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9-15杨梅芹
杨梅芹
(云南省龙陵县小街初级中学 云南 龙陵 678300)
1.恰当设计课堂提问,满足学生学习要求
教师在初中阶段开展数学教学,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状态。初中阶段是学生培养自身三观,生理、心理高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进行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要求。在数学的学习中,想要完全吸收一个知识点,不仅仅需要学生对知识的内容进行记忆,更为重要的是要进行理解,进而进行运用。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不仅仅需要对课本资料进行揣摩和分析,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内容,还要对初中生进行引导,让初中生能够自主的融入到课堂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达到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数学思维来解决问题并不容易,具备了一定的难度。因而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选择恰当、合适、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进而达到通过课堂上的逐步引导,让学生在掌握数学课程知识点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课外学习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而开展问题导向型的数学教学方法可以较好地完成这些目标并使得初中数学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利用问题导向性教学方法,并设计恰当的课堂提问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开展问题导学法的基础。
案例一,在课堂上,如果教师提出过于简单的问题的没有意义的,不仅会浪费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还会减少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过于简单、不具备挑战性的题目会让学生减少在这门学科上的投入,因此把握好问题的难度是教学重点之一。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具备一定难度,但是只要仔细计算就能够得出结果的问题,如,
对于任意实数a,b,c,d,定义有序实数对(a,b)与(c,d)之间的运算"▲"为:(a,b)▲(c,d)=(ac+bd,ad+bc),如果对于任意实数u,v,都有(u,v)▲(x,y)=(u,v),那么(x,y)为?
(x,y)=(1,0)。
这样,通过对学生思路的一步步的引导,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逐渐培养出自己的解题方式,进而让学生能够利用在课堂上学习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来对面前出现的实际问题以及困难进行有效的解决。
2.创设问题具体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想要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教师首先要保证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开展目标数学知识点课堂之前,初中数学教师要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即布置预习作业,保证学生在下一堂课前对课堂所要教授的知识具备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样,不仅仅能够极大的避免出现学生在开展学习时,因为不熟悉教学内容而导致跟不上学习进度、不明白知识点等消极的学习状况,另一方面还可以极大的提升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二,教授在课堂上提出的具体的数学问题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即,
2.1 必须保证提出的问题是和本堂课的数学教学难点、重点相关的,因为只有紧紧抓住目标的提问内容才是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的问题,才可以达到帮助学生吸收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
2.2 在进行提问时,需要保证提问内容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个人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具备一定的思维价值的,教师应该尽量避免出现是非类问题,如"对不对"、"是不是"等,这类问题是没有意义的。
2.3 教师需要不断改变自身的提问方式,进而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转变提问方式可以根据具体的提问内容来进行。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利用步行时间和步行路程之间的关系创设出一定的问题情境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初中数学的重难点三角函数进行提问,如,
小米同学从A地沿北偏西60°方向走100m到B地,再从B地向正南方向走200m到C地,此时小米同学离A地多远?
3.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问题导入法进行教学时,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达到在关键的初中阶段,培养初中生养成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良好、科学的学习意识以及学习方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