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下小学语文与STEM课程的整合
2020-09-14陈少烁
陈少烁
摘要:整合课程、跨学科学习已经成了当下学习的一种趋势,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综合化,还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为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与STEM课程的整合进行了探索,以期推动学生形成整体知识观,为语文与STEM的课程整合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小学语文,STEM,课程整合,风筝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1.引言
受传统“学科本位”思想影响,在日常的课程设置中,语文和STEM课程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割裂的,学生的学习往往是离散的,难以架构起语文和STEM之间的整体脉络,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在这样的背景下,课程整合呼之欲出。以项目式学习为依托,进行语文和STEM的课程整合,能够促进两者之间知识的交叉融合,增强知识之间的互动性、联结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提供一些关键素材构建一个联系真实世界的情境,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在此情境中解决一个开放式问题或完成一项综合性任务的经历来学习。项目式学习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过程性和结果的开放性,它为小学语文与STEM课程的整合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载体。
3.课程的有效整合
将语文和STEM课程进行有效整合,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下笔者就项目式学习下小学语文与STEM如何进行有效整合,提几点建议。
3.1打破学科壁垒,树立大教学观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各个学科分开来授课,学科与学科之间相互独立,壁垒厚重,学生难以架构起知识之间关联性,因而也难以获得系统、全面的知识。想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就必须树立大教学观,打破学科壁垒,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成为复合型教师,推动各个学科进行有效联动。
3.2利用资源互补,弥补学科空隙
语文课堂和综合实践课堂都有其资源局限性。教师要擅于将语文和STEM学科各有的特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搭建资源平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的环境。语文与STEM学科的资源互补能弥补学科空隙,增强学科融合性,使得整合课程更加饱满有活力。在学科整合背景下学校还要力求把两者的空间资源最优化,研究跨学科功能教室的建设。
3.3改进评价机制,发展核心素养
传统的语文评价更加偏向结果性、教师性和单一性,而创新视角下的STEM教育评价,则更加侧重过程性、学生性和多元性。正是因为两者评价机制的不兼容,导致了要实现两者的交融,就必须改进评价机制。首先是评价主体方面,不仅要有教师评价,还要有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其次是评价维度方面,要分为学习方法、知识迁移、学习态度等。
4.课程的实施探索——以《风筝》课程为例
在讲授《村居》这首古诗时,学生表现出了对风筝的浓厚兴趣。风筝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的历史、制作和放飞涵盖了语文、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诸多元素(见表1)。笔者尝试以《风筝》为主题,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进行语文与STEM的课程整合。
4.1明晰任务,宣布量规
风筝是多学科碰撞的产物,学习有关风筝知识能够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和科学的学习热情,放飞风筝也是一项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开展以《风筝》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可谓是益处多多。磨刀不误砍柴工,活动要顺利开展,明晰任务环节必不可少。在学习伊始,笔者和学生们便共同明确了任务:通过此次活动,学生要了解有关风筝的知识,设计一只有创意的风筝,参加学校的风筝节比赛,进行创意写作。我们以小组的形式来展开活动,并设计了“风筝知识我知道”、“风筝设制我能行”、“风筝放飞我第一”和“创意写作我最棒”四个子活动,最后根据小组评价量规(表2)进行评分。
4.2搜集资料,认识风筝
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风筝,引导学生对风筝的起源、诗词、制作方法、原理、创意等内容进行探索。小组成员利用网络、报刊、杂志、书本等途径搜寻有关风筝的信息,整理后以手抄报、日记、调查报告等形式呈现。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学到了风筝的多元知识,也提升了团队协作、搜寻信息和社交能力。
4.3设计风筝,制作风筝
设计是风筝制作中重要的一环。笔者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前期搜集到的资料,思考风筝的美观、创意、起飞以及飞行的质量涉及到哪些因素,将这些因素纳入设计的注意范畴,开展小组“头脑风暴”模式,最后将结果以设计图和设计方案的形式展现出来。
本班学生只有二年级,动手实操能力薄弱,安全意识不高,因此老师需要细致地指导。在实际的操作中,一些学生急于求成,往往忽略了细节,例如在绑扎骨架时一些学生显得手忙脚乱,笔者提醒学生可以采用“X”形缠绕法固定骨架,两根竹条上下的比例以3:8或4:4为宜。实践对认识具有指导意义,学生根据实践过程中得到的经验,修改了设计图和设计方案,为风筝的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下选取一个小组的设计方案作为展示:
4.4放飞风筝,迭代升级
在举办“风筝放飞我第一”活动时,笔者引导学生们通过观察思考:为什么有的风筝飞不起来?为什么有的风筝飞不高?为什么有的风筝飞不久?此时笔者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学生从风筝骨架的轻重、风筝尾条的长短、风筝的形状、风筝的制作材料等方面进行思考探究。得出结论后,还要引导学生修改设计图和设计方案,通过不断地观察、思考、探究、反馈、修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和设计能力,促进整个活动向深处漫朔。
4.5创意写作,沉淀感悟
写作是创造性思考和表达新想法能力的一种核心表现形式。学生通过前面四个活动,对于风筝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笔者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将所感所悟用文字表达出来,让学生的知识进一步沉淀。当然,写作不仅仅拘泥于日记、記录的形式,笔者鼓励多形式、多角度、多层次的写作,希望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借着风筝,御风而起,翱翔天际。因此,笔者推崇创意写作,创意写作,顾名思义,就是除了可以完成科技写作、技术写作外,还可以完成歌曲写作、诗歌写作、科幻写作、散文诗等多种形式的写作。在此次活动结束后,笔者让学生尝试着进行创意写作,在家长、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班级硕果累累,以下摘录笔者和学生共同创作的一首小歌谣:
翩跹彩鸢,游曳云天
锣鼓喧响势震天,民俗文化寄彩鸢。
增江河水碧波荡,花样彩鸢娓娓唱。
彩鸢知识眸里装,民间工艺手中藏。
苍穹为卷云为聿,民俗赞歌谱中誉。
彩鸢为火风为媒,民俗古灯竞相辉。
笔者对此次课程整合进行了回顾、反思、总结,提炼出了“项目式学习下《风筝》整合课程的推进模型”(见图1)。
整合课程推进按照“任务驱动—认知探索—参与设制—实践深化—创意感悟”这样的流程进行。其中参与设制和实践深化阶段,通过行动、观察、反思,发现问题后,可以回到上一步骤,进行更新的、更深层次的分析探索。科学的探索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的修改与实践中实现迭代与进阶,因而该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5.结语
本文尝试在项目式学习背景下进行小学语文和STEM课程整合的探索,并提炼出“项目式学习下《风筝》整合课程的推进模型”,为课程的跨学科整合提供了一些借鉴,也推动学生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不断结构化。语文和STEM两门学科所涵盖的知识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关系,只有进行课程整合,让这些知识在交互中碰撞,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构建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知识网络,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陈少静.基于智慧课堂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设计——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20(Z1):145-147.
[2]张丽虹.STEM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2):11.
[3]李论.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问题的整合探究[C].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五).: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9:510-511.
【本文为广州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STEM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项目编号:20181176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