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2020-09-14陈露
陈露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体制的深化变革,学校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基层教职人员应当顺应教学体制变革趋势,改进应用题讲解手段。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环节,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然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以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应用题;改进策略
针对小学生来说,培养其逻辑推理能力、立体空间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至关重要。 而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阶段的重难点内容,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加大对应用题教学环节的重视力度,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小学生的良好发展。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各类问题
1.1教学模式缺乏合理性
小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模式单一化,教学结构缺乏合理性,且教学手段生硬陈旧,这不仅增大了学生解答应用题的难度,也限制了创新意识培养,对学生的综合发展造成阻碍。另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有限,大部分教师多以自我为中心, 采取“填鸭式”教学模式,强制性灌输概念类知识,其未能给学生预留充足的自主思考时间,直接公布答案,导致数学课堂过于沉闷,学生缺乏参与教学互动的积极性。
1.2教学资源单一
针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来说,在讲解应用题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会以例 题为主,而教材中的例题过于简单,一旦变换出题形式,学生的解题思路将会被打乱, 不能正确解答问题,并且也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1.3套用通用公式
大部分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在讲解应用题的过程中,习惯于按照主观意识将应用题 进行分类,并逐一讲解每一类题型的解题技巧,而这使得学生过度依赖通用型公式,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无法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水平的可行性策略
2.1由简到繁,启发解题思路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且数学应用题的涉猎面较为宽泛,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限制学生的思考,教师要在保证学生掌握解题方法的基础上,深化学生对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的认知。
例如,复合型应用题 某工厂计划生产35500个钢管,前10天平均每天生产1800套, 经过工艺改造后,平均每天可生产2500套,要完成这批钢管生产任务共需要多少天?这里教师也可以调整题目形式,如:某工厂预计17天完成35500个钢管的制作,前十天每天生产1800个,问接下来需要每天完成多少个钢材,才能准时完成任务?然后,引导学生找出两道应用题的相关点,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2.2引导学生掌握审题技巧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通过客观分析题意确定解题突破点。具体策略如下所述其一,认真阅读题目, 明确题意;其二,分段阅读,明确已知条件与求知变量的相互关联,采取画图法辅助思考;其三,提取关键词,明确解题思路。下面将举具体实例说明问题:
例1:甲乙两艘游轮从相距126千米的两个码头相向开出,经过5小时相遇,已知 甲游轮每小时航行25千米,求乙游轮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
例2:甲乙两地相距436千米。两辆摩托车同时从甲地出发,A车辆每小时行驶40 千米,B车辆每小时行驶46千米。A车辆出发2.5小时后,B车辆才出发,经过几个小时两辆车相遇?
针对上述两类问题,看似都是相遇问题,但通过仔细审题可知,例1是典型的相遇问题,而例2则是追逐问题,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如果学生审题不仔细,就会造成思路错误,解答错误。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题目阅读习惯,根据题目类型、已知条件与变量等,确定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2.3联系实际生活
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应用题解题思路,拓展应用题的涉及面,不断积累学生的解题经验,让其掌握各类题目的解题技巧。小学阶段的应用题多源自于日常生活,为客观辨析题目,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督促学生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经验,进而依托生活经验确定解题思路。 例如,在讲解银行利率问题时,如果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就无法正确认知“银行利息= 本金X日数X月利率+30”的客观规律,进而增大学习难度。
例3:在大圆中有两个小圆,大圆的直径是50厘米,两个小圆的直径分别为20厘米和30厘米,大圆的周长与两个小圆的周长存在怎样的大小关系?
针对此类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明确解题思路,如“要比较大圆的周长与其中两个小圆的周长关系,应当根据周长公式准确计算三个圆的周长,然后通过对比明确大小关系。
例4:将一个棱长4厘米的大正方体切割成8个小的正方体,比较这些小正方体的 表面积与大正方体的表面积。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分别从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与切割方法两方面探索 解题思路,或按照公式进行计算与对比,或者发挥空间想象力,探究正方体的切割方式, 找到最快的解题方式。
三、构建立体教学模型
通常情况下,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会让小学生感到抵触,甚至无从理解。绝大多数小学生在面对抽象化数学知识时,会表现出焦虑与烦躁等情绪。尤其是在学习抽象应用题时,部分学困生甚至会直接放弃学习。针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采取启发式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解题思路的形成过程,一方面,将抽象数学知识直观化与具象化,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
例如:某工程队预修建公路,第一天完成总长度的1/8,第二天与第三天分别完成总长度的1/6和1/4,最后,剩下45米没有完成,请问工程度修建公路的总长度是多少米?针对此类问题,学生往往会缺乏思路,无从解析。为此,教师应当根据题目已知的信息,利用多媒体画一个线段图,让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45米在整条公路上所占的比例, 然后,利用“单位1”的方法探索解题思路。与此同时,为直观展示解题思路,教师可以预先制作一段对应的动画,生动形象的演示题目中的主要内容,以此引导学生明确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技巧。
四、结语
综上,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务必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力,启发解题思路。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掌握审题技巧, 督促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且高效应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知识直观化与具象化,以此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祝文武:《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學的方法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8)。