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旋式教学,实现生命成长

2020-09-14张佳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策略方法小学数学

张佳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   螺旋式教学   策略方法

一、现状分析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听老师们抱怨“现在的学生是怎么了,为什么昨天教的知识,今天再提问就不会?”“为什么经过这么多练习还是不会,真笨!”其实冷静想想,造成这样的状况难道仅仅是学生的问题?

由于教师已然习惯于局限在知识点里的思考和备课,在教学中就容易出现以下的问题:1.关注知识点的教学,忽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割裂式的教学,容易让学生对知识形成点状和表浅的认识。2.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中,教师只关注知识的结果,而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忽视教学过程中育人资源的开发。以上割裂知识整体之间丰富内在关联,割裂数学知识来龙去脉发展过程,带来的结果是数学教学中育人资源的匮乏。

本文作者长期在中高年级教学,对教材有较为清晰的脉络,对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有效打通,下面浅谈自己一些做法。

二、沟通内在联系

(一)在开头引入中,体验“教”的新颖

【案例一】《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片断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用处?

(2)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用处?

(3)介绍:平方是一种运算

问:25平方米,36平方米、64平方米、81平方米?

面积单位的运算是怎样的?平方必须是什么样的数?

(4)谁能说说平方千米怎么定义呢?

【案例二】《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片断

师:举例说明什么是因数?

追问:你怎样理解公因数?什么又是最大公因数呢?

就本单元知识之间的框架结构而言,是从两个最上位的概念“因数”和“倍数”出发分别开展各自内部的特征研究和关系研究。从自然数“倍数”出发,延伸出两个分支:一个是对(2、3和5)倍数进行特征研究,在研究2的倍数特征基础上又得到奇数和偶数的特征;另一个是对两个甚至两个以上自然数的倍数进行关系研究,形成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从自然数“因数”出发,延伸出两个分支:一个分支是对一个自然数的因数进行特征研究,形成素数和合数的概念;另一个是对两个甚至两个以上自然数因数进行关系研究,形成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二)在内容学习中,探索“教”的方法

【案例三】《小数乘整数》教学片断

夏天西瓜每千克0.8元,买3千克,需要多少元?

师:估一估,大约要多少元?

师:你能想办法算出0.8×3准确结果吗?

师:先想一想,看谁想的办法多,想好的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

预设:

(1)0.8+0.8+0.8=2.4

(2)0.8元=8角       8×3=24角        24角=2.4元

(3)0.8×10=8        8×3=24           24÷10=2.4

(4)竖式末尾对齐

整数与小数运算沟通的原则,随着数范围的不断扩大,发现新的法则不是舍弃原来的旧法则,应该将整数运算法则和小数运算法则沟通起来,使学生形成数运算整体结构的认识。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是帮助学生在数算中建立判断的意识,二是引导学生选择适当方法进行计算,三是会灵活运用方法进行计算,有助于学生判断与选择意识的形成,有助于提升学生灵活敏捷的思维品质。

(三)在巩固复习中,发展“教”的个性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沟通内在之间的联系,就是将原有的数学经验内化为一种结构策略,能够有主动运用已有知识的意识。

【案例四】《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复习课)》教学片断

兩个完全一样三角形和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除此之外,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还可以怎样推导?

【案例五】《圆的面积》教学片断

笔者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把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什么没变?什么变了?怎样变化的?追问发现:因为圆的面积是建立在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之上,所以面积是没有发生变化,而在转化的过程中,周长变了,增加了两个宽也就是圆的半径。

这样的追问,是在认识了圆的特征,根据长方形推导出圆的面积之后,不仅建立了长方形和圆之间的联系,而且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仔细辨析的能力。

三、螺旋式教学的价值

首先,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轻结果。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我们要改变以往“一言堂”或者“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其次,从“散点式”走向“结构化”。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助于学习方法的有效迁移,助于儿童思维的连贯性,助于数学思维方法的形成。

最后,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教学对于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不仅是数学知识本身的掌握,更为重要的是,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提高数学语言表达水平,建立猜想发现和判断选择的意识,形成主动学习和研究的心态。

总之,螺旋式教学意识,要以沟通、联系的视角去建构每一节课,融合知识、方法、活动和思想,促进它们相互联结,实现教学的生命成长。

猜你喜欢

策略方法小学数学
幼儿教育有效策略探究
指导学生英语预习摭谈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