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国际商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2020-09-15顾湘芬
顾湘芬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课程标准,是衔接课程任务与课堂教学的纽带,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指导性文件。2019年,湖南省教育厅提出要坚持“六个下功夫”,通过立德树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国际商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实践,由此提上了日程。
1.课程标准性质
《国际商务职业道德》课程,是一门以国际商务职业道德品德为核心的专业基础课程,职业道德作为商务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为外语学院各专业学生提供国际商务职业道德教学,可以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精神基础。
1.1 课程性质。以相关专业群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确定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围绕任务的解决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并根据课程特点和职业岗位的要求,设计考试标准和方式。
1.2 课程任务。学生能理解国际商务领域中职业劳动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道德价值理念;熟悉所具备的基本职业品德、职业能力、职业纪律和职业责任。
1.3 课程体系。基本素质模块中,相关的公共必修课有:思政基础课,大学人文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其开设结合相关公共必修课课程横向学习,真正满足涉外企业对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对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和跨文化交际意识,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2.课程设计思路
2.1 课程设计原则。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为原则,把基本的道德伦理、职业技能培养有机融合起来,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备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并将职业道德品质培养为教学核心,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对应涉外职业岗位需求,创新教学思路和方式。
2.2 课程设计内容。在课程的内容选取上,要求学生了解国际商务领域的职业劳动过程中,遵循基本道德价值理念。要求学生能在国际商务环境下,运用职业道德理论解决具体问题。
3.确立教学目标
3.1 总体目标。通过学习,能在国际商务职场中,养成敬业、爱岗精神;能在国内或跨国企业,秉持较强的执行力和工作的使命感以及责任感。
3.2 具体目标。
3.2.1 知识目标。了解道德、职业道德与国际商务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特点;了解本课程任务的育人目标。
3.2.2 能力目标。能坚持创新,保持竞争意识,不断追求卓越;能用较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来解决跨国经营的障碍;能在跨国企业秉持较强的执行力和工作的使命感以及责任感;能术业专攻,以匠人精神参与国际企业的生产经营。
3.2.3 素质目标。具有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具有公正、诚信的商务贸易观念;具有遵纪守法、敬业爱岗、吃苦耐劳的良好职业道德;具有耐心细致、专注认真的工作态度。
4.课堂教学设计
4.1 教学内容设计。从商业贿赂概念、商业贿赂的分类与特点、跨国公司商业贿赂案例分析等知识内容,完成相应具体教学设计(见表1)。
表1 清廉——远离商业贿赂教学内容设计
4.2 实践教学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项目名称:解决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遇到的道德问题。
案例分析:以巴基斯坦的童工成衣生产为案例,分析跨国经营者所面临的经济与道德抉择。当继续保持贸易关系,能够在巴基斯坦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而且童工成本低,经济利润相对较高,符合跨国公司的经济效益。但是童工的采用将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对童工的压榨违背经济道德,必然受到自我良心的责备。你认为在巴基斯坦采取美国式的用工方法可行吗?应该做出哪些调整不违背东道国和母国的法律与道德?
5.标准实施过程
5.1 考核评价。既要注重职业素养的形成,也要重视学习过程的检测,即结合课堂表现、随堂实训测试、网络展示、网络互动、笔试等多个环节,全面考核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综合评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快速吸收和消化。
5.2 教材编写。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案例,内容全面、框架清晰,现实中的例子和引人入胜的特征,所包含的商务道德伦理增加了对现实世界的讨论。
5.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高职国际商务职业道德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以典型的案例为载体,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对理论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提升实践能力。分析的过程实际上是思考的过程,能够调动学生大脑思维,在分析中利用知识进行判断并解决问题,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项目教学法在国际商务职业道德课程中的应用,是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处理一个个道德伦理问题的全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5.4 其他教学资源的配置。
5.4.1 数字互联网资源。搭建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拓展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师生互动交流平台,使学生能够在课下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主性学习、测试和交流。通过开展网上答疑、网上提交作业,让更多的学生从信息共享中受益。
5.4.2 慕课/微课。微课是指教师以网络形式围绕特定知识点和难点开展的针对性教学活动,一般的微课时长为5-10分钟,有利于让学生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充分利用闲散时间进行学习,例如排队时间和坐车时间,在不影响学生正常生活的前提下能够让学生独立且及时地解决学习问题,保证学习活动的流畅度,提升教学效率,是现代教育对高科技的有效利用。通过微课,学生可以广泛地吸收社会先进的教学经验,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个性化地选择微课内容,有利于学生选择个人感兴趣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对国际商务职业道德自我学习和自我规范的积极性。
6.结语
通过《国际商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的实施,紧扣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和训练项目的设计,改进评价考核和教学资源配置,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