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场理论框架下基于实证的英语口语输出内容分析
2020-09-15颜瑾
【摘要】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产出导向法,运用入场理论框架,研究诊断学生口语输出问题,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口语教学;入场理论;语言输出
【作者简介】颜瑾,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近几年来,大学英语教育开始重视英语口语的项目化教学(PBL),并试图在各具特色的PBL教学中融入以学习过程本身为中心的产出导向法(POA),借以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不论是PBL抑或是POA,二者皆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将英语学习者的口语输出内容作为重要研究对象。而在认知语言学领域,“入场理论”作为近几年才在国内兴起的语言研究视域,将语言研究重点放在交际双方的口语输出内容上,将输出内容本身进行解剖分析,切割成射体(trajector. TR)和陆标(landmark, LM)两大部分,借由有定入场元素(definite elements)及量化入场元素(quantificational elements)的成功入场,将口语输出中的某个关系述义(relation predication)清晰摆在听者的注意域正前方,以使对话双方取得最佳的会话效果。
笔者纵观中国知网上关于英语口语教学的相关文章,发现其大多是从项目化教学的设计过程及应用前景方面着笔,很少有人从学生具体的英语口语输出内容进行研究;另外,以Langacker的“入场理论”为基础的理论框架本身,国内鲜有实证研究。考虑到以上两个方面,本文将以“入场理论”为框架,研究诊断某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学生在自然环境下的英语口语输出内容。
本文的实证分析将会涉及如下几个概念:第一个是“有定入场元素”及“量化入场元素”。由于分析的是具体口语输出内容,本文不再详细区分具体名词短语抑或定式小句(finite clause),而统一将“有定入场元素”定义为包含定冠词、指示代词及实意动词各种时态的入场元素。而将“量化入场元素”定义为包含不定冠词、各种入场量化词及所有情态动词的入场元素。第二个是关于“射体”和“陆标”的不同概念。“射体”是一段语义关系中的焦点,处于最凸显位置。而“陆标”则处在次凸显位置,为定位射体提供参照点。
在口语输出过程中,男生L为了引起笔者的注意,在口语作业中,首先用“Hi Joanna Im handsome boy you already know Im XXX”开头,通过使用感叹词“hi”以及紧随其后的内在入场元素“Joanna”(此处为笔者的英文名),将笔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该语段随后紧跟着的首个射体上,即以内在入场元素“I”开头,其后紧跟系动词be的第一人称形式所构成的“I am adj. + n.”结构,按照Taylor对复杂名词短语结构组织的四步细分法,在“Im handsome boy”中,残缺入场化成分“the”。由于定冠词“the”的缺失,使得名词短语内缺少了相应的有定入场元素,而使后续的射体内容指称不明,引起了语意不清的歧义表达。
之后,男生L向笔者讲述了国庆假期的初始计划是“go to Xian with my best friend”,随着转折连词“but”的出现,为新的入场元素出场埋下了伏笔。在之后的口语输出内容中,通过入场元素“told”的出场,将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准确定位在口语内容输出之前。而这件无比重要的事情便是为祖父庆生(英文原话为“my father told me that they would celebrate my grandfathers 90 years old birthday”),而其作为射体本身,通过陆标句“but when everything is OK”的导入,将听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了L父亲叙述的宾语从句上。通过进一步分析该从句,则可以发现该语段以隐含入场元素“they”主导,采用了Langacker提到的情态动词入场策略,通过使用情态动词远距离变式“would”,暗示其家人为祖父庆生的强烈意愿。
在这之后,L在口语作业里提到“now Im already my hometown. It is in XX Sheng XX Shi XX Xian XX Zhen XX Cun”。在这个语段里,分别出现了两类语法现象。在定式小句 “now Im already my hometown”中,尽管语法残缺,但是听者仍能注意到作为有定入场元素的系动词所勾画的内容是发生在作业录制时,且男生L的作业完成地点为其家乡。另一方面,该残缺射体本身也体现出男生L在英语句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Lakoff的“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中,其将名词的使用分为三类。而在这三类细分中,处于最底层且最易被中级学习者误用的便是“結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结构隐喻的学习方法一般适用于针对英语基本句型的仿句练习,而在残缺介词“in”的口语输出内容中,男生L极有可能在习得英语介词短语的过程中,无意识地淡化了介词“in”的功能,继而诱发了口语表达的语法残缺。
在口语作业后半部分,L介绍了家乡的美景,之后说了一句“It very beautiful, isnt it?”刘小庆曾在《母语迁移对中国学生系动词Be 习得的影响》中提到,中国学生在英语系动词的使用上存在两大误区:一个是主谓一致的错误;一个是省略错误。而在L所提供的口语输出的内容中,由于内在入场元素由较为熟悉的“I”转换成了代词“It”,促使其本着汉语的“语义经济”原则,自动省略了系动词“is”,带来了语段内容的语法残缺。
综上所述,“入场理论”作为一种语言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帮助教师甄别学生在口语表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帮助教师从语言认知视角,推断学生说出错误表达的可能原因。
综上所述 ,本篇文章仅以某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单个学生口语作业为样本,进行了实例分析,证实了“入场理论”对口语作业的内容分析具有适用性,但受到样本容量限制,无法保证该方法一定具有普适性。此篇文章作为探路石,意在为其他学者同仁提供分析英语口语样本的新模式,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后续更大范围的实例分析,进一步论证“入场理论”的普适性。
参考文献:
[1]陈晶晶.原型范畴理论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6.
[2]胡元群.介词to的意象图式及其意义延伸[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91-93.
[3]赖良涛.教育语言学的语篇分析方法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8 (02):15-21+147.
[4]刘小庆.母语迁移对中国学生系动词BE习得的影响[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05):105-108.
[5]任婕,刘波涛,杨志宏.产出导向法视角下的公共课外语口语教学模式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09):93-96.
[6]唐容.高职学生英语方位介词AT-ON-IN学习实证认知研究[D].湖南大学,2018.
[7]唐晓蓉.入场理论下的英语名词短语中心语的认知机制[J].高教学刊,2016(12):253-254+257.
[8]王鲁男.效率取向: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 2014.
[9]王小芳.“产出导向法”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01):188-189+194.
[10]吴吉东.入场理论视域下英语复句认知及其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