代变迁而有不同的名字。北魏到南北朝时期,人们称长白山为“徒太山”,《魏书·勿吉传》记载:勿吉国南有徒太山者,华言太皇,俗甚敬畏之。唐朝将长白山称为“太白山”,辽金时期开始称“长白山”。随着长白山名字的改变,在长白山一带发源定居的北方少数民族,也在不断更替,不咸山的肃慎氏,汉魏的挹娄,南北朝的勿吉,隋唐的靺鞨……尽管名字一直在变更,但实际上,这支部族一直血脉相通,一脉相承,并且,追溯至肃慎起,他们便已和舜禹时代的中原有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