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活动中发展学生数感

2020-09-14颜清燕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活动课思考数学

颜清燕

摘要:文章以教学实践为依托,深入浅出结合实例,用朴实的语言介绍在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关键词:数学  活动课  思考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每个阶段数感的培养都非常重要。因为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种理解,它是一种数学素养的体现。学生如果有良好的数感,不仅可以帮助理解数的概念,更可以提升运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良好的数学思考方法,而这些都是数学学习能力的体现。在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的概念教学主要围绕整数、小数和分数,这些概念非常抽象,如果只停留在概念生搬硬套的教学,那将影响孩子对数的意义的理解,不利于后续的学习。《我们认识的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学生认识完100以内的数后的一节活动课,是一次学生对数的认识的拓展。本节课我结合教材,利用学生生活素材设计三个活动:“说一说”“猜一猜”“数一数”。 以下将结合这节数学实践活动课谈谈课堂教学中对数感培养的实施。

一、活动中积累“数”

首先,数感不是一个知识一种技能,也不是一种情感态度,它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一种数学思考。它不是靠教师的传授讲解就能获得的,它依赖学生在生活实际或具体情境中借助数学活动得到的感受和体验,在理解抽象的数的意义时必须依靠实物、图形使数与物体一一对应,让学生把数与生活中实物的数量结合起来,从而建立基本的数感。

其次,数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大量的表象,结合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因此,我们必须把教学活动建立在生活基础上,让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中积累“数”以发展学生的数感。

“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可以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在课前调查中我充分的让学生自由选择地点寻找100以内的数,即使他们找到的是极小的数也应让其交流,以肯定孩子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感受收集具体的“数”,通过交流体会数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学生从中学会观察生活,留意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说一说的环节中,当我问到:“你们找到了那些数?你能用100以内的数說一句话?”孩子们思维活跃,跃跃欲试,正是因为课前学生开展了实际的调查和收集,才有了课堂上的大胆发言,呈现出精彩的“数”。在课的最后,我让学生欣赏了从生活中收集到的图片和数,例如:北京奥运会是第29届奥运会,在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51金21银28铜总计100枚奖牌,2008年我校迎来了建校50周年,姚明是11号运动员,我的座号是23等。学生在收集、汇报和欣赏中积累了大量的“数”,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的“数”的广泛应用,在活动中发展数感。

二、活动中体验“数”

数感是学生对抽象的数的概念的理解和各种运算能力的培养的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学生创造富有趣味的,有意义的,切实可行的学习活动。生活有体验,学习也注重体验,没有亲身经历,那一切都是纸上谈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 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在《我们认识的数》一课中,我让学生课前调查家人的年龄,课中交流家人的年龄。并在此基础上判断“一年级的小明,他的家中有个人今年64岁,你认为可能是谁?”学生因为有了第一个环节的说年龄的经验,很容易就结合自身认为64岁的可能是爷爷和奶奶。接下来是更富挑战的猜老师的年龄,我用大了、小了、大一些、小一些等词加以提示,用学生熟悉的生活资料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理解了数的概念,同时也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体验,学生猜的是津津有味,学的是乐此不疲,使数感得到发展。

三、活动中估算“数”

估算不仅是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更大。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估算是一种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它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并加以训练。数感好的孩子估算能力强,而养成估算的习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因此要注重估算过程,让学生在交流、争辩中提炼估算方法,优化估算策略,从而自主掌握估算方法。

估算的过程并不是把估算方法简单地告诉学生,而是在具体情境中调动学生已有的估算经验,探究估算方法。在教学活动中要尽量给孩子提供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先独立思考,在交流探讨,最后完善估算的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有效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发展自己的数感。

这节课我十分重视估数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经历估数的过程。首先,教师示范怎样抓一把糖,数一数有几粒,接着学生模仿抓一把糖数一数粒数,让学生比较他们的一把糖与老师的一把糖的粒数的多少,明确抓同样的大小的东西老师的手大抓的粒数就多。然后分别根据自己一把糖的粒数让全班同学估计一把花生米的粒数,同时指导估算方法。再根据一把花生米的粒数请每个学生估计一把黄豆的粒数,并抓一抓,数一数,明白同样的手抓大的物体粒数少,抓小的物体粒数就多。当学生在描述所估计的数据后,问:你是怎么估计这些数的?你是怎么想的?你用什么方法估计?用这类问题层层引导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让猜对的孩子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整节课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数,联系数学和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原来就在我身边”,从而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在活动中有效进行数感的培养。

本节课我安排了很多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说说,猜猜,数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总之,学生数感的发展是需要漫长的过程,它必须循序渐进,必须始终贯穿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而实践活动课由于它的特殊性更是发展数感的最好途径,它能根据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积累、体验从而促进学生数感的建立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猜你喜欢

活动课思考数学
活动课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好一个 “殊途同归”
取经之路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