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智造背景下搭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2020-09-14沈莹雅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23期
关键词:中国智造产教融合职业教育

沈莹雅

摘  要 “中国智造”是新时代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产业之一。在职业教育产业发展过程中,技工院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存在衔接的断层,缺乏共同作用的契合点。探索“中国智造”背景下构建教育领域、行业企业、学术指导委员会和政府共同推动下的教育改革创新和合作交流的平台路径。

关键词 中国智造;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创新平台

1 “中国智造”发展现状

智能制造是以智能化、自动化为关键要素的新型信息技术在产业生命周期中所应用到的方法、应用和拓展的总称。“中国智造”作为发展战略的高地,各级政府纷纷响应,出台支持政策,构建各层次、多领域的国际国内交流互通的平台,设立行业标准体系,引领建设国家和省级示范项目。在未来智慧城市中,已经初步形成以智能网联控制、高精度高灵敏度传感器、系列全自动化生产线综合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在产业生产中,由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带来的新兴产业迫切需要对应各个细分领域的技能型实操人才,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召之即来、来之即用,而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人才数量少且质量单一,不能适应未来智能化产业结构。因此,培养能迅速适应新型技术的人才成为教育改革的目标[1]。为了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探索产教融合的路径具有现实的意义。

2 产教融合的意义

推动学校专业建设对应产业转型升级  面向产业转型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对接产业上下游链、创新服务链的课程专业体系,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使得教育和产业双轮驱动、联动发展。布置教学实训环境与职业环境相统一,让学生提早体验职场氛围;设计实训内容与生产工艺吻合,使学生尽快感受职业规范;设置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一致,使学生熟悉工作流程;教学评价应凸显企业质量标准,帮学生确立质量意识。对照当下,迫切需要发展机械化农业、装备制造、工业机器人、节能能源开发、新材料研发设计、物联网等产业急缺型学科专业。

健全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  实行学校专业设置预警和退出机制,以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为突破口,实现教育更新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反哺作用。

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符合应用型、技能型院校特点的教师评优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评选体系;鼓励学校和企业共建“厂中校”“校中厂”,整合实训资源,使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相互融合;支持企业技术骨干和项目管理人才定期到学校任教培训,行业专家进课堂,带着标准来,带着学徒回;探索建立教师下厂实习积分考核制度,引导在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实现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融会贯通,专业教师进企业,带着任务去,带着项目回。

优化教育培训服务供给  重视职业院校、行业企业联合开发成果资源的转化,优化一体化师资队伍、实训条件建设与企业项目生产资源有效融合,重视专业技能要求对接新技术、新工艺,符合工作生产实际。

3 职业教育与智能制造的融合及存在的问题

体制机制不完善  由于高端制造业影响因子多,外界发展环境错综复杂,而产教融合发展时间短,自成一体的组织管理结构尚未建立,相关行业企业的标准要求缺乏体系,价值驱动导向不明朗,职教自身内涵建设的發展走向模糊等问题,导致不利于开展产教融合工作。

校企合作层次低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战略方式和手段,但实际实行下来的总体效果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为技工院校的合作意向高、积极主动,而企业配合度不够、疲于应付;校企合作多为低密度、浅层次、零散型,很少涉及企业核心技能人才的培养以及紧密相关的内核应用技术研发,更难以升级为学校专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典型方式和示范资源。反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标准和专业课程建设等涉及相关规范要求的限制,行业、企业也很难因地制宜地把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前沿理念、技术渗透进去。

4 导致产教融合困境的原因分析

缺少政策支持  职业教育是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教育类型,本应该紧密地依靠政府、行业、企业等多元经济主体。然而,在实际运行中,行业、企业与教育等多主体隶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政府的主导作用不强,管理模式各异,体制机制运行方式不同,利益平衡点存在差异,产教融合相关的行政法规不成体系,具体的实施操作细则可实施性不强,缺乏可落地实施的政策激励和资金优惠等 [2],

以致产教融合无法得到制度化的约束和法制化的保障。

校企合作目标导向存在分歧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主要是发挥主体双方的优势,协同配合、共谋发展。但在当今发展过程中,首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不成熟,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相对较弱,校企双方利益平衡点和激励点没有得到激发,一般较少考虑学生、学校、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导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意向不强,水平低、领域窄、发展性不足[2];其次,技工院校多年以来实践校企合作,但是系统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不贴合实际,实施运行的模式还不成熟;第三,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思路不够清晰,落地实施的措施效果不佳,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目录设置、双师型教师招录和培训、实习实训平台搭建等软硬件方面都滞后于当地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发展,加上受限于技工院校的技术输出水平,技能资源成果转化率不高,导致技工院校只能为企业输出低水平、浅层次的流水线操作工。

5 产教融合推进的路径

推进产教融合理念、文化的渗透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有不同深度的。低层次的合作是物质的互补,属于凑合层级;中间层级的合作是机制的结合,属于连接层级;高层次的合作则是文化的互渗,属于融合层级。产教融合只有在最高级的文化育人层面上达到共鸣,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兼容并蓄,才是真正有深度、有价值、能实施、可推广的。产教融合因为涉及教育培养、产业升级、经济社会等多领域、多专业层级,所以需要统筹优化资源,全盘整合多方面理论,这样才是符合发展规律、具有发展前景的真正融合。“利益优先”的逻辑是企业发展首先考虑的要素,也是产教深度融合的基本要义,是决定融合发展成败的关键。所以,深度融合只有在“符合双方的利益需求”“互惠互利”的指导理念下践行,才能深入推进。

行业技能竞赛为产教融合平台构建良好支撑  举办行业技能竞赛是践行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创新模式。世界、全国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培养了各行各业所需的紧缺技能型人才,也充分展示了职业教育的办学实力。在赛项设计上,突出产教融合,体现以竞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模式;在竞赛内容上,突出企业生产实际需求与教学要求的结合,体现竞赛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竞赛实施中,整合竞赛所需的资源,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规范技能操作流程。同时,注重加强竞赛的可持续性发展和资源成果的转化率,一方面扩大了竞赛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

就大赛本身而言,可以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展示技术技能、宣传工匠精神、评价职教发展质量、激励学生成长、引导职教发展等多重功能,深化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就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技能竞赛培养了学生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同时在社会上营造了精技乐业、崇尚劳动的良好职业教育氛围。技能大赛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拓宽了学生就业创业的选择面,有的学生成为企业竞相追逐的“香饽饽”,有的学生凭着过硬的技能本领独领风骚,有的学生另辟蹊径、继续深造……

汇聚创新要素,各界联手实现合作共赢  政校行企联合,是产教融合的主体;教科研开发,是教学实践过程的融合;学做创结合,是教学主体活动的要素融合。教育人才链与产业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其中教育人才链属于输出方,是供给侧;产业创新链属于输入方,是需求侧。調节供给侧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促进需求侧的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建立多方利益互惠互利机制,发展和深化产教融合。智能制造领域的产教融合需要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等多方通力合作,完善机制、系统培养,高端引领、协调发展,努力形成多方互惠互利、各尽所能、协同参与的环境。开展智能制造领域的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一方面能有效破解技工院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训场地、指导教师等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瓶颈问题,可以将教学实践的课堂拓展到应用更宽广的领域;另一方面,搭建校企合作多方协同育人共赢平台,可以全面、长周期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3]。

构建产教融合平台标准体系  产教融合平台的构建本着“资源共享、各尽其能、合作发展”的原则,政、行、校、企四方建立长期、深层次合作关系,共同培养符合高端制造领域要求的高精尖复合型人才。

一是体制建设。坚持行业委员会主导、竞赛承办单位为主体,综合行业、企业、政府、技工学校等多方要素,协同打造产业教育融合平台,确立融合平台的职责和功能,在平台内实现资源的共建和共享,实现平台内部信息互通、专业标准的开发与建立、应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的拓展开发等功能[4]。

二是机制建设。建立各要素统筹融合机制,包括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结构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打造多方协同创新的平台,主要就人才目标培养方案确定、更新专业设置、实习实训课程标准建立、课程体系、软硬件条件等开展全方位合作。

6 结语

由于职业教育培养人才与产业经济发展间目标的差异性,产教融合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产业结合,它们不是融为一个整体或产物,也不是发展成新兴产业,而是职业教育与产业间各要素的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相互支持,是一种文化理念的合作。所以,持续支持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职业教育,促进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与工业产业互相渗透、互利共赢、有效衔接的重要桥梁。可见,进一步推进产教深层次融合是推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创新的重要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罗汝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价值判断、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17(25):49-53.

[2]刘晓玲,庄西真.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的最佳结合点[J].职教论坛,2016(1):62-66.

[3]王振洪,邵建东.构建利益共同体推进校企深度合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1 (Z1):62-63.

[4]罗汝珍.市场经济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1):8-11.

猜你喜欢

中国智造产教融合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闪耀西子湖畔的“中国智造”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